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冲击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

许燕 郭学文 杜倩楠 袁欣 郭晓军

山东省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省 25200



摘要:目的:研究冲击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平均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冲击波治疗,观察组患者为冲击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1.09±1.0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冲击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疼痛感。

关键词:冲击波;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研究

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指肌肉和筋膜发生炎症反应,并且这种炎症反应为无菌性,当患者遇到疲劳、风寒以及外伤等刺激时可导致该疾病的急性发作,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对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以口服药物、针灸、按摩、冲击波治疗、局部注射和理疗等方法为主,对于冲击波联合局部注射方案的运用仍在探索阶段,基于此,本文将从院内64例患者入手探究该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32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2岁~64岁,平均(49.0±10.6)岁;观察组32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21岁~63岁,平均(47.0±10.9)岁。纳入以及排除标准:(1)有负重感、酸胀、腰背部疼痛等症状,当天气变化或者活动时症状加重;无下肢无力、麻木以及疼痛等症状。(2)体格检查患者的背部肌肉有明显的压痛点,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局部按压能够感到症状减轻或者舒服;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正常。(3)患者接受CT、X线等腰椎检查,排除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瘤以及腰椎失稳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冲击波治疗:使用设备为德国Zimmer冲击波治疗仪enPuls Version2.0。根据患者的治疗部位取侧卧位、俯卧位或者坐位[2]。找到患者的压痛点,将其作为冲击波治疗的定点,准确标记疼痛位置,涂抹耦合剂,同时将冲击波治疗探头贴合自标记处,以压痛点为中心,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上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节工作电压、手持压力以冲击剂量。治疗时设备参数:选择15mm的治疗头,治疗频率10HZ,能量等级60mJ,冲击次数2000次。治疗时间为4周。

观察组患者接受冲击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冲击波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局部注射治疗方法则是针对患者的痛点进行注射。消炎镇痛液由5mg曲安奈德、0.25%的利多卡因及生理盐水配制而成,于痛点注射,每周治疗1次,治疗时间共为4周。

1.3临床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分数在0分~1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加权计算方法计算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即疼痛减轻百分数=(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临床治愈:加权值>75%;显效:加权值在51%~75%之间;有效:加权值在26%~50%之间;无效:加权值<25%。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6013b91c4994b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s;分)

组别

例数(n)

VAS疼痛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2

5.38±0.87

1.09±1.00

对照组

32

5.50±0.72

2.06±1.24

注: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对比,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对比,P<0.05。


表二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n)

临床治愈(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n)%

观察组

32

23(71.88)

6(18.75)

2(6.25)

1(3.13)

31(96.88)

对照组

32

14(43.75)

7(21.88)

5(15.63)

6(18.75)

26(81.25)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肌肉组织的急慢性疼痛疾病,其定义是指可累及局部肌肉并且伴有一处或者多处扳机点的急慢性非特异性疼痛。扳机点是人体骨骼肌纤维中的位点,具有易激惹和紧张索条上高度局限性,经常发生在腰背部和颈部等位置的肌肉。患者的主要症状有:(1)固定压痛点,即通常固定在患者肌肉的起止点周围,并且能够触摸到痛性硬结[3]。(2)缺血性疼痛,一般在晨起出现僵硬性疼痛,适当活动之后有所减轻。(3)局部肌肉痛,疼痛呈现出重物压迫感或者紧束感。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方法较多,包括物理疗法、口服药物治疗、局部注射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则具有安全和无创等优点,口服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局部注射治疗是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将局部注射治疗与物理治疗中的冲击波治疗联合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局部注射治疗具有改善局部血行状态、阻断疼痛传导、抗炎、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等优点;冲击波治疗具有的空化效应和机械力效应是局部注射治疗无法代替的,其治疗效果显著,又具有治疗安全性[4]。局部注射治疗和冲击波治疗共同作用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5]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冲击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较多,冲击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陈波,苏敏,尹正录,王继兵,张熙斌,金星,桑学涵,孟兆祥.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9,5(05):262-268.

[2]夏鹏,林强,王晓菊,杨婷,袁冰.体外冲击波和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对比[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02):127-129.

[3]施皆乐.冲击波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及康复指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4):42.

[4]高巍巍,邹德生,王伍超,李书林,曹芳莉,黄磐川,郭晓丽.红外热像图定位冲击波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04):312-314+318.

[5]金冉,刘西花,方诚冰,岳寿伟.体外冲击波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0):116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