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邢光野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影响。方法:抽选本院接诊心律失常患者共84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起止时间2018年10月~2020年7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42例,胺碘酮治疗)、观察组(42例,心律平+胺碘酮治疗)。比较患者疗效及心功能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P-R间期、QRS间期及QTC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12周后,患者P-R间期、QRS间期及QTC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治疗采用心律平、胺碘酮联合方案,可积极改善患者症状,稳定改善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律平;胺碘酮;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心功能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心脏病理症状之一,患者多为原发性冠心病患者,可在合并此类病变后加剧患者冠心病进展,加重心肌缺血性损伤,从而由严重心肌损伤引发慢性心力衰竭、心梗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胺碘酮是现阶段心律失常患者主要治疗用药,临床效果确切,对于患者心律失常后心电异常症状具有明确改善效果,但仍有部分研究指出胺碘酮治疗在部分患者中临床效果未及预期,或许考虑联合用药,提升其临床效果[1]。因此,为比较分析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影响,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接诊心律失常患者共84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起止时间2018年10月~2020年7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

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4~82岁,平均(68.12±5.25)岁,病程(3.54±1.22)个月,急性心律失常11例/慢性心律失常31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5~82岁,平均(68.54±5.29)岁,病程(3.58±1.27)个月,急性心律失常12例/慢性心律失常30例。两组基线资料统计学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提示为心律失常;家属、患者经详解研究细则后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脑血管疾病者;研究药物禁忌症、过敏者。

1.2方法

对照组胺碘酮(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108,2ml:150mg)治疗:治疗首日取5mg/kg剂量,经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经静脉输液泵泵注20min~120min,24h内重复治疗2~3次;次日起予以维持剂量治疗,600mg~800mg/24h静脉滴注。治疗首日起同步胺碘酮(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0.2g/片)口服治疗,负荷剂量为600mg/次,治疗8日后,改为维持剂量100~400mg/日,间隔1日给药。

观察组心律平+胺碘酮治疗:(1)胺碘酮治疗同上;(2)心律平(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56,50mg/片):2~4片/次,3~4次/日。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疗效及心功能变化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差异性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电图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P-R间期、QRS间期及QTC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12周后,患者P-R间期、QRS间期及QTC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心电图指标对比(60190d7c98c45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组别

时间

P-R(ms)

QRS(ms)

QTC(ms)

对照组

治疗前

1715.25±12.04

91.08±11.54

372.54±42.35

治疗12周

1785.08±8.97

93.11±13.59

376.26±44.11

观察组

治疗前

1715.31±12.05

91.54±12.08

375.84±43.02

治疗12周

1795.42±5.44

99.58±14.55

398.54±47.57

t/P(治疗前)


0.0228/0.9818

0.1784/0.8588

0.3543/0.7240

t/P(治疗12周)


6.3877/0.0000

2.1060/0.0333

2.2257/0.0288


2.2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2

15(35.71)

21(50.00)

6(14.29)

85.71(36/42)

观察组

42

18(42.86)

23(54.76)

1(2.38)

97.62(41/42)

60190d7c98c45_html_19f534e8eaa73caa.gif





3.8961

P





0.0484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P-R间期、QRS间期及QTC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12周后,患者P-R间期、QRS间期及QTC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类型,可增加患者临床猝死及心衰风险,威胁生命健康。胺碘酮作为心律失常临床主要治疗用药,对于α及β肾上腺受体均有较好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心肌、新房异常传导症状,可在联合心律平治疗后经降低心肌兴奋度后,提升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显著[2-3]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治疗采用心律平、胺碘酮联合方案,可积极改善患者症状,稳定改善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元明,郭任维,郭润民.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7):737-740.

[2]刘永泽.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东方药膳,2020,(7):91.

[3]张颖,郑新.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参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