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证中医辨证应注意什么?

/ 1

小儿汗证中医辨证应注意什么 ?

李学友

雷波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凉山州 616550


安静状态下的小儿,如果出汗过多情况在其全身或局部较为明显时,就可称之为小儿汗证。一般来说,汗证可分为盗汗及自汗两种情况。盗汗是指在夜间小儿入睡后有出汗现象,但在醒来时出汗就会停止;自汗主要是说在白天小儿处于安静状态,或者进行一些活动后开始大量出汗的情况。一般在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方面会多发汗证,特别是对于日常身体较为虚弱的孩子来说,汗证极易发生。在婴幼儿入睡的后期,头部微微会出现少量汗、处于炎热气候条件及穿衣盖被过厚等情况下出汗、日常活动较为剧烈时出汗等,这些出汗情况都是正常生理现象的充分体现,而并不是一种疾病现象。作为中医病证的汗证,其在西医多汗常见症状方面也有明确阐述。

小儿汗证诊断要点

在诊断小儿汗证的过程中,具体诊断要点应以如下内容为主:第一,安静状态下的小儿,如果其所处的环境正常,但突然有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等情况出现,严重情况下有大汗淋漓现象时,就可诊断为小儿汗证。第二,在小儿处于睡觉的状态下有出汗现象,但在睡醒时出汗现象则停止,此时可称之为盗汗情况;而在小儿不论睡觉与否都有出汗情况时,此时可称之为自汗情况,在由上述情况出现时,都可诊断为小儿汗证。第三,如果小儿并不缺少维生素D,同时也不属于佝偻病及结核感染等病症状态时,排除这些病症以外小儿出汗现象的产生都可诊断为小儿汗证。

6033165ddd0de_html_3e5e5cb977f211e2.jpg

中医辩证注意事项

从中医学角度进行分析,小儿的生理发展阶段是以生机勃勃及发育迅速等为主,并且从外感或内伤方面来说,通常极易从阳向热方面进行转化。值得注意的是,因小儿具有十分薄嫩的肌肤和疏松腠理等特征,加之不具备成熟发展的脏腑调节功能,同时也存在较差的饮食自控能力,所以胃肠多纳过盛等极易产生,随之汗证就会逐渐产生,此时小儿的汗证一般是以自汗及盗汗互见等临床表现为主。

注意分清外感及内伤。从辨证角度来说,先天禀赋之异及后天外邪饮食等都会导致小儿汗证情况产生,所以中医辨证过程,应注意需要把外感及内伤分清,之后以虚实寒热为依据进行辨证治疗,如此才能确保治疗疗效更加显著。如果小儿是以里热炽盛为主,此时全身汗出为常见症状,有时也会有颈部以上多汗情况出现,或者出现胸腹及手足等部位出汗情况,严重情况下,小儿身体的大热烦渴及口干欲饮等症状也会随之产生,并且表现出躁动不安的状态,此时小儿体内的腹部通常会有灼热或胀痛症状。此外,如果小儿是以外感时邪为主,此时小儿胃腑部位会有积食现象,而在积食长时间存在的情况下,就会向热方面进行转化。值得注意的时,如果小儿是以湿热内邪为主,存在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才会有症状出现,并且症状是以汗出不止为主,在白天汗出不止现象极为显著,并且汗液有黏腻性,同时胸闷及腹部不适等也会伴随而来,极易疲劳和十分嗜睡,而此时小儿大便也会有不通畅感觉,尿液较少且有异味并呈现出浑浊状态。如果小儿是。以食滞热积为主,此时汗出不止为常见症状,在入夜时汗出不止情况会十分明显,食欲下降且存在呕吐及疼痛感,夜里难以入睡,并且大便呈现出秘结状态,小便尿液少也会呈现出黄颜色,有时也会有肌肤灼热现象,脸色较红,造成食滞热积的主要原因在于喂养不当、或者进食杂乱无规律、盲目选择小儿喜欢的食物随意进食等,加之食用生冷食物时,会给脾胃造成损伤,导致食物在小儿体内积存难以消除,最终有积滞现象形成,逐渐发展为生热状态,最终导致津液宣泄出现失调现象,多汗由此引发。因此,中医辨证过程应注意尽可能从多方面考虑小儿汗证情况,进而为后续针对性治疗提供保障。

注意治疗原则。在治疗汗证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虚为出发点,可以说汗证治疗的基本原则就是补虚。从具体治疗角度方面进行分析,在进行具体治疗的过程中,应以小儿生理特征为主要依据,同时与具体临床表现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用药治疗,避免仅以虚实概括全部。对于内热炽盛的小儿汗证情况来说,在治疗过程,较为适宜的原则时以泻下解热及清解生津为主。如果小儿汗证情况是以湿热内阻为主,对此在治疗过程,应以清热化湿及利水和脾原则为主。如果是因食积内滞而造成汗证情况,在治疗时应以清热导滞及合脾通肠为主要原则。对于脾胃虚弱的小儿患者来说,在治疗时应以健脾和胃为主要原则。需注意,因小儿娇嫩的体质因素,用药治疗过程收获明显疗效并且已经达到治疗目的的情况下,应立即停止用药,避免滥用药物或盲目治疗。

其他疗法-注意事项

对于患病的小儿来说,最好多晒晒太阳,同时保持适当的户外活动,主要原因晒太阳及适当户外活动对患儿体质的增强十分有利。

针对于患儿的各种急性及慢性等疾病应积极治疗,同时在病后调理方面加以注意。

患儿群换衣被十分中药,通过衣被的勤换,能够为患儿皮肤清洁及干燥的保持提供保障。对于出汗后的患儿来说,直接吹风情况应积极避免,同时辛散药物应慎用。

小儿汗证的相应症状较为常见,因此很容易与正常生理现象造成混淆,所以对于家属来说,可从上述几方面着重关注小儿出汗情况,避免延误病情治疗的同时,给患儿带来更大的痛苦。具体用药治疗过程,需要遵照医嘱进行科学选配,同时规律用药,避免盲目及随意增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