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临床辨病与辨证结合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中医儿科临床辨病与辨证结合探析

李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重庆市 400014



摘要:中医儿科临床应用现代诊断手段,拓展传统中医四诊,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有助于理解中医证候,全面了解疾病和判断预后,具有优化治疗方案的优势,还可开拓中医科研思维,同时指出对诊断不明确、疗效不确切的疾病适宜中医辨证论治。旨在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如何取长补短,让患儿获得更好的疗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儿科;辨病;辨证;中西医结合;探讨

引言

儿科主要负责收治儿童患者,这类患者由于其年龄特点,往往配合度较差、身体耐受力也较差,其护理难度更大,发生医患纠纷的风险较高,故儿科护理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做好儿科护理工作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医学理念被逐渐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临床护理方面将中医辨证理念与儿科护理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即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为探讨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方法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此进行了研究。

1达成辨病、辨症、辨证护理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在对患者开展中医护理时,将辨病、辨症、辨证护理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不仅是中医护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手段。辨病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疾病变化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性分析,借助于疾病的特点为患者提高护理服务。辨病更加强调于对患者内在疾病的调理,结合患者疾病特点,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服务。辨证主要是在为患者实施护理时,侧重于从患者疾病阶段所处的状态出发,将患者的疾病发生原因考虑到其中,及时对患者阶段性的疾病状况进行有效调理。无论是辨病还是辨证,在为患者实施护理时主要考虑疾病的本质,从根本上解除疾病的困扰。而对于辨症则在实施护理时注重于病情危急的患者,它更强调于解除病标。辨症意在为患者解除疾病的困扰,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有效地促进三者的结合,使之相辅相成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借助于辨病施护来对辨证施护进行有效地指导,由辨证施护来对辨病施护做补充。与此同时,通过辨症护理来辅助辨病护理和辨证护理,三者巧妙结合促成对患者的病情标本兼顾。对于儿科患者要充分考虑小儿患者的病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使得辨症、辨证、辨病护理更加精准化。

2辨病势护理

患儿的病势主要是指所患疾病表现出来的病证向不同方面的趋势及相应的疾病证型变化等,一般都是正邪双方的相互影响及作用的具体结果。在辨病势护理当中,顺势驱邪最为常见。很多小儿患儿的神气在患病之后会出现明显的怯弱反应,自身的抗病能力也会较差,机体容易出现外邪症状。这样一来,患儿的机体就会出现明显的热证等。护理人员在中医辨证护理当中需要根据患儿机体邪势的主流情况,选择科学的方式顺势驱邪。比如一些患儿的机体在初感外邪之后,患儿很容易出现恶寒与发热症状等,患儿病位在表,且病势会不断向外发展,在护理的时候,需要护理人员以解外为主,不要用凉水为患儿擦拭身体,以免患儿出现腠理闭塞的症状,阻碍了患儿病势向外发展。当患儿的病情逐渐深入之后,会出现热不寒等反应,这时护理人员需要分辨患儿的病势所在,并且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可以选择一些清热药物等,也可以配合一些凉水擦身的方法等,多为患儿补充身体水分。如果患儿出现明显的热盛反应,护理人员可以选择泻下剂等进行护理,也可以选择一些润导法或灌肠法等。此外,护理人员在中医儿科的护理工作当中,还需要掌握患儿的病变传变规律及特点等,对患儿的先兆症状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观察,并且预测患儿可能把出现的病变情况等,选择积极的防治方法对患儿的病情进行防控。

3心理支持法

向家长讲解抽动障碍的性质,让家长了解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消除家长对患儿病情的过分焦虑、担心、紧张的心态。注意对患儿的教育方法,以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不要溺爱,对患儿合理定位,培养患儿独立面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培养患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年龄较大、有自主调节能力的患儿,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习心理暗示、放松情绪。关心爱护患儿,主动亲近患儿,使其心理上感到温暖。鼓励患儿正常交往,帮助其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正确面对讥讽、嘲笑。正确处理好学习问题,改正不良学习习惯,提高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及时帮助,纠正患儿的不良动作和行为。(推荐级别:C)。

4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以优化治疗方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以优化治疗方案。比如中医命名为“黄疸”的疾病,新生儿黄疸以面目黄染起病,西医学认为原因有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等,其中梗阻性黄疸以先天因素为主,主要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佳。溶血性黄疸起病急、症状重,若黄疸明显,以换血疗法为佳。肝细胞性黄疸目前西医无较为明确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我们仅从中医学进行阳黄、阴黄、瘀积发黄的辨证论治,就可能对先天梗阻性及重症溶血性黄疸失去更好的治疗方案。感冒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且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并发症,甚者可出现持续高热、吐泻、惊厥等急症,西医临床治疗主要为缓解症状,多是给予抗生素,而中医在治疗外感疾病上有非常完善的体系,结合六经辨证与三焦辨证多能获效,不仅可以较快地缓解临床症状,而且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病证结合尚需要注意现代诊治手段对疾病证候的影响。比如肾病综合征在激素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头痛头晕、心烦易怒、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多汗、失眠、舌红少苔等阴虚证候,姚正平先生称“考地松似为一阳性药,具有资助肺脾肾阳气的作用”。低龄婴幼儿咳喘发作,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水液代谢失司,痰饮留伏,感受外邪而发病,而西医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多以静脉输液治疗,引寒湿入体,伐阳伤身,加重病情,出现心悸、气喘等症,或是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故临床应尽量减少患儿的输液治疗。若给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中医治疗方法,则临床疗效好,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方面均有优势。辨症、辨证、辨病、辨因相互补充,从不同层面对疾病进行层层剥离,从而构成了整体的中医辨治思路。比如肺炎喘嗽仅是一个诊断,但随着西医学的进展,我们对疾病的诊断更加细致,仅针对病原,可分为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腺病毒肺炎、百日咳肺炎等。在中医辨证方面,现代儿科医家在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同病原的肺炎在其证候类型上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比如支原体肺炎,以剧烈咳嗽、少痰为主的肺部实热证明显,认为风温伏肺为病因,病机特点为风热之邪闭阻、肺失宣肃、肺络受损,痰瘀为病理产物,后期容易出现耗伤气阴的证候,治以清肺透邪,同时兼以解痉、清热、养阴。在肺炎喘嗽诊治过程中运用现代病原学诊断结合中医证候特点,临床多能获得良效。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件,使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许军峰,史智敏.辨病与辨证新模式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3):514-515.

[2]马乾章,孔爱斌.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探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0):2079-2081.

[3]朱文锋.论中医病名规范之研究(续)[J].辽宁中医杂志,1985,28(2):10-11.

[4]侯雅静,陈家旭,王方方,等.“西病中治”模式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0):803-807.

[5]岳凤先,周硕,曹丰.西药使用的中医药学思考[J].中国处方药,2002,1(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