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乳腺肿瘤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及特征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CT和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乳腺肿瘤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及特征表现

柳杨,颜岩【通讯作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61000

摘要:目的 对CT和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乳腺肿瘤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及特征表现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选择了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内经过病理证实后的55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所有患者研究资料,分别对患者实施CT检查以及MR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符合率以及影像特征表现。结果 CT检查方式乳腺肿瘤检出概率显著低于MRI检出概率,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 在面对乳腺肿瘤患者期间对其采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字:CT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 患者 诊断 应用 价值 特征表现

前言

现如今乳腺癌疾病作为女性群体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及近几年的发病概率越来越高,必须进一步强化对该疾病的检出以及治疗方案。目前主要采取CT以及磁共振成像设备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诊断,两种方式均可采取扫查的方式对患者肿瘤、乳腺以及周边组织信息进行获取,便于后续疾病的治疗[1]。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55例患者为对象,对CT和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乳腺肿瘤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及特征表现进行研究分析,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当中选择了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内经过病理证实后的55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年龄范围在25岁至46岁间,平均(31.49±2.18)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实施病理检查之后发现有32例患者为乳腺肿瘤,23例患者为乳腺癌患者。

1.2方法

1.21.CT检查:CT检查所采取的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的Brilliance 64 层螺旋CT扫描仪器对患者实施扫查,完成好患者检查之前的常规指导工作,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将仪器管电压设置为120至140kV,管电流为250至280mAs,螺距为1.375,层厚为5mm,重建间隔为5mm,层间距为0.8mm。对患者实施常规扫查之后在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查,对患者肘静脉位置快速注射非离子典型造影剂,剂量为60至100毫升,注射速度为每秒3.0毫升,在完成注射25秒之后对患者采取胸部扫描,并对患者实施1mm薄层重建。所有获取到的图像信息送到工作站实施平面重建以及多层面曲面重建。

1.2.2MRI检查:MRI检查方式所使用的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的Achieval 1.5T磁共振扫描仪器实施扫查,扫描期间需要充分暴露患者双侧乳房,让其保持自然悬垂后在进行平扫,将设备参数设置为层距4mm,层间距为0.8mm,具体扫描内容为横断面T1WI、T2WI、冠状面T2WI扫描。之后对患者采取多时相增强扫描,对患者注射15至20毫升的顺磁性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对比剂,指导患者摒气采取连续性无间断增强扫描措施。扫描必须对患者乳腺内异常病灶、肿块周边异常、异常病灶形态以及增粗血管等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中乳腺肿瘤检出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使用%表达,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达,t检验,P<0.05说明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之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两种诊断方式乳腺肿瘤检出概率对比 CT检查方式乳腺肿瘤检出概率显著低于MRI检出概率,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上意义(P<0.05),详细的数据如表1。

表1两种诊断方式乳腺肿瘤检出改了对比[例(%)]

检查方式

例数

乳腺良性病变

乳腺癌

CT

55

18(32.7)

10(18.2)

MRI

55

30(54.5)

22(40.0)

X2

-

5.322

6.346

P

-

0.021

0.012

2.2两组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 CT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为肿块类圆形以及不规则形,肿块形态较不明确,边缘毛刺,局部皮肤受累且胸壁粘连破坏。MRI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为肿块边缘不规则且表现为分叶状,密度不均,表面可以发现粒状影,腺叶结构较为紊乱,T1WI外围表现为等高信号,内部可以观察到存在不规则信号。

3讨论

乳腺肿瘤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在女性群体当中的发病率较高,已经逐渐成为了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肿瘤疾病之一。近些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乳腺癌疾病的发病概率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格外重视乳腺癌疾病的筛查工作[2]。CT检查方式分辨率比较高,虽然在乳腺癌肿瘤检查期间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依旧会发生误诊问题[3]。MRI诊断方式则有着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能够进行体层成像,对患者脂肪、肌肉组织、组织以及纤维组织等等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保证医生可以对患者病变边界和形状等情况进行观察,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4]。本次研究当中选择了55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符合率以及影像特征表现后发现,CT检查方式乳腺肿瘤检出概率显著低于MRI检出概率,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上意义(P<0.05)。CT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为肿块类圆形以及不规则形,肿块形态较不明确,边缘毛刺,局部皮肤受累且胸壁粘连破坏。MRI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为肿块边缘不规则且表现为分叶状,密度不均,表面可以发现粒状影,腺叶结构较为紊乱,T1WI外围表现为等高信号,内部可以观察到存在不规则信号。

综上所述,在面对乳腺肿瘤患者期间对其采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燕.CT和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4):371-373.

[2]李耀威,宁芳.CT和MRI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误诊率、漏诊率影响评价[J].健康必读,2020,(31):270.

[3]许远帆,梁江涛,王芳晓, 等.18F-FDG PET/MR与PET/CT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5):815-820.

[4]张广凤,李琳,王凯, 等.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5):95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