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观察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范彩凤

(清江浦区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对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自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7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采用中药治疗的29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西药瑞舒伐他汀钙片结合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在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高血脂症的治疗来讲,中药治疗方法相较于西药治疗来讲,治疗效果更好,能使患者的血脂水平有效的得到控制,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治疗 西药治疗 高脂血症 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VCD)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为调脂的首选药物,但剂量增加时存在“他汀疗效6%效应”,且带来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多,使其疗效受限。中药作为治标治本的一种治疗方式,近些年来按在疾病的治疗中广受好评,中药治疗能够依据个人体质的不同进行区别治疗,中药在治疗高血脂症的案例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文章就中药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自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7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7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患者采用中药治疗的,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西药瑞舒伐他汀钙片结合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8例,女11例;患者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是(52.9±8.6)岁;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3例;患者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是(52.9±8.6)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每片5 mg服用2片,每晚1次;藻酸双酯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按体重一次1~3mg/kg(50~100mg),最大不超过150mg,临用前溶于输液(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6%羟乙基淀粉等)500~1000ml中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次。

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按照不同的病因开具不同的药方进行治疗。

(1)痰浊中阻:

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方药:二陈汤加味。方中半夏、取其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可降逆和胃止呕;橘红、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生姜降逆化饮,既可制半夏之毒,且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有散有收,相反相成,使痰法而不伤正。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加莱菔子、瓜蒌、昆布以增强化痰祛湿之功。

如头晕重者加白术、天麻;胸闷心悸明显加菖蒲、远志。

(2)肝郁脾虚: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方药:逍遥散加减。方中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加郁金、香附以加强疏肝解郁之功。

眩晕者加菊花、代赭石;腹胀重者加莱菔子、枳壳;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

(3)肝肾亏虚型:

治法:滋肾养肝,内清虚热。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味。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共成三阴并补以收治肾治本之功。以泽泻阈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此所谓“三泻”,枸杞、菊花以养阴平肝,滋水明目,加黄芩以清内热。

眩晕重者加寄生、生赭石;乏力、倦怠、脘腹痞闷者加黄芪、茯苓、炒莱菔子。视物昏花者加茺蔚子、青葙子;肢体麻木、疼痛者加丹参、炒桑枝、桃仁。

(4)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法瘀,行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舒肝理气。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清而肝郁亦解,诸证自愈。加山楂增强其降脂作用。

胸中痛甚者加瓜蒌、薤白;性情急躁者加郁金、黄芩;胁下痞块者加鳖甲、水蛭;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

1.3观察指标

血脂:包括TC、TG,HDL-C。安全性监测:包括血常规、肝功、肾功、肌酸激酶,并监测肌肉及胃肠道症状等,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定。中医单项症状及体征前后变化,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中医证候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6018fc297a3b2_html_a085b89f19761bf8.gif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4个疗程之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数据来讲,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6018fc297a3b2_html_9130f3f98cb18e9b.png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单证候比较

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单项症状疾病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6018fc297a3b2_html_5f767f6f658f9d39.png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60.7%。

6018fc297a3b2_html_e2564717873e4358.png


3.结论

从中医理念上来讲高血脂症的发病机理主要分为3的方面的原因,①饮食因素 恣食肥甘,膏梁厚味,嗜酒无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生痰生湿,痰湿中阻,精微物质输布失司,酿为本病。 ②情志因素 长期情志不遂,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膏脂布化失度,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内生痰湿,可导致本病。③体质因素 素体肥胖或素体阴虚,也是造成本病原因之一。“肥人多痰湿”,痰浊中阻可致本病。阴虚者多肝肾不足,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木旺克土,伤脾胃生痰,或劳欲过度,更伤肾脏,因生命原动力缺乏而致代谢失调,发为本病。

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高脂血症进行干预的目的是降低ASCVD的风险。可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生成,影响LDL -C氧化及炎症免疫作用等机制,导致日型高血压,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形成。他汀类药物剂量倍增时,LDL -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为6%,而他汀带来的肝功能异常呈剂量依赖性阁。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血脂水平的疗效更佳,病人的耐受性较好。治疗组有效率为8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7%,且胸闷、头晕、呕恶痰涎、纳呆症状显著改善。说明脂必泰治疗痰癖互结高脂血症安全且疗效更佳。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宗莲,杨凤珍,王秋风.国医大师路志正调理脾胃治疗高脂血症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9).

[2]姚卫东,梁頔,尹子凤.“治未病”思想在防治高脂血症临床探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1).

[3]安冬青,吴宗贵,梁春,等.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