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应怎么治疗?

/ 1

脑供血不足应怎么治疗 ?

张燕

江油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省 江油市 621700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有脑供血不足的现象,甚至一些年轻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脑供血不足是脑部缺血的一种通俗化的说法,国际疾病诊断标准是没有脑供血不足这个疾病名称的。大多数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多集中的中老年人群体中,以老年患者常见,基本有80%的80岁以上老年人中都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大脑需要血液供应养分,当大脑的动脉供血量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有头晕、视物模糊、睡眠障碍等症状。那么如何治疗脑供血不足呢?

什么是脑供血不足?

大脑是人体的一个“司令官”,需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才能确保系列的生命活动顺利进行,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发生,使得正常的生活受到了影响。但是对于脑供血不足,很多人的认识有一定的误区,脑供血不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病症?都是因为何种原因引起这一情况发生呢?

脑供血不足顾名思义就是脑部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严格意义上,脑供血不足不在疾病名称范畴,而是对系列症状的一种俗称。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时会对全身上下带来不良的影响,分析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四点:第一,血管狭窄和血流缓慢,这点原因很好理解,脑部供血相关的血管狭窄后,供应给脑部的血液就会相应的减少;血流缓慢是单位时间内供给的血液量少于正常水平,均会造成脑供血不足。同时生活中常见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则可以造成以上原因发生。

  1. 心脏疾病,心脏存在疾病时会诱发脑供血不足,如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狭窄,每次泵出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由此造成脑部的血液自然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心衰患者心脏存在收缩无力的情况,而房颤患者心脏收缩不完全,均可导致排出心脏的血液减少,进而影响脑部供血。

  2. 低血压,血压指标在低于90/60mmHg时即为低血压,血压过低导致心脏泵血量减少,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不足,由此造成全身的血流灌注不足,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

  3. 颈椎疾病,部分颈椎疾病可压迫到心脏向脑部输送血液的血管,由此引起血管变窄,影响血流的运行导致脑供血不足。

603316ca6d789_html_3cad298cacad6a27.png

脑供血不足如何治疗?

脑供血不足需要针对相应的疾病进行治疗,主要工作围绕血压、血脂控制展开。急性期的治疗,由于急性脑供血不足大多因栓塞或者血栓引起,为此在治疗中主要以药物溶栓和脑血管支架手术治疗方法。药物使用方法为以下方面:1.抗凝药物或者抗血小板药物,以上两种药物能够实现对脑血管血栓形成的预防,常用药物有华法林、阿司匹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其中阿司匹林服用需要遵照医生的叮嘱,尤其是合并胃溃疡的患者在服用中应小心发生胃出血。华法林药物同样需要遵照医嘱,定期对凝血相关的指标进行监测,防止发生其他疾病。2.坚持降血糖、降血压及降血脂药物的合理性和长期服用;3.一般治疗,其一是需要寻找病因积极治疗,通过寻找专业医生的帮助诊断引发脑供血不足的原因,并对该疾病展开及时的治疗,如因椎动脉型颈椎病因素引起,则应积极展开颈椎病的治疗,再如心脏衰竭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则应积极改善新张衰竭的情况。4.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因血管狭窄引起脑供血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是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脑动脉的狭窄程度高达70%以上时,需要考虑是否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或者支架置入手术等方法。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脑供血不足在治疗中,其关键在于积极寻找病因,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切不可听信“偏方”、“秘方”,以免上当受骗耽误病情。

脑供血不足如何调理?

那么对于脑供血不足症状的患者而言要积极寻找病因并控制,如心衰、房颤颈椎病等因素引起的脑部供血不足需要对症接受积极的治疗。

对于正常人群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老化的程度也会日益显著,尤其年轻群体生活方式不良和生活压力大等,难免会有脑供血不足的现象发生,为此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那么在此介绍一些方法,不仅可适用于健康人群预防脑供血不足,也能够适用于脑供血不足人群进行疾病的改善。

  1. 补充营养素保护血管,其一是补充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黄青素及番茄红等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有效的清除自由基,进而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能够辅助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壁中的沉积,对血管管腔狭窄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进而确保血液供应充分。其二是多食用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使胆固醇酯化,进而降低了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水平,改善血液粘稠度,有利于微循环改善,如鱼肉、橄榄油、坚果、蘑菇及奶类等食物。

  2. “动起来和泡起来”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是很好的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的活动,能够辅助血流运行通畅,改善脑供血的情况,建议每日进行30min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游泳等,每周至少有3次以上的运动,运动强度以中等为佳,即心跳稍快但不影响说话,仍需要量力而行。此外泡脚也是一种公认的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建议每晚临睡前使用40℃的热水浸泡双脚,泡脚时间在15-20min,也可遵照医嘱添加相关的中药以更好的促进血液循环,但是糖尿病足患者、皮肤感染患者及静脉曲张患者应谨慎泡脚。

  3. 纠正不良姿势,保护颈椎,走路时抬头挺胸昂,坐位时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睡觉时不可枕过高的针头,平时可以通过化“米”字护颈操进行颈椎的全方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