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疾病的藏医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脑中风疾病的藏医治疗

泽仁拉姆

得荣县中藏医院 627950

摘要: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且并发症多,是

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本文简要论述藏医对脑中风的诊断、分型、治疗和护理等。

关键词:直君病; 脑中风; 藏医药

引言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与各疾病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时, 长时间积累的经验, 有着自己系统而成文的治疗原则。

一、 藏医对脑中风病的认识

脑中风藏医称萨志布,脑神经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神志疾病。《四部医典》藏医学独特的“三因五源”哲学体系认为,世间的一切物质是由土、水、火、风、空等“五源”(即五大因素)组成的。人体是由隆、赤巴、培根,以及七大精华(精液、骨髓、骨骼、脂肪、肌肉、血液、精气),三大糟粕(汗液、小便、大便)维持生理功能。健康状况下,构成人体物质基础的三因素、七精华,以及人体各脏器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之间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一旦这些平衡因为某种原因而遭遇破坏,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病因

藏医学理论认为,脑中风是由于人的无知诱发贪、嗔、痴三邪,三邪紊乱隆、赤巴、培根三因之隆及七精之血, 因此, 查志布和隆志布两者的疾病原因存在差异。因过度饮食热性富有营养的食品,如肉、酒、油脂等,起居行止受水晶、阳光等强光线的照射,突然站立或突然剧烈处理等异常行为,使身体的血隆失去平衡,而发病。

2.分型

藏医典籍《四部医典》中将其分为火萨志布、水萨志布等两个类型。《秘诀遗补》中分为空萨志、火萨志布、水萨志布、土萨志布、隆萨志布等五个类型。 按照病因和病理结合现在医生疾病诊断方式,将其分为查志布和隆志布。

3.诊断

(1)查志布

临床表现:剧烈头痛、头晕、呕吐、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存在半身不遂或偏身麻醉、呼吸存在困难、大小便失禁,肢体活动受限、重者神志不清或昏迷等。

脉象:脉像实而滑数、

尿象:尿液呈暗黄色泡沫少易散、

舌象:舌苔变红干且糙。

(2) 隆志布

临床表现:头晕、口眼歪斜、闭合眼睛存在一定难度,言语不利、肢体活动受限、偶尔半身无力或麻木、记忆力减退、重者神志不清或昏迷等。

脉象:脉像虚而缓,部分为实而滑、

尿象:尿液呈清淡,泡沫大而易散、

舌象:舌苔红糙、舌周可见细痘。

一、 藏医对脑中风病的治疗

1.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等生命体征不稳定,这时针对病因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合理治疗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抢救期间合理使用西药的同时发挥传统藏医疗法的作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危险因素在心电监护下可给予放血疗法。

1.1隆志布的治疗

(1)药物治疗

珍珠七十味1粒,每日1-2次;如意珍宝丸3粒,每日1-2次;二十味沉香丸3粒,每日1-2次,其中血压较高者可给予二十五味珊瑚丸或七十味珊瑚丸1粒,每日1次;高热患者可选用八味主要丸3粒或十八味檀香丸3粒,每日1-2次,同时可给予凉性药物外敷疗法降温,昏迷病人可通过鼻饲给予上述药物。

(2)外治治疗

选头部三门艾穴进行火灸。头部三门的灸炷大小和取穴数是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及病情来决定,通常成人可做高2厘米,直径0.8厘米的艾炷进行火灸治疗。患者伴有多血症和高血压时先可给予放血治疗,结合病人的体质可增减,放血时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时通过静脉给予500ML生理盐水稀释血液,然后再进行火灸治疗。

1.2查志布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二十五味珊瑚丸或七十味珊瑚丸,或二十五味沉香丸1粒,每日1-2次;也可在如意珍宝丸4粒卡擦藏红花2克,珍珠粉3克每日服用1-2次;二十味沉香丸3粒,每日1-2次;伴有高热症者可选用八味主要丸3粒或十八味檀香丸3粒用罗布顿汤做药引冲服,每日2-3次;同时可给予凉性药物外敷疗法降温,昏迷病人可通过鼻饲给予上述药物。

(2)外治治疗

病情较稳定者放血前三天开始服用三果清血汤300毫升,每日2-3次(如出现腹泻可减量),服完三天的药汤后对“丝侗”“额侗”“自琼”(头部的放血穴位)静脉穴进行放血治疗。该疗法起到减轻颅内压,醒脑开窍,防止脑水肿,活血降温等的作用。

2.稳定期治疗

稳定期肢体失去控制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或减弱.此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的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尽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多种藏医外治疗法,一般情况下以放血、灸疗、外敷、药浴、擦药按摩依次进行。具体如下:

2.1.灸法治疗

(1) 操作

患者病情稳定后(约14-21天)首先给予灸法治疗,即前第一周头部,第二周上肢,第三周下肢一次灸法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选择铁烙、铜烙、金烙、银烙、金针艾灸或艾灸等灸法,其穴位也根据病情可选择。通常在用铁烙灸法,选择后囟三门,吉组(百会)等穴位,能起到活血化淤,调节气血,驱湿醒脑的作用。

(2)护理

火灸疗法护理:如是艾灸疗法,治疗前根据患者身高、体形、年龄、穴位制作大小相适应的艾炷,如是烙法治疗,治疗前备好烙疗包,同时作好相关处理伤口的准备工作。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通过和患者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治疗完成后用酥油盐膏处理伤口,带患者到附近散步片刻,并告戒患者在3-5天内忌食用生冷食品,避免接触冷水。

2.2外敷治疗

(1) 操作

外敷疗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症状专门配制外敷药物,中风病引起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局部浮肿和疼痛等症,通常选用营养神经和除湿驱风的药材配伍发酵而制。敷在患侧处,能起到营养神经,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功效。

(2)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症状选择药物,配伍和发酵。外敷治疗前评估患者的皮肤感觉功能,以防局部皮肤烫伤。治疗前用75%的酒精消毒液清洗局部皮肤,有利于皮肤吸收药物,治疗过程当中防止患者着凉。

2.3药浴疗法

(1) 操作

药浴疗法使用范围较广,临床上常用于各种关节炎、坐骨神经炎、高血压、中风康复期、肌无力、皮肤病、关节僵硬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症,疗效确切。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记载有各种不同病种的药浴基础配方,我科根据不同病症添加药浴增效剂。治疗中风病时,通常选用五味甘露药浴剂。中风急性期禁忌药浴治疗。通常中风恢复期(1个月后)进行药浴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药浴治疗时坐浴时间第一次为三十分钟,逐渐延长时间,准备结束时坐浴时间逐渐缩短,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激素药的使用方法。具有通经活络,排毒养颜,活血化淤,营养肌肉,消炎降压,驱除风湿,改善关节功能等作用。

(2)护理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药浴治疗一个疗程为7天,患者未进入浴池前观察生命体征,测量T、P、R、BP以及心率。药浴温度第一天在37—38度,特别注意药液的温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如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反应轻者对症处理,较重者给予吸氧,熏三十一沉香等措施。每15分钟测量P、BP心率一次,观察瞳孔变化直到病情稳定。

2.4按摩疗法

擦药按摩治疗的药膏是根据病症配伍,使用于脑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周围神经炎或神经痛,关节炎等症。治疗时患者的擦药部位裸晒在太阳光下,然后进行擦药按摩,按摩时手移动的方向定要往下,不应往上。在中风治疗急性、慢性和恢复期多可用,但急性期擦药按摩治疗时手法一定要轻柔,和缓,禁用强刺激,关节处擦药后进行缓慢、有节律的屈伸运动,有利于肌力的恢复和预防肌肉萎缩。

参考文献

[1] 《四部医典》(藏文),宇托云丹贡布著,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社,1982年3月出版[M]。

[2] 《秘诀遗补》(藏文),德司桑杰嘉措,青海民族出版社,1983年5月[M]。

[3] 昂青才旦,藏药十三味鹏鸟丸治疗脑中风45例临床观察[J]

[4]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藏文),青海民族出版社,1994年5月[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