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支部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崔冬梅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学年支部书记 154002

高度重视并强调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在《解放》第七十三期发表的《支部》一文中指出,“支部不但要在组织形式上具有核心的堡垒的姿式,而且要在实质上真正能起核心的堡垒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结合我的思考和实践,体会就是,树立“三心”理念。下面,就如何做好这三心,向大家做以简要汇报。

一、支部活动要汇聚“向心”,让支部的“熔炉”热起来。按照中央要求、党员需求、教学重点难点等开展支部活动,切实解决问题,让支部“熔炉”热起来,增强党员归属感、责任感。

鉴于此,我就竭力打造温暖的支部,让大家信任这个支部,我们支部微信群名字是“高三党员先锋号”在这个“家”里,我发通知的称呼都是“亲爱的小伙伴们……”,老师们很喜欢我这样称呼他们,喜欢这个支部名字,也喜欢我这个支部书记。

工作中,紧密结合党员教师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常抓不懈。做好:三抓。一抓党员学习。二抓群众学习。三抓学生学习。把党小组建立在备课组上,备课之前先嵌入式学习3-5分钟;用微信群分享理论文章;上好微型党课。把党员学习和群众学习放在一起来抓,这一直是一中党建工作的特色。让老师们明确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心怀祖国和人民,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支部关怀要倾注“爱心”,让支部的温暖溢出来。

一中老师,太累,太辛苦!真是心疼大家。我作为支部书记,决心把工作做到老师们的心坎上。

校党委有“约请午餐”制度。大家在边吃边聊的轻松氛围中,讲实话、吐心里话。很受启发,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利用午餐时间。把学年老师谈个遍。谈话中坚持做到“三要”,一要真诚,二要微笑,二要赞美。

这就要求支部书记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善于感知的心灵,用浓浓的爱心,温暖鼓舞身边人。

无论是教师还是他们的家属生病住院,支部会都第一时间去探望,带去组织的问候;教师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思想苦闷,支部总是真诚帮助。去年冬天,学年一位老师的弟弟、婆婆相继生病入院,学年支部连续慰问、提供帮助,这位老师感动地一直说:“绝对不耽误高三学生一节课,绝对不落下一个知识点,请组织放心、请领导放心!”

三、支部服务要筑牢“同心”,让支部的堡垒作用显

出来。我们严格按照校党委“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要求,筑牢战斗堡垒聚合力。

高三,11月份,随着高考的临近,老师们、学生们进入高原期,致使情绪低落,产生不稳定因素。这时候这个状态,非常堪忧。怎么办?校党委和我们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制定化解举措。首先,支部先找每个组里德高望重老党员谈话沟通,号召他们在组里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同时以备课组为单位召开了以“凝心聚力全力迎战高考”为主题的恳谈会。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中层主任被分派到学年9个备课组,代表学校给老师们以指导和鼓励。老支部书记宋大姐第一个说:“我们是老师。我们真得为学生负责,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困扰,要做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良师!”

语文组新入职的老师更是饱含深情地说:“我的工作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我要尽一个小兵最大的义务,钻研考纲考点,上好每节课,不愧对每名学生!”随后,围绕如何高考备考,老师们纷纷发言。

恳谈会后,办公室的负面情绪减少了,即使偶尔有的时候,老党员们也会给与引导。

从那以后,整个学年像是齿轮高度咬合的机器在飞速的运转,心无旁骛,埋头教书,用心育人,全力备考。可以说,在那个时候,只要有学生在,就有老师在;只要有老师在,就有党员干部在。雨果说过,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怕困难,积极应对,坚强的支部战斗堡垒告诉我,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发挥好党支部“攻坚克难的堡垒”作用,就要建强支部,提升组织力、强化执行力、增强战斗力,拥有不折不扣、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的工作作风;拥有敢啃硬骨头,善打硬仗支部战斗力,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会好、传递好,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立德树人,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