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醇日常节律与儿童问题行为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皮质醇日常节律与儿童问题行为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

斯琴图雅

伊金霍洛旗蒙古族幼儿园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只常皮质醇节律与其学校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经家长和儿童同意,66名儿童自愿参加了本研究。在学校通过同伴提名法和教师评价儿童行为问卷法,儿童在学校期间共收集6次唾液样本,每次大约间隔45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唾液样本中的皮质醇水平,以获得儿童日常皮质醇节律数据。结果:女生同伴接受性得分高于男生[(0.31±0.81)VS.(0.51±0.94),P<0.001],在学校期间皮质醇的变化速率与攻击破坏行为、害羞敏感呈正相关(r=0.26,0.34;P<0.05或0.01),与同伴接受性呈负相关(r=0.33,P

关键词:日常皮质醇节律;学校;适应行为

幼儿的问题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反复发生的不能遵守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所产生的行为。幼儿问题行为是幼儿成长阶段常见的一些现象。近年来虽然有些研究越来越关注学龄前儿童问题行为,有关个体皮质醇水平与其社会行为之间关系存在不一致的看法。一些研究发现外显行为问题儿童的皮质醇基线水平相对低些,而内向问题行为个体的皮质醇基线水平高。么在学龄儿童的学校生活中,学业要求和同伴交往情境都可能作为应激源影响儿童的行为。我们预期,儿童在一天中的皮质醇变化模式与其学校适应有关。那些问题行为较多的儿童以及不受同伴欢迎的儿童,在同伴群体中可能接受到更多的消极评价,体验到更多的压力,这将引发儿童生理节律的变化,这些适应不良的儿童就可能具有日常皮质醇波动幅度大、变化速度快的特点。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经家长和儿童同意,66名儿童自愿参加了本研究。其中男生25名,女生41名,年龄10.0—10.8岁,平均(10.2-t-O.4)岁。

2、方法

(1)学校适应行为将儿童的学习问题、攻击破坏性、害羞敏感性和同伴接受性作为学校适应行为的指标,并通过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获得。本研究选取同伴评价的攻击破坏性和害羞敏感性维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和0.81。另外,请学生提0—3名妙他最喜欢一起玩和最不喜欢一起玩的同学。每个学生被提名“别人喜欢和她在一起”的次数(积极提名)减去被提名“别人不喜欢她在一起”的次数(消极提名),在班级内进行标准化后作为同伴接受性的指标。同伴提名是通过班级“内部人”报告出来的,并且是多人报告的结果,因此数据客观可靠。

(2)皮质醇节律。唾液皮质醇与血浆中皮质醇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本研究通过采集唾液样本测定皮质醇变化,反应HPA轴活动水平。唾液样本收集:使用Salivette唾液收集专用离心管收集儿童在学校一天中的唾液样本。每节课课后收集唾液样本,另外也收集了早晨起床半小时和夜晚临睡前半小时的样本作为基线。采用唾液皮质醇高敏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唾液中皮质醇含量。通过双点测定,取其平均值作为皮质醇的浓度。使用的仪器为Bio-tad公司生产的Bio—tad550酶标仪。

3、统计方法。利用SPSSl6.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

二、结 果

1、男女儿童在学校适应行为上的得分比较。教师评价的攻击破坏性与同伴评价之间呈正相关(r=O.68,P<0.001),将两个分数标准化后合并作为儿童攻击破坏性的指标。因学校适应行为的儿童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同伴接受性的提名,都可能存在性别差异。所以比较了男女生在学校适应行为各个指标上平均得分(班级内标准化分数)。结果显示,在同伴接受性上,女生比男生得分高;而在学习问题和攻击破坏行为上,男生比女生得分高,见表。

6013a7c1edd68_html_60cf76278257280.png

2、儿童在学校中日常皮质醇变化情况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性,在每节课课后收集儿童的唾液样本,取样时间差异小于5 min。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个时间点上的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P>0.05),控制儿童性别之后,进行了皮质醇水平与学校适应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上午还是下午,当儿童出现更多适应不良行为的时候,皮质醇水平会有升高,与攻击性和害羞敏感性正相关。

3、为描述儿童皮质醇的变化模式,分别计算取样时间点的最大值、平均值、变化幅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和变化速率(每个点和下一点之间上升、下降速率的均值),在控制儿童性别后,考察它们与学校适应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皮质醇变化的峰值、在校期间皮质醇水平均值、皮质醇变化速率与害羞敏感性正相关;变化速率与他人评价的攻击破坏性正相关;皮质醇变化的峰值、平均值、变化幅度及变化速率与同伴接受性负相关。

三、讨 论

目前, 关于皮质醇水平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1]这些研究主要分为横断研究与纵向追踪研究。其中, 横断研究指的是是对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组(通常是具有不同的年龄)之间的比较, 纵向追踪研究指的是指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批被试进行重复的研究。多数横断研究发现, 较高的皮质醇基线水平与内化问题行为有关, 但也有横断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此外, 还有研究发现, 环境因素也会对皮质醇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造成影响。例如, 抑郁的受虐待儿童与非抑郁的受虐待儿童相比日常皮质醇节律更平缓。可见, 有关皮质醇日常节律的横断研究不尽相同。而有关皮质醇日常节律的纵向研究结果则较为一致, 即皮质醇基线水平与内化问题行为正相关。多数青少年研究表明, 较高的皮质醇基线水平往往与后期抑郁症状有关Smider 等(2002)也发现, 正常儿童学龄前较高的皮质醇可以预测学龄期的内化问题行为。

本研究中的儿童一天学校中的皮质醇水平没有呈现出显著降低的模式。这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似。与父母分离和同伴交往的压力可能是幼儿园儿童的主要压力来源。与他们在家中的皮质醇变化情况相比,在幼儿园中下午的皮质醇水平偏高。本研究没有得到儿童在家中一天的唾液样本,但是与Salim—elrics公司提供的常模数据模式相比,儿童在学校中下午的皮质醇水平略高,或者说下午没有出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学校生活,如学习压力,同伴交往对儿童构成了应激情境。

本研究的局限是仅分析了儿童在学校中皮质醇水平,增加家庭环境下的测量,将更全面地理解皮质醇节律与社会能力指标之间的关系。另外,本研究没有测量压力情境中皮质醇的变化模式,对于皮质醇调节系统的考察不够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比较压力情境和自然情境中皮质醇变化模式,以增加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在压力、情绪调节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功能和影响因素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谢晓飞,王莉,孙小舒.皮质醇反应与儿童社会情绪适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23(3):23.

[2] 谢晓飞, 王莉, 孙小舒. 皮质醇反应与儿童社会情绪适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3), 23.

[3] 余毅震, 黄艳, 史俊霞.青少年攻击行为与内分泌因素关系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1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