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英雄,困惑的身份认同——马尔科姆•艾克斯悲剧结局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悲情的英雄,困惑的身份认同—— 马尔科姆•艾克斯悲剧结局分析

鲜新宇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眉山 620800

摘要:在美国60年代民权运动的众多领袖中,马尔科姆•艾克斯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他与同时代的其他黑人领袖一样为了黑人的权利而斗争,同时又四处树敌: 他憎恨白人的种族歧视与隔离,又反对以马丁路德金所倡导的非暴力运动,他笃信伊斯兰教,一度成为 “民权组织”的二号人物,但后来却脱离该组织,最终招致“民权组织”成员的刺杀。本文试图从马尔科姆•艾克斯后期经历入手,同时重新解读并评价马尔科姆•艾克斯后期的悲剧结局。

关键词:美国黑人 民权运动 种族歧视 种族隔离


1965年2月21日,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尔科姆•艾克斯在一次演讲时遇刺。事后凶手被警方所擒获,经过审讯这群暴徒供认他们是“民权组织”成员,刺杀马尔科姆•艾克斯是为了报复他脱离该组织和背叛该组织领袖伊莱贾。从刑事案件的角度来看,罪犯被绳之以法,事情也总算是告一段落。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挖掘马尔科姆•艾克斯选择脱离“民权组织”并自立门户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马尔科姆•艾克斯的悲剧性结局是源于他后期对自身身份的困惑与苦恼。为了解除内心的困惑,他不断地变换身份,不断地寻求解决之道,以至于四处树敌,孤立无援。

一、加入“民权组织”

青年马尔科姆•艾克斯因犯盗窃罪入狱六年,在监狱里,马尔科姆•艾克斯遇到了对他往后的传道生涯产生巨大影响的约翰•本伯利。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黑人知识分子,本伯利不仅教会了马尔科姆•艾克斯读书识字,还让他成功地戒除了毒瘾。更为重要的是,本伯利让马尔科姆•艾克斯第一次接触了伊斯兰教教义和伊莱贾的思想,正是由于受到了这些教义和思想的浸染,马尔科姆•艾克斯由一个敌视宗教的“撒旦”[1]转变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并写信给伊莱贾请求加入 “民权组织”。马尔科姆•艾克斯 选择加入“民权组织”和皈依伊斯兰教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民权组织”领袖伊莱贾所宣扬的“黑人优势论”例如:“黑色人种乃是人类的祖先”[2]57 ,“白种人是魔鬼的后代”[3]115 “黑色人种是优势人种”[4]57等,成功地让正处于深深的自卑与困惑的马尔科姆•艾克斯树立并坚定了作为一个黑人的自尊与自信。为此马尔科姆•艾克斯还将自己本来的姓氏“利特尔”改为“艾克斯(X)”即数学中的未知数。在马尔科姆•艾克斯看来,自己的姓氏不过是白人奴隶主给自己的黑奴祖先贴的一个标签,自己的真正身份应该在遥远的非洲,但是已经无从考证; 其二 在获取保释后不久,马尔科姆•艾克斯便受到了伊莱贾的接见。这一时期,笔者认为,马尔科姆•艾克斯从一个自信的黑人逐渐转变为坚定的黑人种族主义者,他在斗争的目标上发展了伊莱贾的观点主张,他认为:“(黑人)应同白人完全决裂,回到非洲建立一个黑人的国家,”[3]78 在斗争方式上他“嘲笑‘非暴力’主张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4]173,正是由于这些观点,马尔科姆•艾克斯被人冠上了“恶魔”、“暴力份子”的称号。然而他富有煽动性的演讲打动了许多苦等自由、平等许久的黑人们。他们认为“比起其他民权领袖,马尔科姆•艾克斯更能说出他们的心声”[4]99

而正当他在“民权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变得如日中天之时,他却选择了退出。笔者以为,他的退出主要是由于组织内部成员的的嫉妒和伊莱贾性丑闻,而后者直接导致了他的离开。他在自传中谈到“(组织中)有人告我利用组织谋财”[2]335,有人告我不尊重妇女,”[2]339而面对这些莫须有的指控,他也一一做出了回应,但是如果说这些诬陷尚能被忍受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民权团体的首脑伊莱贾的性丑闻就彻底颠覆了他之前的一切幻想,当他从伊莱贾的儿子口中得知伊莱贾和他的两个女秘书有私生子后他感叹道“我的信仰已经遭到了无以名状地动摇,我觉得伊莱贾已经背叛了大家”[2]339。马尔科姆•艾克斯 的出走标志着他人生第二次转变的开始,组织内部的成员对他的猜疑和伊莱贾的私生活丑闻,这些令他他开始怀疑“民权组织”的纯洁性。

二、离开“民权组织”后的转变

而出走后的马尔科姆•艾克斯也开始反思“民权组织”斗争方式的合理性,1964年3月马尔科姆•艾克斯参加了美国国会关于《民权法案》的讨论,期间他与马丁•路德•金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同年4月,他发表了名为《选票,还是子弹》的演说。这标志这马尔科姆•艾克斯开始摒弃“民权组织”的激进的斗争方式而采用比较温和的理性的方式争取黑人的权利。首先,他开始接受选举,接受通过选票来争取权利,他讲到:“在这个国家,穷人的真正权利来自于选票”[5]224。其次,他一改过去“民权组织”采用直接暴力的方式,认为暴力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威慑作用,他坚持:“黑人应该充分行使自己选举的权利,同时对国家阻止黑人获得完整权利的行为应予以警惕,如果政府真的这么做了,那么黑人也许就应该诉诸于武力”

[7]257

离开“组织”后,马尔科姆•艾克斯同伊莱贾乃至整个“民权组织”的矛盾达到了顶点。他开始批判“民权组织”的斗争策略,他逐渐意识到伊莱贾所倡导的通过以牙还牙的手段报复白人种族主义在马尔科姆•艾克斯看来是落后的过时的。因此在以后,马尔科姆•艾克斯开始寻求同非洲各国的合作与联合,他访问了非洲多国“同非洲多国的政要进行了会面”[6] 304,在埃及,“他作为非裔美国人的代表参加了非洲统一组织的第二次大会”[7] 360。回到美国之后,他开始关注年轻一代的思想,“他抓住一切机会与大学生交流”[8] 128,希望借此能根治年轻一代人的头脑里的种族顽疾。他开始通过电视和广播接受采访,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坦诚来争取民众的理解。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在“民权组织”分子看来就是背叛,就是挑衅,一些激进分子在谈及马尔科姆•艾克斯时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任何胆敢反对伊莱贾的人将会置自己于险境”[9] 248。更有人直接威胁道:“像马尔科姆•艾克斯这样的人就该死” [11]264。但是,马尔科姆•艾克斯对于这些威胁却不以为意,依旧坚持自己的道路。终于,在1965年2月21日,马尔科姆•艾克斯在演讲时遭到一伙暴徒的袭击,身中数枪而死。

马尔科姆•艾克斯的第二次转变,在笔者看来完全是本着更好地争取黑人权利的目的,他的转变同第一次相比在于他完全接受了作为一个美国黑人的身份认同,由原有的狭隘的黑人民族主义向“泛非主义”转变,追求和平与合作的方式,追求民族间的和谐与谅解。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尔科姆•艾克斯后期的思想超越了一般的民族主义,向着更广泛的民族主义迈进。

三、结论

马尔科姆•艾克斯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为黑人的堕落悲伤过、彷徨过、愤怒过、失望过,他曾经一度迷失、一度腐化,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英雄,很快地重拾自我。为了黑人的权利,他四处奔走,四处树敌,面对责难与批判,他依然坚持自我,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依旧初心不改。在世时,为人误解,饱受非议;离世后,人们才幡然醒悟,意识到他的价值。

[1]Perry, Bruce. Malcolm: The Life of a Man Who Changed Black America. [M]. Barrytown, N.Y.: Station Hill.1991.

[2]Lomax, Louis E. When the Word Is Given: A Report on Elijah Muhammad, Malcolm X, and the Black Muslim World. [M] Cleveland: World Publishing. 1963.

[3]Benjamin Karim. The End of White World Supremacy: Four Speeches by Malcolm X. [M]. New York: Arcade.1989

[4]Cone, James H. Martin & Malcolm & America: A Dream or a Nightmare. [M].Maryknoll, N.Y.: Orbis Books.1991.

[5]Malcolm X. Malcolm X Speaks: Selected Speeches and Statements. [M]. New York: Grove Weidenfeld. 1990.

[6]Natambu, Kofi. The Life and Work of Malcolm X. [M].Indianapolis: Alpha Books.2001

[7]Marable, Manning. Malcolm X: A Life of Reinvention. [M].New York: Viking.2001

[8]Karim, Benjamin; with Peter Skutches and David Gallen. Remembering Malcolm. [M].New York: Carroll & Graf.1992.

[9]Evanzz, Karl . The Judas Factor: The Plot to Kill Malcolm X. [M].New York: Thunder's Mouth Press.1992.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