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刘红生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江苏泰兴 225400

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联合应用螺内酯、贝那普利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开展年限范围设定为2017年3月-2020年4月,纳入样本为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治疗药物差异为依据,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患者联用螺内酯、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联合应用螺内酯与贝那普利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关键词:螺内酯;贝那普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心脏舒张及收缩障碍相关疾病,患者受病情影响,心脏泵血功能显著降低,心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求,进而导致静脉淤血及动脉供血不足[1]。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多采用对症药物干预,常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心肌重构与肥厚,抗醛固酮类药物可控制心力衰竭病情进展,关于二者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总结评估我院患者各项基线资料,研究并分析联用螺内酯与贝那普利的相关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年限范围设定为2017年3月-2020年4月,纳入样本为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治疗药物差异为依据,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经心电图等检查均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同意参与研究。汇总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研究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区间范围设定为47-75岁,平均数(56.22±2.78)岁。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区间范围设定为46-75岁,平均数(56.19±2.75)岁,组间基线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入院后医师对两组患者均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基础性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强心剂、利尿剂、吸氧等。对照组患者行贝那普利治疗,每日用药1次,初始服药剂量设定为2.5mg,依据患者病情逐步增加用药剂量,单日最大用药剂量设定为40mg,共用药3个月。

研究组患者参照上述治疗方案,加用螺内酯治疗,每日口服1次,单次用药剂量设定为20mg,共用药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得服用影响血钾及心功能药物。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依据心功能分级与症状改善情况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标准包括心功能改善超2级、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标准包括心功能改善1级、临床症状减轻,其他情况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60345c4c7f53b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1. 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60345c4c7f53b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

组别

LVEF(%)

LVESD(mm)

LVEDD(mm)

研究组(n=36)

53.58±4.36

35.62±4.53

44.25±3.68

对照组(n=36)

44.69±3.75

39.55±4.17

51.38±3.75

t值

9.275

3.829

8.142

P值

0.000

0.000

0.000

2.2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符合治疗有效34例,其中显效25例,有效9例,占比94.4%。对照组患者符合治疗有效26例,其中显效18例,有效8例,占比72.2%,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1.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群体,患者机体内醛固酮浓度升高,发病状态下可导致心室重构加速,并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心肌纤维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方案为抗感染及维持电解质平衡,为强化治疗效果,需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干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临床应用广泛,用药后可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产生抑制作用,降低体内血管紧张素Ⅱ生成量,进而有效扩张血管,显著降低血流阻力,增加心肌血液灌注量,并能够缓解机体水钠潴留,减少醛固酮分泌量,进而显著减轻心脏负荷。长期大剂量应用贝那普利可导致醛固酮在机体循环系统中水平持续偏低,继而导致醛固酮逃逸,为此需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方案。螺内酯属临床常用抗醛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预防单一应用贝那普利所致醛固酮逃逸等问题

[3]。总结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内容,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为联合应用螺内酯与贝那普利可发挥药效协同效应,有助于扩张血管,降低血流阻力,抑制心肌纤维化,其临床疗效更为全面,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由此分析可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联合应用螺内酯与贝那普利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同时,本研究中患者样本量不足,持续开展时间较短,螺内酯与贝那普利应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相关问题仍需持续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文昶,黄深.不同剂量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8):3048-3051.

[2]丁永兴,郭志祥,韦小未, 等.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室重塑的短期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10):52-56.

[3]朱永红,张士敏.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