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对激励教育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8
/ 2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对激励教育的应用

张健来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桂城水坑第二小学 广东省肇庆 526070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期间,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差异性,合理地运用激励教育法,做好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实践活动开展工作等,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励教育


引言

受新课改等要求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引入激励教育等新模式展开教学,才有助于调动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状态等。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激励教育模式的运用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一、基于激励教育本质,改善小学语文备课质量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前,做好备课工作,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讲解课本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基于激励教育本质,有目的性地开展课前备课工作,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语文教师讲解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期间,可先在课前通过计算机设备、互联网技术等登陆专业教学网站,查询与春节习俗相关的课案视频,然后结合原文进行有目的性的视频资源裁剪、加工。备课期间,教案要围绕北京春节习俗开展;同时,可搭配一些具体问题及教学环节,借助鼓励、引导的形式吸引学生对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及有关知识进行探究。教师备课期间要做好教材、学生学情等研究工作。在课下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喜好以及学习兴趣进行针对性的预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开展正式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要做到多赞扬、多鼓励、少批评、少苛责。备课期间,教师要认真研究激励教育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以此奠定良好的授课基础,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1]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展开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具有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时,应深度融合生活化教学情境,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引入课堂环境中,帮助学生舒缓紧张感、调整学习心情,才能改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致。另外,教师要积极鼓励、支持、夸赞学生,教学时要增加趣味教学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目光、增加学习乐趣,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意识。

比如,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时,采取结合多种教学法的方式更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乌鸦喝水动画视频,让学生观看“身着黑色西服的乌鸦先生通过衔石子完成瓶中喝水的过程”,对于乌鸦的行为,学生们均惊奇不已,纷纷表示钦佩,并展开了激烈的交流,这便达到了教师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其次,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提出新问题“各位同学可否有生活方面的奇思妙想啊?”待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此时课堂气氛将更加活跃,更有助于教师传递知识。最后,教师可点明学生对乌鸦喝水一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表看法,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以此为学生培养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探究、明确学生差异性,提高激励教育运用的针对性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均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教师在讲解某些知识时,学生间因为个体差异,往往在理解、反应速度方面均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需求、课堂中表现的差异性等合理运用激励教育手段,展开教学。

教师在教学前夕可通过观察,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将学生划分为开朗型、内向型、普通型三种学生。教师时刻采用直接沟通法,对开朗型学生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对于内敛型学生,教师可主动引导、暗自鼓励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在普通型学生教学中,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特别是在期中、期末等考试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褒奖。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古诗文一课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差异性,将学生划分成上述三种类型。对于开朗型学生,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堂紧跟教师讲解思路,课下及时为学生解难答疑;对于内向型学生,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认真追随教师思路进行学习,对于学生取得的优秀成绩,教师要及时给与表扬。对于普通型学生,教师要发挥学生所长,通过鼓励、引导的方式,为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习,由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四、提高师生交流频率,改善教学交互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增加师生交流互动的频率,积极的与学生展开沟通,才能为激励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学生,对他人的评价十分关注。因此,教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尊重、信任。首先,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以此激发学生积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利用各种场合鼓励、表扬、赞赏学生,更要发挥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教学时,应主动鼓励、赞扬学生,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在学生有效预习课文后,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用各种小问题,如“南沙群岛有多少个岛屿?”“南沙群岛在我国哪个地方?”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多给予学生鼓励。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均可在原文中找到,学生通过预习及教师引导,便可在和教师的互动中第一时间讲出正确答案,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赞扬,以此激发全体同学的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互动引导、鼓励等形式,为学生培养学习自信心。[2]

五、重视实践参与,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能力

教师应主动将教学活动引入小学教学中使用,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要组织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譬如利用主题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理解知识内涵。

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组织课堂朗诵竞赛,要求学生自选阅读素材,如课内的“生命的壮歌”、课外的“伊索寓言”等内容;接着要求剩余学生组成评审团,对朗诵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最终,由师生共同推举朗诵最佳者,并给予奖励、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亦或是围绕“滴水穿石的启示”等课文原文,开展辩论赛实践活动,为最佳辩手提供精神物质奖励,在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及口语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斗志,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语文能力。[3]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知识基础、个人理解能力等存在的差异性,做好激励教育对策的制定与运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清连.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0(79):57-58.

[2] 唐丽莹.激励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作家天地,2020(23):24,26.

[3] 刘慧玲.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0(36):49-50.


















窗体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