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观察

黄敏敏

无锡市梁溪区北大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无锡市 214100


摘要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后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19年11月,结束于2020年11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混子的用药类型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的患者均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药物类型涉及到1代至4代,共包含:头孢替唑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呋辛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头孢米诺钠等7中类型,以上7种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例数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8.75%(39/80)、11.25%(9/80)、8.75%(7/80)、8.75%(7/80)、8.75%(7/80)、7.5%(6/80)、3.75%(3/80);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头孢替唑钠,与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有明显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所造成的临床表现中,有45例属于全身损害,所占比例为(56.25%),相比其他临床表现而言,其占比最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中除了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后所致外,还有13例用药不合理所致,分别是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用法不当、用量不当等,分别有2例、2例、5例、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5.38%)、(15.38%)、(38.46%)、(30.77%)。结论:在临床中使用其他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法,对临床疗效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但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药物配伍禁忌,并详细掌握药学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药品配伍,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其他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分析

引言: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本研究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选择部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以此明确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引导。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23-68岁,中位年龄为(45.11±10.47)岁。病例来源:本次研究所有的患者主要来源于普外科、门诊科室、住院科室,分别有20例、30例、30例。

    1. 方法

统计所有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同时分析临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依据《中国药典》、《新编药物学》对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鉴定。

1.3 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整理,在表达计数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完成,数据检验采用X2完成,而计量资料的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差(±)完成,采用t完成数据比较。

2 结果

2.1不同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使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共包含7种,头孢替唑钠属于1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后,有3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8.75%),其中有2例患者不良反应严重,占比(5.13%);头孢他啶属于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后,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11.25%),其中有1例患者不良反应严重,占比(12.5%);头孢哌酮属于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后,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8.75%),其中有1例患者不良反应严重,占比(14.29%);头孢呋辛钠属于2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后,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8.75%);头孢拉定属于1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后,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8.75%);头孢曲松钠属于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后,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7.5%);头孢米诺钠属于头霉素类药物,给药后有3例不良反应,占比(3.75%);由此可见,头孢替唑钠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且高于其他6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累及的系统

用药后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全身变态反应及过敏性休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皮疹、红肿、皮肤瘙痒、头痛头晕、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白细胞升高或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所累积的系统主要包括:全身损害、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其中各系统不良反应的例数分别为:45例、21例、5例、4例、1例、3例,所占比例为(56.25%)、(26.25%)、(6.25%)、(5.0%)、(1.25%)、(3.75%);相比之下全身损害发生率较高,且高于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

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2例联合用药不当、2例重复用药、5例用药方法不当、4例用量不当,所占比例(15.38%)、(15.38%)、(38.46%)、(30.77%)。见表1。

1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n/%

不合理用药类型

发生例数

发生率

联合用药不当

2

15.38%

重复用药

2

15.38%

用药方法不当

5

38.46%

用量不当

4

30.77%

3 讨论

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推动了临床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对于药理学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临床中使用的抗菌类药物种类也越来越多,用药方法也逐渐得到了改善,在实际治疗中传统的单一用药方式被改善,取而代之的是联合用药方法,其中包括二联用药、三联用药等多种联合用药方式。虽然联合用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呈现,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加强了对联合用药及相关不良反应的重视,其也成为了重点研究课题。就头孢菌素类药物而言,其是抗生素类药物的一种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在病原菌繁殖期起到灭杀作用,具有较高的灭菌选择性,使用期间对细胞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小,甚至没有,具有药效强、耐青霉素、抗菌谱广、毒副作用低、过敏反应小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不仅获得了医护人员的认可,还取得了患者的青睐,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在抑制多种病原菌中均具有良好效果,主要包括:白喉杆菌、金葡萄菌、化脓性链球菌、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头孢菌素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可分为4代,在耐药金葡萄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常见,既往使用的抗生素半衰期与第三代抗生素相比较长,由此可见,第三代抗生素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特性。所以在此类抗生素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使用浓度和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这种用药方式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临床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类型较多,且使用量较大,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发现该用药方式会导致大量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良反应情况较为复杂,许多学者认为这种情况发生于患者自身情况及用药方法、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头孢菌素类药物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杂质、药物代谢产物和患者体内大分子载体结合是导致此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后不良反应的原因。用药合理性是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不合理用药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占据30%。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配伍是用药合理性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中发现,用药不当在用药不合理的总比例中占比38.46%,其次是用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分别占比(30.77%)、(15.38%)、(15.38%)。在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中联合用药不当较为常见,尤其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因此,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医师需要合理的进行用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虽然如此,但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表现较为复杂,为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对用药的方法和用量合理控制,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学忠.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导致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94)
[2] 曹蓉,刘春娥.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23)
[3] 曹蓉,刘春娥.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 王雅娟.中国处方药.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