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急诊抢救心肌梗死患者 80例临床分析

杨宏云

六安市人民医院 237000

【摘要】目的: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临床的分析。方法:将本院80例急诊抢救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采用不同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昏迷、心力衰竭、胸痛)等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比参照组都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运用急诊路径能够提高患者、改善诊断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并发症

心肌梗死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患者的发病速度急,病情恶化速度快,再加上发病初期症状各不相同,病因复杂难断。所以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中,急需发现一种比常规诊断更好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本研究报告对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效果良好,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此次分析对象,运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及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5.5±6.45)岁,研究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8.5±8.35)岁,入选条件:符合WHO所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排除条件:患有精神失常、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2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做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诊断及治疗措施,接诊护士按照医嘱进行灌注治疗消毒、备皮,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与观察,在手术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全面诊断及治疗和检查等,预防并发症发生。

研究组:采用急诊诊断及治疗路径(1)接收患者后:立刻组织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成立专门的小组,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确定个性化急诊诊断及治疗模式。(2)医护人员值班情况:安排熟悉轮班情况与医院环境的人值班。(3)诊断及治疗专业培训:对急诊诊断及治疗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诊诊断及治疗的具体操作过程、急救技能训练和AMI急救模拟训练等。(4)治疗措施:首先使用少量吗啡静脉注射或杜冷丁镇静止痛;然后建立静脉通道,适当输液,调整血容量;随后进行灌注治疗,减小梗死面积;再根据患者的状况,适当选择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或者β受体阻滞剂等(5)心理健康辅导:在手术过后,受到病情的影响,患者与家属大多存有担忧、焦虑、恐惧、紧张等不好的心理状况,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诊断及治疗人员需要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的病例情况,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少患者心理负担,与患者加强沟通,让其树立打败病魔的信心。(6)日常饮食:AMI抢救途中,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给患者食用,尽量减少饮食,可以有效减轻心肌增加负荷;可以给患者流食或者半流食,待患者病情彻底稳定后,可进行正常饮食。(7)缓解患者疼痛:全面分析患者的情况,可以进行血气检测,如遇到昏迷、胸痛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的AMI患者,采用给氧诊断及治疗;对疼痛难忍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止痛药物,设立专人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8)抢救成功后:安排舒适安静的病房,并安排人员定期进行消毒打扫,减少细菌滋生,让房间常通风,保持空气质量,让患者尽早出院。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2组患者的昏迷、心力衰竭、胸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人数越少,诊断及治疗效果越好。患者出院时,在2组患者(或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收回,总分为100分,非常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60~90分)、非常满意(90分以上)三个标准,满意结果=满意+非常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60138445092a2_html_c4ec3661ca325396.gif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c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病患昏迷、心力衰竭、胸痛人数及并发率小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组别

昏迷

心力衰竭

胸痛

并发率

研究组(n=40)

参照组(n=40)

X2

P

2

3

0.021

<0.05

1

3

0.012

<0.05

1

5

0.025

<0.05

10.0%

27.5%

0.018

<0.05


2.2两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患者满意度为(95.2%)高于参照组的(80.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组别

不满意(例)

满意(例)

非常满意

满意率(例)%

研究组

参照组

42

42

2

8

25

28

15

6

40(95.2)

34(80.1)

P值

——

——

——

——

0.0312

3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增大。在此背景下,各种慢性病患者呈不断上升趋势1]。具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AMI、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显著增加,目前排位总死因的第四位。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心血管疾病都与人体的供氧系统有相关联系,所以医治风险比较大。AMI在临床上是一种危症,主要患病原因是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氧状况从而引发的心肌细胞死亡,昏迷、心脏功能衰竭、胸痛、心律失常等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且患者死亡率比较高2]

现代医学认为:AMI的发病速度急且快,诊断及治疗人员用于抢救的时间较短,对此,采用常规诊断及治疗模式容易出现总体疗效不佳从而导致抢救效率低下;针对AMI患者的具体病因情况和临床症状,现代急诊诊断及治疗中采取的措施应实施有效整合,制定一套专门的急诊诊断及治疗模式,从而去提高诊断及治疗措施的积极性、预见性,有效性,尽最大努力挽救病患的生命安全3]。现在急诊诊断及治疗路径已经逐步在AMI患者的抢救实践中运用。本分析报告选择最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运用急诊诊断及治疗路径与常规诊断及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帮助患者和家属对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以及整体治疗结果。由结果得知,急诊诊断及治疗路径是一种能够改善诊断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治愈率的综合性诊断及治疗手段。因此,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和诊断及治疗中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孔丽.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诊断及治疗流程的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诊断及治疗学电子杂志,2018,3(44):95+106.
[2]张晓芬,袁承军,何玲.急诊诊断及治疗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及治疗干预评价[J].河北医药,2016,38(08):1272-1274.
[3]许新华.急诊诊断及治疗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