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研究分析

李媛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周家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6411

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3月-2019年度6月,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误诊、漏诊的因素,分析疾病的诊治现状。结果: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86例、入院诊断符合率为86.00%、误诊率为10.00%,误诊疾病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炎、心功能不全、气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漏诊率4.00%,漏诊者在入院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等,平均确诊时间为(4.21±1.91)d;在疾病诊疗知识调查结果中,少数医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分级标准、诊断手段、治疗方式、吸入药物、疾病加重因素充分了解,多数医生对于上述知识了解不充分。结论:基层医院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误诊率、漏诊率较高,主要受到医生在职学习积极性、医疗人才配备等因素影响,而内科医生对于该疾病认知度不高,需要通过进行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内科医生的诊疗认知水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现状;研究

引言

在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十分常见,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有害因素刺激所致的慢性气道进行性炎症,一般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中,根据文献数据统计,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第四位,也是我国农村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疾病呈进行性发展,故此对于该类疾病,早诊断、早期治疗十分必要。目前临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一般以避免病情发展、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等作为关键,使其急性发作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1]。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慢性进展型疾病,故此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因此,本次研究对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进行分析,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在本文研究中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3月-2019年度6月,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男60例、女40例;年龄范围40岁-81岁内,100例患者平均年龄(60.21±1.27)岁;学历:其中大专学历60例、本科学历20例、硕士以及以上学历20例。

1.2 方法

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后,对内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以及相关文献对问卷进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分级标准、诊断手段、治疗方式、吸入药物、疾病加重因素等,每道题需要提供备选答案,均为单选题。

1.3 观察指标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情况,分析医生COPD认知情况。

2 结果

2.1 诊断情况

在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86例、入院诊断符合率为86.00%、误诊率为10.00%,误诊疾病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炎、心功能不全、气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漏诊率4.00%,漏诊者在入院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等,平均确诊时间为(4.21±1.91)d。

2.2 医生COPD认知情况

通过对内科医生进行疾病诊疗知识调查结果中,其中少数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分级标准、诊断手段、治疗方式、吸入药物、疾病加重因素充分了解,多数医生对于上述知识了解不足。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而在该疾病诊断中常常发生误诊和漏诊情况,对疾病预后造成影响,而本次研究中,分析漏诊和误诊原因: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症状过于缺乏,在病理和表现上涉及到人体循环、消化和呼吸等系统,容易和心衰、支气管扩张、心肌梗死、哮喘等疾病混淆,从而增加疾病的误诊和漏诊风险。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一般较长,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存在明显诱因,比如受凉、呼吸道感染等等,而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导致咳痰和咳嗽等症状进一步加重,但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不会一起发展,而对于无痰或少痰患者,若存在咳血症状,对于该类患者应考虑为肺栓塞和急性左心衰。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多数患者伴有哮喘史,能够利于临床的鉴别,但对于部分不典型哮喘,临床症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十分相似,易出现混淆情况,故此,应与患者病史以及支气管舒张实验进行结合,从而利于鉴别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以气胸最为常见,而在肺气肿晚期,若患者存在剧烈咳嗽所致肺内压剧烈增加,易导致肺大泡破裂,进而引发呼吸困难等症状,而气流受限则容易受到影响导致诊断准确性较低。

在循环系统疾病方面,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能够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诊断混淆的主要疾病,特别对于患者因急性左心衰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时,临床医生通常由于气流受限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而引起误诊情况。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而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患者易出现严重的心肌缺氧症状,而肺动脉高压则可导致右心室负担加重,导致室间隔左移,进而引起左心衰,上述合并症也可由于症状掩盖而导致漏诊情况发生。故此,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诊治过程中,需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结果和病史进行结合,从而进行综合判断。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而导致该原因包括:①医生的配备不平衡,缺乏接受正规培训的优秀医生;②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导致参与专业培训、仪器设备和新技术的引进、外派学习考察的机会较少。③医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且多数基层医院的医生年龄均较小,固步自封,对于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均较差。故此,应定期开展专家讲座,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基层医生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

经研究表明,在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86例、入院诊断符合率为86.00%、误诊率为10.00%,误诊疾病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炎、心功能不全、气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漏诊率4.00%,漏诊者在入院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等,平均确诊时间为(4.21±1.91)d;通过对内科医生进行疾病诊疗知识调查结果中,其中少数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分级标准、诊断手段、治疗方式、吸入药物、疾病加重因素充分了解,多数医生对于上述知识不了解[3]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误诊率、漏诊率较高,主要受到医生在职学习积极性、医疗人才配备等因素影响,而内科医生对于该疾病认知度不高,需要通过进行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内科医生的诊疗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思深,关轶诗,吴洲锋,等.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111-114.

[2]陈献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要点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2:146-147.

[3]许扬,吴司南,张鹏俊,等.基层医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6):45-50.

作者简介:

李媛,女,1976年3月23日,汉族,山东省淄博市,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