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王亮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胫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开展研究时,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研究中遵循1:1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以及观察组(63例),为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组间对比。结果: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此为基础对不同小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生命质量评分以及术后疗效进行组间对比,小组间对比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具备不同的优缺点,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选择,以此来更好的保证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



临床中,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通常情况下,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骨质疏松,因此该疾病高发于老年群体之中。目前,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笔者在本文中针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胫骨折的临床效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在对患者进行筛选的过程中,保证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入选研究的126例患者之中,男性54例,女性患者72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61岁至76岁之间,平均(67.2±3.1)岁。

    1. 纳入、排除标准

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股骨颈骨折;②患者能够正常进行沟通;③患者符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指征;④患者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患者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意识障碍;②患者存在严重感染;③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肝肾疾病;④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⑤患者存在骨恶性肿瘤。

    1. 方法

在开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分组情况,为不同小组患者的患者制定不同的临床治疗措施。其中,所有被纳入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均选择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骨折情况和病情,针对性的为患者开展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在确定麻醉生效之后,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在患者的患侧髋关节后方行弧形状切口,在切开患者的关节囊之后将股骨头去处,随后对患者的髓腔进行扩大,结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假体后,医护人员需要将假体置入并进行固定,在确保假体固定完好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即可进行复位缝合,同时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在患者手术结束后7d,医护人员即可开始引导患者开展髋关节功能锻炼。

所有被纳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均选择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医护人员同样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麻醉方式进行科学的选择。在开展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与患者患侧髋关节后方行弧形状切口,切开关节囊和滑膜之后,取出患者的股骨头之后,选择合适的人工髋关节,置入之后进行缝合并放置引流管,在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的7d,护理人员即可引导患者开展关节功能锻炼。

    1.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以及(601910bce94fd_html_717763c103ccbeb4.gif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采用χ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本次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小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统计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分别为(100.1±2.5)h、(501.4±30.2)ml;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分别为(78.1±1.8)h、(389.3±26.7)ml,由此可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更有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对比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组别

n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

63

100.1±2.5

501.4±30.2

对照组

63

78.1±1.8

389.3±26.7

P

-

<0.05

<0.05



    1. 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中从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这四个方面来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进行评估,观察组中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3.3±2.5)、(82.2±2.3)、(83.4±3.1)、(83.1±2.8);对照组中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2.2±2.2)、(72.0±2.3)、(72.4±2.4)、(73.2±2.6),通过两组患者的对比发现,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更好(P<0.05),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n

物质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观察组

63

83.3±2.5

82.2±2.3

83.4±3.1

83.1±2.8

对照组

63

72.2±2.2

72.0±2.3

72.4±2.4

73.2±2.6

P

-

<0.05

<0.05

<0.05

<0.05



    1. 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对比

在患者术后疗效的统计过程中,在Haeeis评分和治疗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82.1±2.4)、58.73%;对照组患者为(70.1±1.9)、38.10%。在术后疗效方面同样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更优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对比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对比

组别

n

Haeeis评分

优良率

观察组

63

82.1±2.4

37(58.73)

对照组

63

70.1±1.9

24(38.10)

P

-

<0.05

<0.05



  1. 讨论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会出现髋部疼痛、无法站立、无法行走等症状,因此患者日常生活会受到大幅度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因此在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完善的术前准备以及科学的术后护理时非常必要的。在临床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和置换术都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措施,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但患者可能会出现假体脱落,松动等问题。与之相对的是,全髋关节置换虽然治疗时间和费用相对较多,但是远期疗效更优保障。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情况下,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生命质量评分以及术后疗效具有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上开展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存在不同的优势,因此需要医护人员针对患者情况来进行选择,保证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徐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J].健康必读,2020,(26):9-10.

[2]王万师,杨凯,安贵海.全髋关节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大医生,2019,4(4):56-57.

[3]刘建全,夏秋锦.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J].口岸卫生控制,2018,23(5):41-44.

[4]曲文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J].饮食保健,2018,5(10):28.

[5]张圣龙,宋佳颖,彭超.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疗效评价[J].西藏科技,2020(10):59-60.

[6]邓方,陈琦.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发髋关节脱位的多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8):2265-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