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1

子宫内膜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韩国曦

阿坝州理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阿坝 623100

引言

子宫内膜炎不经过对症治疗,会存在持续炎症反应,子宫内膜长期处于炎症反应当中,会影响到胚胎着床和新生儿健康,对于优生优育不利,为达到优生优育目的,备孕人群需要及时检查子宫内膜炎,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子宫内膜炎发病后无明显症状,病情较轻情况下仅会有下腹部不适和白带增多,早期诊断较难。针对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因素,可积极治疗妇科疾病、按时体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医疗质量进行预防。

1子宫内膜炎检查方式

子宫内膜炎症状较为隐匿,早期患者筛查极容易漏诊,针对子宫内膜患者诊断可采取宫腔镜和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属于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金标准,而宫腔镜则属于诊断子宫内膜炎重要影像检查方式,子宫内膜炎患者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血管数量增加可确诊。还可通过子宫内膜炎患者血清学指标进行诊断,子宫内膜炎患者由于机体炎症反应,子宫内膜中标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B水平较高,临床上可结合患者血清学检查指标进行详细诊断。

2子宫内膜炎发病因素

1)微生物感染

微生物感染属于常见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病因素,在这个感染性或反应性过程当中,阴道炎、宫内节育器、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子宫息肉疾病均会增加微生物感染风险。人体子宫内膜的黏膜组织结构特殊,受到卵巢分泌固醇类物质影响,子宫内膜会持续精力月经、黏膜组织增殖、蜕膜华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巨噬细胞、T细胞和噬中性细胞对于子宫内膜的增殖与脱落起到重要作用,一个月经周期当中,这些白细胞叶群的数量和密度也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孕期和月经期B细胞以及浆细胞数量会上升,正常情况下极少子宫内膜中极少出现浆细胞和B细胞,受到微生物感染时,这两种细胞数量会上升。临床研究发现慢性子宫内膜炎不仅有微生物存在问题,还与免疫与微生物作用有关。

2)炎症反应

人体的炎症反应也会引发慢性子宫内膜炎,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发现,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的子宫内膜间质有浆细胞存在。正常生理状态下,B细胞占据肺病理性人体子宫内膜白细胞群1.0%以内,且主要聚集在子宫内膜基底层,B细胞群体被CD8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包围。发生病变的慢性子宫内膜患者,此时B细胞大量进入到子宫内膜功能层,聚集在子宫内膜间质区域后,后续会侵入腺体腔。临床上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患者,由于异物存在,导致机体持续发生炎症反应,故而发生子宫内膜炎风险较高。

3)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上,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和子宫内膜炎关联性高,普通人为子宫内膜炎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伴随免疫应答异常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基本患有子宫内膜炎症,合并两种疾病导致患者生育功能受到极大影响,导致患者怀孕概率降低,对于患有子宫内膜症合并子宫内膜炎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2预防子宫内膜炎具体措施

1)积极治疗妇科疾病

针对上文提到的引发慢性子宫内膜炎疾病因素,需要积极治疗妇科疾病,其中阴道炎治疗需要精准用药,严格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抗炎治疗,针对放置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的人群,可取出宫内节育器,更改安全程度更高的避孕方式,对于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子宫息肉类疾病,需要积极接受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通过积极治疗妇科疾病,可达到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炎疾病的效果。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子宫内膜炎的有效举措,研究发现饮食、运动与人体免疫水平关系密切,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炎性反应,炎性反应状态会增加子宫内膜炎发病风险,故而日常饮食需要遵循低脂、低盐、多食用新鲜蔬菜原则,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一周2-3次运动,刺激机体提升免疫力。日常需要获得充分的休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影响免疫力。

2)提升医疗质量

宫腔医疗操作也会导致细菌进入,微生物感染可引发子宫内膜炎,基于此需要提升医疗质量,临床上进行宫腔侵入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采取规范化的无菌操作,避免患者接受治疗后受到医源性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

3)及时检查

及时检查对于预防子宫内膜炎帮助较大,已婚已育女性的生殖器官较未婚未育女性更容易发生病变和炎症,故而已婚已育女性需要按时接受体检,有不适感需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将疾病损害降至最低。

3结束语

引发子宫内膜炎的因素较多,个人预防子宫内膜炎可从积极治疗妇科疾病、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入手,还需要按时接受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鉴于医疗操作不良也会引发子宫内膜炎,还可从提升医疗质量方面预防子宫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