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作用分析

于亚男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黑龙江 黑河 164000


摘要: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作用。方法:将已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划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中各有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阿替普酶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两组,治疗前两组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差异较小(P>0.05)而治疗后两组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均有利好转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阿替普酶对改善患者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治疗效果作用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治疗作用


急性脑梗死是一类临床高危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是目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常规治疗方法无法深入改善患者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导致治疗并不彻底,基于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更加科学有效[2],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将为验证这一结论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2019年2月到2019年9月期间挑出已就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病号顺序进行分组,即偶数号为观察组,奇数号为对照组。

每组的具体情况:对照组共有45例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龄区间(32-80)岁,平均年龄(51.56±13.41)岁;观察组共有45例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区间(30-77)岁,平均年龄(51.53±12.3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故具有对比分析价值。

1.2操作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具体治疗过程: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病情给予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治疗,严格监测并科学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后期针对患者制定康复计划。

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阿替普酶治疗方案,常规治疗方案同对照组完全一致,同时取阿替普酶用药,静脉推注0.9mg/kg,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即在开始静脉推注的1min内推注10%,第二次即在60min内静脉推注90%,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定期叮嘱病人服药并观察两组患者在14天后的治疗效果,做好记录并进行团队分析研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

1.3观察指标

(1)统计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Hs-CRP、IL-6以及TNF-α几个指标。(2)统计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几个指标,疗效标准:①临床症状消失,身体机能完全恢复,判定为显效;②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身体机能部分恢复且整体向好,判定为有效;③临床症状未缓解,身体机能未恢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x100%。

1.4统计学处理

计算工具选择SPSS 22.0版本软件,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用“X±S”计算得出,进行T检验。治疗效果采用[n(%)]表示,进行“χ2”验证,P表示比较差异显著度,P<0.05则说明是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P>0.05,则说明数据比较差异并不明显,可以视作数据间没有差异。


2结果分析

2.1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治疗前两组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差异较小(P>0.05)而治疗后两组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均有利好转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X±S]


组别


例数

Hs-CRP(mg/L)

IL-6(ng/L)

TNF-α(n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5

23.72±6.19

8.26±1.27

129.28±20.08

63.46±6.18

2.65±0.33

1.72±0.16

对照组

45

23.56±6.41

12.18±1.31

128.44±20.18

74.18±3.17

2.75±0.32

2.01±0.12

T

-

0.1204

14.4124

0.1979

10.3536

1.4593

9.7269

P

-

0.9044

0.0000

0.8436

0.0000

0.1480

0.0000

2.2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5

34(75.56)

9(20.00)

2(4.44)

43(95.56)

对照组

45

25(55.56)

11(24.44)

9(20.00)

36(80.00)

χ2

-

-

-

-

5.0748

P

-

-

-

-

0.0243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一种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的疾病,危险性高,治疗难度大[3]。因此必须要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最为科学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

近年来,阿替普酶治疗逐渐被应用到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阿替普酶主要由糖蛋白组成,是一种溶血栓药物,有效抑制动静脉瘘血栓的形成,同时可有效疏通脑血管,抑制脑出血情况,激活血栓部分纤溶酶以溶解纤维蛋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通过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治疗前两组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差异较小(P>0.05)而治疗后两组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均有利好转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这说明阿替普酶能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故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价值巨大,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丁星.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019(055):334,336.

[2] 满祥鑫. 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022):127-128.

[3] 金东. 芪棱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 双足与保健, 2017, 26(022):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