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

汤飞帆

湖北工业大学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40例,接受预防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人数更少,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栓发生几率,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速度。

【关键字】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处非正常地凝结,进而诱发肿痛、皮肤颜色改变等临床症状,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则会增加肺栓塞等病症的发生风险,会对其整体的诊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1]。尤其是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需长期卧床静养,以避免对骨骼造成过多负担,则此类患者患病风险较大,在术后诊疗护理过程中,需加入相应的深静脉栓塞预防护理干预措施。为深入探究相关预防工作的应用情况,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预防护理在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40例,女18例,男22例,年龄范围为20-76岁,平均年龄为51.36±3.76岁)和对照组(40例,女17例,男23例,年龄范围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51.41±3.79岁)。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等基本资料差异细微(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病历核查,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骨科手术治疗;(2)研究选择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1)患者有手术禁忌症;(2)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3)患者有精神疾病或语言、意识障碍,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有效诊疗、护理。

1.2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定期为患者更换创伤处敷料,保持创伤处的干净整洁。观察组均接受预防护理干预,护理如下。

饮食护理:首先饮食方面,患者需禁止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品,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避免其血流动力学受过多影响,使其能保持较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且需多摄入高纤维素类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而致负压升高,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

体位护理:术后,护士可通过按摩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肌肉,并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肢体屈伸运动等,将患肢抬高,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并将软垫垫于患者膝关节屈曲处,以提升患者舒适度。重视保暖工作,以避免患者患肢受冷空气刺激而影响其患肢处血液循环。

抗凝及康复锻炼:适当为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术后根据患者康复状态,指导其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自行收缩股四头肌、腓肠肌等训练,以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

1.2.2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统计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人数,以分析两种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血栓预防效果的影响。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情况,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人数相比于对照组更少。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1观察组和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的对比[n,(%)]

组别

例数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未发生并发症

观察组

40

1(2.50%)

0

39(97.50%)

对照组

40

7(17.50%)

4(10.00%)

29(72.50%)

χ2

-

5.000

4.211

9.804

P

-

0.025

0.040

0.002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处发生不正常凝结,进而诱发静脉回流障碍,一般此病症主要是因长期卧床、肥胖、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所致,患者发病后多有肿痛、皮肤颜色改变等临床症状,若未得到有效救治,则一旦血栓脱落,会增加肺栓塞等病症发生风险,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3]

因此对于接受骨科手术治疗,需长期卧床静养的患者而言,需重视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工作,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确保患者可保持较稳定的康复状态。在本研究中,主要从饮食护理、体位护理、抗凝及康复锻炼这三方面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其中饮食护理可帮助患者保持较稳定的机体状态,如通过禁食高胆固醇等食品,增加高纤维类食品摄入量,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帮助患者保持较稳定的血糖、血压检测值,避免其血流动力学受过多影响。体位护理通过不同体位的转化,患肢的抬升,可促进其患肢静脉回流,降低血栓发生风险。抗凝及康复锻炼则主要是通过相关抗凝治疗,及根据患者康复状态指导其适当进行股四头肌、腓肠肌收缩等训练,以降低血栓发生几率。在本研究中,通过常规护理同预防护理间对比可知,接受预防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几率更低,患者术后能保持较稳定的康复状态,能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对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栓发生几率,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王庆芬. 全面护理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25(3):510-511.

[2]陈婷, 何燕, 米元元, 等. 脊柱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证据应用审查及障碍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24):2238-2243.

[3]贺霞, 王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6):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