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刘丹

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对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进行研讨。方法:选取本院两个年度收诊的120例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并随机分组,每组各60例,分别将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常规微生物检验与采用质量控制策略的微生物检验应用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检验后对两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检验准确性。结果:两组的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组的检出率相同,其余呼吸道致病菌观察组的检出率全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上的微生物检验管理采取质量控制管理可明显提升致病菌的检出率,使疾病病因更加清晰明确,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来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策略

微生物可导致各类传染病的流行,引起各类疾病。而微生物检验是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通过对对病原体进行检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1]。微生物检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与治疗结果有直接影响,而临床上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样本不达标、环境感染等多种原因均能导致检验结果有误差性。我院针对这一问题比较重视,采取了质量控制策略将其应用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为探究具体疗效而进行此次研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诊的收诊的12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时间段为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采取电脑随机分组分成下列两组: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2-65岁,均值(39.6±4.2)岁,观察组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10-69岁,均值(41.3±4.8)岁,通过对比两组病患的个人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微生物检验(未进行质量控制),具体方法:正确采集相关样本(痰液或者下呼吸道样本)、合适的室温保存、运送实验室、进行低倍镜下检验以及分离培养、最后进行药敏试验[2]

将采用质量控制策略的微生物检验应用在观察组,质量控制策略包括:(1)环境管理,对微生物检验室的环境定时采取较新型的消毒杀菌技术进行消杀处理,在进行检验工作时严格遵守病学原则,检验人员工作前要进行双手的细菌检测,防止发生感染。(2)仪器管理,在实施检验工作时首先要确保仪器的性能完好,并且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检验仪器的使用与保养的相关专业培训,保证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操作规范熟练,并且全员参与考核,持证上岗。(3)流程管理,检验人员进行规范取样,确保标本的可靠性,严格遵守无菌流程进行培养基,详细记录统计样本病原菌,并查找相关感染源资料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及指导资料[3]。(4)加强与临床联系,与患者进行详细交谈并对其安慰,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给予隔离,防止细菌通过院内的人员流动间进行传播。待两组的检验结果检出后,据情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微生物检验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0.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微生物检验结果

两组的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组的检出率相同,其余呼吸道致病菌观察组的检出率全部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微生物检验结果[n,(%)]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支

原体

肺炎

衣原体

肺炎链球菌

军团菌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

单胞菌

对照组

7(11.67)

2(3.33)

1(1.67)

6(10.00)

1(1.67)

2(3.33)

1(1.67)

观察组

7(11.67)

6(10.00)

5(8.33)

10(16.67)

5(8.33)

4(6.67)

3(5.00)

t

0.002

5.354

5.231

5.037

5.398

3.476

3.592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在现代环境中,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也逐渐重视。而微生物检验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使用意义。通过对致病菌的检验而明确诊断,及时阻断病菌的传播,避免感染更多人群,同时还能通过进行药敏试验而明晰病原菌的耐药性从而进行相应的防控与治疗,减少感染率与传播率[4]。而微生物检验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致病菌的检出率低,比如检验的环境、仪器、流程以及与临床缺少联系等多种因素均导致检出率下降,影响患者治疗。我院通过对检验结果误差的因素进行分析后,采取了质量控制策略,条目如下:(1)院内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制度,对检验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并定期对检验室内环境及仪器进行评估,及时改善检验室存在的问题。(2)对检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来加强操作技术,明确操作流程,强化其责任意识并且取样时确保标本的质量与可靠性,才能后续进行较为准确的检验。(3)标本的质量控制,取样前了解患者的就诊信息,便于准确的匹配检验结果,并针对不良情绪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避免情绪状态对标本造成影响,强化标本从取样到送检以及检出的整个流程[5]。对检验仪器加强保养,检验过程中减少人员流动,强化培养基的质量问题控制。检验后采取科学方式存放标本,以备日后核对。经过两组对比显示,两组的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组的检出率相同,其余呼吸道致病菌观察组的检出率全部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质量管理的策略应用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对疾病的发病原因能够更加清晰提供诊疗依据,进而采取对症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敏飞,余素飞,厉世笑,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9,037(002):146-147.

[2]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2019年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及质量控制学习班召开[J].检验医学,2019,034(008):735.

[3]熊华珍[1].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008(002):194-196.

[4]黄秋婷,尹玮璐,宋安华,等.基于HACCP和6S管理方法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011(011):3678-3682.

[5]柳宏斌,胡鹏,王银平.浅议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其质量控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09):19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