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

刘凤珠

广州妙文医药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广州 邮编 : 5106632

摘要: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很难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患者必须终身服用药物。不同患者服用药物的种类、方法和次数不同,如果用药不当,很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血糖波动过大,临床中由于用药不当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提供口服药物的药学服务。本文将围绕具体的药学服务内容展开论述。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药学服务

引言: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了9000万,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了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服用降血糖药物能够起到降糖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这也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主要的方法。但是,漏服、错服药物,或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在患者中属于常见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疗效,还会引发不良反应。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是提高降糖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

  1. 健康教育服务

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不够全面,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在饮食、运动方面很可能做出一些有损药效的行为,需要对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自我保健知识的教育。首先,要指导患者少吃或不吃高糖食物,包括荔枝、龙眼、巧克力、蛋糕等,减少盐分和脂肪的摄入。多吃青菜和粗纤维谷物,少吃柔软和稀稠食物。在运动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能够接受的运动强度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饭后散步,慢跑等方式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但不能过于劳累。保持足够的睡眠,不熬夜,积极配合治疗。具体应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食谱和运动方案,并定期获取反馈。通过自我保健,能够提升降糖药物的药效。此外,还应向患者说明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必须按照规定,定时、定量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换药或者增减用药量。

  1. 合理选择药物

降糖药物按照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胰岛素促分泌剂,双弧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这些药物都能够达到在空腹和用餐后降低血糖的作用,后三类多在严重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具有用药时间长,服用的药品种类多,不同药物用法用量不同的特点,需要药师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结合适应症为患者合理选择药物,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减少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包括磺酰脲和格列奈两类药物。在II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多选择磺酰脲类药物,该药物具有疗效确切,药物类型多的特点,服用后能够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从而使血糖降低,但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的不良反应,高龄患者服用后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尤为常见。在我国的糖尿病指南中指出,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时,需尽可能避免选择药效长,作用强的磺酰脲类药物,避免引起低血糖的不良反应[1]。第一代的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由于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如今在临床中已经基本不用。二代磺酰脲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并且与其它药物同时服用,对其它药物的药效影响较小,具体包括格列呲嗪、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但格列本脲具有作用强,药效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容易引发严重低血糖,临床用药后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禁忌。第三代格列美脲是治疗糖尿病的长效制剂,具有胰岛素增敏及模拟胰岛素的作用,每日仅需服药一次就能够达到24h控制血糖的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患者由于忘记服药而导致血糖升高的情况,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高,并且不容易引发低血糖,还能保护心肌,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

双弧类药物包括二甲双弧和笨乙双弧等。笨乙双弧在用药后引起乳酸性酸血症的机率较高,因此临床应用较少。二甲双弧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增敏的效果较好,并且还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脂的作用,不会引发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适合高血脂、动脉硬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服用。

糖苷酶抑制剂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较好,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是患有肝肾疾病的II型糖尿病患者首选。

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指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患者的脂肪、骨骼肌和肝脏。II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较为适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呲格列酮,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罗格列酮具有增加心肌梗死以及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在选择该药物前应经过严格论证[2]

  1. 指导正确用药

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期,人的血糖值是不同的,因此用药也需要把握恰当的时间才能提高药效。在开具药品时,药师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而准确的用药指导,根据药品的类型告知用药量,服药时间和用药禁忌。磺酰脲类药物需要在用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在餐后血糖达到峰值时,药物的药效也会达到峰值,能够起到很好的降血糖效果。格列美脲不仅要在早餐前服用,在服药时还不能将药物嚼碎,需整粒用水送服。瑞格列奈药物在每次进餐前服药,不进餐则无需服药,如餐量增加,用药量也需一同增加,但日用药量不能超过16mg。阿卡波糖药物在餐前或者餐后服用都达不到理想的降糖效果,应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一同吞服。双弧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但是如果用药者出现了胃肠反应,则可酌情改为餐中或餐后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只需在每日的固定时间服用即可

[3]

为了避免患者中途停药,还需告知其药物见效的时间,一般来说在持续服药2-4周左右才会逐渐起效,3个月后疗效最佳,必须持续服用。缓控释制剂的用药方法较为特殊,必须整片吞服或者沿着药片上的划痕掰开,不可掰碎或嚼碎,否则很可能失去药效,甚至引起低血糖等反应,严重情况下有机率导致患者脑细胞死亡。对于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者,应与患者家属沟通,强调用药方法,以免发生危险。要根据患者的病程决定用药量,刚开始服药的患者需先小剂量用药,根据患者的血压、肝肾功能、尿常规、体重等合理选择药物,尽可能减少副作用。

  1. 介绍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都会或多或少的对机体造成损害,从而引发不良反应,患者很可能由于出现不良反应而停止服药,因此需要提前向其介绍相应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磺酰脲类药物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但只要减少初期的用药量,缓慢增量是可以预防不良反应出现的。磺胺药物会引起部分患者的过敏反应;二甲双弧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感,服用肠溶片可缓解;α-糖苷酶抑制剂会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反应;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会引起贫血和水肿。没有按照医嘱合理用药是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只要定时、定量用药,是可以有效避免和缓解不良反应的。

5.结语

治疗糖尿病的原则就是在控制血糖平稳的基础上,尽可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药师必须了解药物的用药风险,适应症,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患有的其它疾病,合理选择药物,做好用药指导。此外,还应该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减少对用药的抵触,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升药物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聂川江,赵大贵,彭冰.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J].中国药业,2014,23(004):75-76.

[2]薛子坤.糖尿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013):33-34.

[3]王毓丹.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及药学服务的应用价值体会[J].饮食保健,2019,006(02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