新时期我国人口政策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8
/ 2

新时期我国人口政策问题研究

康乾基

华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本文以我国现有的人口政策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介绍,为新时期应对人口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人口政策;问题;新时期

人口政策(population policy)是国家根据人口增长速度采取的相应政策。各个国家根据自身国情的不同,其人口政策不尽相同。一般而言,人口政策包括生育政策、人口迁徙政策、移民政策等内容,以我国为例,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一项基本的人口政策,为抑制人口过快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口政策势必会出现难以应对的问题,如人口老龄化问题、性别比例问题、城镇化发展问题等等。

我国人口政策内容相对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政策即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制定的依据在于国家有限的资源和环境难以承载无节制的人口增长速度,因此,“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为适应人口发展变化,2015年国家全面实施了二孩政策。而城镇化发展是我国从农业国向非农产业发展的重要转变,其中人口户籍政策的改革是关键,户籍作为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在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产业功能布局逐渐完善,人口流动成为必然,因此,相关户籍、人口流动等政策是新时期应关注的重要人口政策问题。由此可见,人口政策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下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介绍,为新时期应对人口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


  1. 当前我国人口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计划生育政策相关问题

计划生育(按照人口政策进行有计划的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核心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从1982年写入宪法,历时近四十年,通过强有力的生育约束手段,我国达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巨变,极大缓解了对资源和环境压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人为的控制生育也引发了一些列人口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人口老龄化问题、性别比例问题等,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六十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388万人,占比超过百分之十八,被称为超老年型国家,“未富先老”问题严重;而性别人口差距超过3000万,意味着婚配失当、性行为错乱等社会问题仍会大量存在。除此之外,低生育率问题、失独问题、劳动力问题亦会长时间的存在,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上世纪80.9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研究主要着眼于人口数量控制、降低生育的效果,并就人口调控手段进行了广泛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完成,以及人口发展各种新情况新形势的出现,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出生性别比、人口素质等问题,结计划生育正反两方面效应的讨论开始增多。

1.2城镇化相关政策问题

城镇化(urbanisation)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型国家向非农产业为主发展转变的重要举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六十,发达地区甚至超过百分之八十,城镇化率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2000年之前,我国主张“合理发展中小城镇的城镇化,严控大城市规模”的城镇化思路;之后,历经“兼顾大、中、小城市发展”、“允许、鼓励农民工进城”的统筹式城镇化思路,逐渐演变成至今“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城镇化思路。城镇化率的核心在于人口,目前制约城镇化政策体现在——人口户籍政策问题,也就是所说的户籍率低(仅为44.4%)的问题,仅仅将人流动到城镇,而诸多均等化公共服务并不能实现,诸如医保、养老、教育以及住房都不能公平享受是当前制约城镇化发展人口政策方面突出问题。

1.3人口迁移相关政策问题

人口迁移是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资源配置、产业功能布局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人口自由流动已顺利实现,从人口迁移大数据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农村向城市迁移、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小城镇向大城市迁移,究其原因无外乎进城务工引发的人口迁移、外出上学引发的人口迁移、待遇吸引力引发的人口迁移等。人口迁移相关政策区域差别较大,一般而言,发达地区对于学历、技能以及年龄等都条件要求更为苛刻,国家宏观性指导政策相对缺乏。从目前实施效果来看,主要存在政府干预性过大、市场配置缺失以及个体主观性较强的问题,这也是广大农村和落后城镇地区空巢老人、教育失衡、人口流失严重,而城市教育竞争激烈、个体经济负担重的重要原因。因此,人口迁移也是新时期人口政策亟待解决的重要方面。

1.4其他人口政策问题

除了上述相关人口政策问题,目前我国还存在国外人口入籍、国内人口迁出、多重国籍等政策问题,此类问题多与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个人价值取向以及国内外政治导向等息息相关,本文对此不作更加详细的分析,亦不作为文章论述的重点。

  1. 新时期我国人口问题应对思路探讨

2.1加强人口政策顶层设计,做好宏观人口规划

为应对日益突出的人口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对“十四五规划”人口政策相关内容做出如下表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这为人口问题政策指明了总思路,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人口问题研究,为政策的出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发挥我国特有的体制优势,构建全局性、统筹性的人口政策;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政策监督、配套政策的完善等工作,使得人口政策针对性、可实施性以及可操作性都能得到较好的保障,并根据人口发展趋势进行动态调整。

2.2创新人口管理体制,提升人口管理水平

从目前人口管理体制来看,更多的是政府进行直接干预,不同层次政府因政策导向与其区域定位、发展形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利己性特征明显,而市场调配功能相对弱化,短时间内能够起到较好的发展效果,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应灵活人口管理体制,突出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作用,政府进行有限度的干预,同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人口管理的合力,做到创新管理、灵活配置,适应各个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的有效应用。近年来,国务院提出的放管服效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社保转移为例,流动人口只需在政务服务平台上进行申请即可,做的了数据多跑路路、群众少跑路,优化了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2.3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人口服务公平性

针对城镇化率中出现的户籍率低以及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应加快取消户籍限制,推动流动人口向市民的转变,逐渐放开土地供应市场,促进土地流转,多层次保障住房问题,实现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养老保险、医保等公共保险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尤其是失独老人、空巢老人等问题,应大力推进社区和村镇养老院、社会养老院建设,使得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当前,北京等地推出共有产权住房、租住同权、公共租赁等住房公共服务,都是值得推崇的城市住房公共服务举措。总之,公共服务应从住房保障、保险服务、教育供给、户籍限制等多角度进行全方位提升,以促进城镇化率有序提升,实现人口合理流动。

2.4强化人口教育,提升人口素质

人口政策往往离不开人口素质的设计,教育作为提升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应进一步加强。首先应进一步优化教育导向,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着力巩固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取得的优秀成果,深化高层次教育改革,按照国家研究与技能的分类方向,不断完善教育体系,遵循素质化教学目标,打造优质课堂,改革现有教学评价手段,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优化校企合作等教学举措,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其次,打造全民教育新局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有的知识结构每隔若干时间都会有所更新,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构建全民教育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微课等信息化手段,结合知识需求,进行全民教育,促进人口素质的全方位提升。总之,人口教育应从阶段教学和全民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提升,构建学习型人口社会。

参考文献:

[1]汤兆云.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2004.

[2]慈勤英;人口政策的规范性及价值导向——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李通屏;郭熙保;;扩大内需的人口经济学:理论与实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