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路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3

中医护理路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效果的影响

骆曼曼 常艳 庞虹

阜南县人民医院 安徽阜阳 236300


【摘要】目的 分探究和分析采用中医护理途径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共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40例按照中医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①护理前,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上三项血细胞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护理总护理度的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对照组的 75.00%(P<0.05)。结论 中医护理路径相对于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医辨证 中医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其中骨髓涂片观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镜检空虚,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外周血检查可见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和比例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常低于0.5×10 9/L,血小板常低于20×10 9/L,患者临床则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目前广泛接受的治疗方式为西医的免疫抑制疗法,但长期用药对患者的预后造成的负面影响亦非常显著,另一方面有效适当的护理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辩证论里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脾肾阳虚、血证的范畴。本文旨在探究中医护理路径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于我院在2019年1月~2019年8月纳入研究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共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分布在10~68岁,平均年龄为(39.6±6.1)岁;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6年,平均病程为(3.01±0.70)年。对照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为(39.8±6.4)岁;病程最短为5个月,最长为7年,平均病程为(2.95±0.63)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按照中医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热毒壅盛证。①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咳血、呕血、肌衄、鼻衄等的护理,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鼻衄时可取坐位,头部仰起,用冷毛巾敷前额或用三七粉棉球塞鼻腔。②饮食宜清淡,勿食辛辣刺激之品,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有出血倾向者,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③内服中药,一般要温服,避免药物太凉对胃肠道有刺激。出血期间口服中药应偏凉,不可过于加热,以防血热妄行,使出血加重。(2)心脾血虚证。①心脾血虚患者一般要长期服药,护士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长期服用激素,会导致自我形象受损,康力隆,达那唑,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②血虚的患者,时常失眠健忘,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情绪不佳,烦闷不安时,可以欣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或者听听音乐,这样可使精神振奋。(3)肾阴虚证。①以清淡优质蛋白饮食为主,饮食不可过热过多,禁食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因酒能助湿生热,更能加重病情。同时应少吃油炸食品,油炸食品能劫阴使阴虚加重。②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进行体育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等。(4)脾肾阳虚证 。①此类阳虚患者容易怕冷,正所谓“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应注意手足腰部的保暖,适时添加衣物。②此类患者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但应适当运动。如散步可使体内的阳气得以升发,气血运动得以增强。(5)肾阴阳两虚证 。①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起居有常,生活规律。尤其在冬季,冬季养肾,保养肾精至关重要,应“早卧晚起,以待阳光。”宜早睡晚起,以达到潜藏阳气、养阴保精的目的。②阴阳两虚患者还要节欲,因为脑髓产生于肾,肾精亏耗,使大脑虚空,精力更加不足。如果纵欲过度,耗伤肾精,使肾虚患者加重。③重视饮食调养也非常重要,如肾阳虚患者可多吃核桃、山药、熟地等。肾阴虚患者可吃枸杞、熟地、桑葚、动物骨髓,脊髓等。

1.3 判定标准

护理前后,检测两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水平,进行比较评价。并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护理满意等级;其中,满意评分为85~100分;基本满意评分为60~84分;不满意评分为<60分;总满意度为前两项满意度之和;本次一共发放问卷80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 统计学分析

此次采取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涉及的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

%)代表,然后用χ2检验;涉及的计量数据用(6013bd38ced61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代表,然后用t检验;P<0.05,代表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研究的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相关血细胞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上三项血细胞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护理前后相关血细胞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对比(6013bd38ced61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s

组别

血红蛋白(g/L)

血小板(×109/L)

白细胞(×109/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n=40)

44.31±5.67

71.27±4.89

29.57±2.45

52.51±3.18

2.67±0.59

3.02±0.23

观察组

(n=40)

44.33±5.65

90.11±4.76

29.51±2.13

64.28±3.20

2.66±0.58

3.67±0.31

t

1.294

10.273

1.287

9.236

1.216

5.28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在护理满意情况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护理度的95.00%,显著比对照组的75.00%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0

11(27.50)

19(47.50)

10(25.00)

75.00

观察组

40

32(80.50)

6(15.00)

2(5.00)

95.00

χ2


11.283

13.264

8.273

11.285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自身造血功能出现障碍T淋巴细胞调节系统出现紊乱,全血细胞减少并功能异常,致使患者出现贫血、出血及感染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并且易复发治疗相对困难。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往往对药物的耐受较差,一般的西医护理对症处理并不能够有效缓解相关的不适症状,从而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中医以从整体出发的治疗理念及辩证法,通过望闻问切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患者更多的临床表现,通过穴位按摩、足浴、中药熏洗等多种手段干预能够及时患者的不适主诉,从而改善治疗的体验和耐受性,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次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路径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一般护理方法,结果显示,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从中可知,中医护理路径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将中医护理路径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付蓉,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精准诊治研究. 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12-11.

[2]陈修保,崔兴,陈泽涛.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规律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08):7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