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张远文

云南省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 云南省文山州 663000

摘要:目的 讨论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实施生化检验的80例体检者,平均分配每位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分为2份标本,且分别置于两组试管内作为对照组样本和观察组样本,针对对照组样本实施常规处理,针对观察组样本实施人为的溶血处理。然后针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样本在常温下实施离心处理,且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针对两组样本实施检测,对两组样本的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加以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葡萄糖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液样本中总蛋白、血清钾、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液样本中相应指标的含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液样本中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和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组血液样本中对应指标的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标本溶血的影响,所以,操作人员实施临床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规避出现溶血的情况,确保检验结果更为精准。

关键词:血液生化检验;血液标本;溶血



关于标本溶血,指的是针对血液标本实施采集、运送和分离等多项操作中,因为试管清洁度不够、采血方法的不恰当或是没有根据规范进行操作等众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血液标本内的红细胞受到一定的破坏,导致细胞中的物质进至血清,且最终令血清表现为红色的一种现象。此次研究选取在我院实施生化检验的8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讨论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现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表一 患者一般资料统计表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

80

39/41

20-58

37.5±5.3

所有的体检者都符合如下条件:(1)都没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2)肝肾功能都正常。

1.2 方法

(1)对每位体检人员进行空腹静脉血的抽取,抽取量为5毫升。(2)对每位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进行平均分配,分为2份,且各自置于两组不同的真空试管中。(3)对其中一组试管中的血液标本实施常规处理,通过负压,把血液标本在试管中进行缓慢地注入,将该组标本作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人为溶血的处理方式,将管帽除去之后,用力把血液标本挤压到试管中,同时进行十次的快速抽吸,令标本发生溶血,将该组标本作为观察组。(4)在室温下,对两组标本实施离心处理,采用1200转/分的转速。(5)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标本实施血液生化检测。具体的检测内容如下:葡萄糖、总胆红素、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血清钾、白蛋白等。(6)实际检测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需要严加根据检测仪器的操作准则执行具体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运用均数±标准差和%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运用t和x2针对实验研究数据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一 两组标本生化检验结果对比

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

P值

总蛋白

59.25±6.51

80.51±6.52

<0.05

葡萄糖

4.72±0.81

2.48±1.01

<0.05

血清钾

3.72±0.51

5.42±0.71

<0.05

乳酸脱氢酶

20.10±30.22

45.71±53.86

<0.05

草转氨酶

19.11±11.41

32.60±10.39

<0.05

总胆红素

10.22±5.09

29.61±5.52

<0.05

肌酸激酶

73.49±22.08

104.22±20.51

<0.05

表二 两组标本生化检验结果对比

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

P值

白蛋白

33.71±5.59

35.72±1.01

>0.05

谷丙转氨酶

18.35±7.51

20.51±9.32

>0.05

尿素氮

4.09±1.08

4.21±1.01

>0.05

3 结论

在血液生化检验中,溶血是较为常见的干扰因素之一,通常体现在Hb浓度干扰血清血红蛋白对蛋白质的分析和血红素的颜色感染闭塞分析两个方面。若是血液标准出现溶血的情况,血细胞中的一些组成成分便会进到血浆或是血清中,这样便会导致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关的调查资料表明,临床中造成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1)相关操作人员在针对体检者执行抽血操作的过程中不够规范。首先,给体检者采血时,止血带的捆绑偏紧,造成抽血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负压。其次,在发生血肿的位置进行采血,造成血液在真空管中注入的速度过快,或是产生了气泡。最后,针对患者实施采血操作时,未擦干消毒液,造成实际抽血过程不是十分顺畅,重复多次对体检者穿刺的位置进行拍打。(2)相关人员实施临床检验过程中操作不够具有规范性。首先,水浴箱中温度的设定不够科学,温度设定偏高。其次,针对患者血清样本执行离心操作的过程中,针对转速的设定偏快。所以,具体实施临床检验时,操作人员需要关注在每一环节中针对标本发生溶血的情况加以预防。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应严加根据操作流程实施具体的操作,有效规避因为各种人为原因导致标本凝血的加速。(2)应尽可能降低与克服外部原因对于样本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对空白样本加以设定。(3)对于已经出现溶血情况的标本应将其丢弃,同时即刻实施标本的重新采集。

总而言之,血液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相关操作人员实施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应保证操作的规范性,规避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令生化检验结果更为精准与可靠。

参考文献:

[1]仝晓宁,陈葳. 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离心的时间及发生溶血对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7):174-175.

[2]王杜伟,李璐,王赛龙,緱朝云,田芳,王伟,曲恒燕. Ⅰ期临床试验中血液标本溶血相关因素的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04):450-452.

[3]和谦,赵鹤进,黄晋,禚娅. 溶血标本对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准确性的影响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02):81-82.

[4]雷书芳. 溶血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观察[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04):51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