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校沟通中凝聚教育合力——谈谈家校合作中的一些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8
/ 2

在家校沟通中凝聚教育合力——谈谈家校合作中的一些做法

刘 娟

浙江省 金华市 武义县武川小学

【摘要】:家校合作一直是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桥梁,看似简单,却长期因为信息交流单向、合作主体的不对应等问题而困难重重。我们只有切实地正视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原因并探索解决策略,才能推动家校合作的效率与质量。本文从责任明确、理解尊重、主体平等、家校合作新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创建顺畅有效的家校沟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凝聚教育合力。

【关键词】: 家校沟通 教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所以,家校合作在整个教育过程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这一块的工作却又是不尽人意的。

一方面,学校教师觉得大部分家长缺少教育教学知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只是极少数。

另一方面,作为家庭教育实施者的家长,很多人抱着“孩子送到了学校,理应是学校的事”的想法。有些家长也想和老师交流,但是担心打扰老师的正常工作,又怕听到的是老师对孩子的“告状”,这样那样的顾虑或是不重视,让他们也是“望校止步”。

那么,如何加强家校沟通保障顺畅合作?如何让孩子在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下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本人做了一些思考,并加以实践。

一、明确责任,双方坦诚交流

家长、学校之间的合作不够顺畅有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交流不坦诚,致使职责不明确。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思考孩子的教育,使家校之间的矛盾、误会越来越多,家校合作自然无法合力,更加不可能实现双赢。因此,我们多给彼此创造机会,明确各自的职责。

学校方面,可以创办“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设定“家长开放日”,开展“家长进课堂”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并适当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这其中,也可以拓展其他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教师方面,不仅仅是班主任和主科老师要和家长交流,同时也要鼓励其他老师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此外,老师们也要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提升与家长交流的能力。

家长方面,要抛弃“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这样的错误想法,也不要总把老师看得高高在上,不敢与老师交流。要明确孩子的教育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和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就要积极主动的和学校教师沟通交流,学会用平等合作的身份去参与家校合作。

二、改变方法,引导双向沟通

提到家校合作,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家长会”和“家访”这些学校“一厢情愿”的单向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也是这样,在长期的家校联系上,总是教师的主动访问居多,家长访校的少,有些家长到校,往往又是“责问”的多。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教师不妨主动尝试一下别的访问方式,以此带动家长的主动交流。

(一)书访

书访指的是书面访问。利用“家校联系本”、“表扬信”两样媒介,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在家情况。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家长和老师都不会畏首畏尾,逐渐学会畅所欲言。

“家校联系本”的使用分为两种,一是随时反馈,针对孩子在校的学习表现,在联系本的“家长教师联系栏”上及时记录或是询问家长,家长在当晚就可以了解并回复。第二种是阶段反馈,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阶段。这样,家长和老师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情况,也不会让家长走入“老师对我家孩子有偏见”这样的误区。

“表扬信”的使用也分为两种,一是老师给学生的,内容主要是校内的表现。另一种是家长给学生的,内容主要针对在家表现。教师要在每周的班队课上总结这两种“表扬”,树立榜样,使学生的行为强化。

(二)电访

跟书访相比,电访更迅速、更便捷。遇到比较紧急、比较棘手的情况时,打个电话、发个微信,能迅速、及时地沟通解决问题。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方便日常交流。教师要多鼓励家长回复学校的微信,也可以用这个平台向学校、老师提出建议。

(三)走访

走访,指的就是到学生家中访问。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我们不一定要常做,却是必须要做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走访”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状况,能直观感受学生的生活状态。有了这些实际情况做基础,我们的教育更能实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家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先做好充足准备,明确走访目的,不要把“家访”演绎成单纯的“告状”。喝喝茶、聊聊天、拉拉家常,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简单客观地介绍孩子在校表现,了解在家情况,交换交换意见,同时也邀请家长多到学校、班级走动。家长觉得老师真诚、亲和,才会主动的来交流。

三、平等尊重,步调配合一致

家校合作,最重要的是要统一目标,以此达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上的协调配合,共同施教。

(一)目标定位要明确一致。

每学期的开学,我们可以面对面或者线上进行一次家长集中活动,本学期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计划,工作重点等汇报给家长,让家长全面了解。同时,征求家长意见,让学期之初的家校合作就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在学期的过程中,对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或家长代表进行联系,商讨解决方法。

(二)尊重之下互相合作

家校合作的受益者不仅有学校、家长,还有学生。它不仅要求家庭和学校在平等的基础上交往,而且要求家校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工作多年,虽然我们家校合作的态度方法、责任意识越来越趋于平等,但是这样的场景也还是屡见不鲜:因为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在学校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等各种原因,我们在描述学生不良表现时,总会忍不住抱怨一下家长。而家长则一个劲的在旁边致歉“我家孩子给老师添麻烦了,回家我教训他”。这样的交流,难以让家长体验到作为交往主体的尊严、价值,难以从家校合作中获得同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不可能在家校合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很多时候,教师、家长交流的同时,会抛却学生也是合作者的本质,把学生晾在一旁。学生作为交往目标主体的这一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更没能在家校合作中享受应有的沟通权利,家校交流的结果只能打折扣。

(三)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当下,家长们的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思想意识跟以前也不一样了。因为站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不一致,也决定了家长外现出来的素质,决定了家校合作是否通畅有效?我们要通过“家长学校”,“QQ群、微信群”、广播等平台,向家长宣传当下的教育教学方针,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推荐合适的家庭教育书籍等等,以此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也可以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各科的学习方法及要求,邀请家长互相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让家长们收到更客观、更具体的教育方法。

(四)信任中学会互相谅解

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说,彼此信任,彼此体谅对方的立场,是促使家校合作和谐的重要一环。双方都要清楚,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奢求合作就是立刻有效果。但也要相信,在一次次的交流合作中,我们的教育终会慢慢地达到预期的一致目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靠家长、学校、社会任何单方面的力量就能够做到的。我们一定要明确目标,达成共识,做到齐抓共管。我们要坚信,通过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必能形成合力,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取得双赢的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校合作机制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2012.03;

[2]毕丽娜 《谈当前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2007.038

[3]尹立新《家校合作教育问题剖析》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