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如何有效护理?

/ 2

小儿肺炎如何有效护理?

陶利平

简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简阳 641400


在临床中,小儿肺炎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病程时间比较长,需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从而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康复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小儿肺炎的基本概述

  1. 小儿肺炎的基本概念

该疾病主要是指患儿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导致的肺部炎症,影响因素包括:油类、吸入羊水以及过敏反应等。在发病后,患儿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以及气促等。患儿病情持续加重后,影响其多个系统,比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患儿产生缺氧中毒性脑病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

  1. 小儿肺炎的发病原因

细菌和病毒感染是导致小儿肺炎的重要原因,部分患儿甚至出现混合感染现象。在发达国家,病毒和肺炎病原体密切相关,病毒主要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以及ADV等。在发展中国家,细菌是产生该疾病的风险因素,常见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现如今,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发生率持续上升。细菌和病毒经患儿呼吸道入侵,部分患儿病毒从经血进入患儿肺部。

  1. 小儿肺炎的临床症状

患儿出现发热现象后,呈现出不规则热的状态,主要分为稽留热和弛张热。但是部分营养不良患儿会出现体温正常的状态。也会出现咳嗽的症状,且咳嗽症状比较频繁,在发病初期,患儿出现刺激性干咳现象,在治疗后的恢复期,患儿咳嗽的过程中有痰。患儿气促现象比较严重,在发热、咳嗽后就会产生气促现象。除此之外,呼吸困难、全身症状、食欲减退、腹泻呕吐等也是非常重要的症状。

  1. 小儿肺炎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小儿肺炎的时候,多实施综合治疗方案,控制患儿炎症、改善通气以及对症治疗等是主要的治疗目的。在治疗期间,应该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对于小儿肺炎疾病可实施短期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患儿的病程在2~3周。部分患儿病程时间比较长,需实施持续治疗方案。在发病后,做好通风工作,保持空气的流通,通常温度为20度左右,湿度控制在60%。相关医务人员补充患儿的水电解质,对酸中毒现象进行纠正,适当补充液体,做好患儿的气道湿化工作。但是应该对输液的速度进行控制,防止增加患儿心脏的负担。对于青霉素患儿,实施阿莫西林及青霉素等药物,耐药性比较强的患儿利用万古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进行治疗。倘若患儿对青霉素过敏,应该使用红霉素药物。也可给予患儿丰富的营养,实施肠道外营养处理。通过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患儿炎症渗出,将微循环现象改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儿的颅内压。也可实施对症治疗方案。相关医务人员及时清除患儿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顺畅,降低其通气功能改善。实施雾化吸入治疗方案,将患儿支气管痉挛现象解除,有助于患儿排出痰液。在患儿呼吸衰竭加重的时候,实施气管插管处理,能够有效排出痰液。在实施气道湿化的时候,及时更换患儿体位,可保证患儿呼吸道顺畅。

  1. 针对小儿肺炎对护理方式的几点思考

  1. 实施体温护理干预

肺炎患儿的年龄比较小,但是患儿的身体机能发育不够成熟,且外界环境的温度非常敏感。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对病室环境进行调节,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从而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1. 实施躁动护理干预

一旦患儿产生缺氧现象,会出现诸多不良心理情绪,比如:躁动不安等,病情加重后,患儿产后出现惊厥现象。相关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患儿休息时间,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

  1. 实施呼吸道护理干预

在治疗期间,实施呼吸道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相关护理人员及时调整患儿的体位姿势,防止对患儿的睡眠造成影响。护理人员拍打患儿背部,促进患儿排痰,对肺不张等进行预防。

  1. 实施并发症护理干预

如果患儿出现高热现象不及时进行处理,患儿的大便干结且腹胀现象比较严重。倘若患儿的哭闹情绪比较严重,会导致腹胀程度增加,增加了患儿的耗氧量。一旦出现这种症状,护理人员应该利用中药实施热敷处理,从而缓解患儿的腹胀现象,有助于提高患儿护理的舒适度。

  1. 实施饮食护理干预

患儿可摄入半流质饮食,多摄入大米粥等,也可给予患儿流质饮食,患儿出现高热状态的时候,水分丢失比较多。相关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儿多喝水,从而对脱水现象进行预防。在实际的饮食中,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针对进食困难的患儿,实施营养支持。但是不可让患儿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患儿病情加重。

  1. 在小儿肺炎患儿中实施护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儿肺炎的患病率持续上升,该疾病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根据肺炎患儿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充分了解实施病情,为患儿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现如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护理理念不断更新,且护理措施逐渐优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相关医务人员给予患儿耐心的护理措施,并实施家属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护理干预从饮食、心理、并发症、体温等方面展开,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促进患儿康复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