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策略分析

袁红婷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城关学区北关小学 711200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高年级语文整体教学过程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中学习语文,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提高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文本细读法在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当中都具备一定的作用,并且也取得了良好成果。本文首先分析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并根据分析探究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策略,为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应用策略;

语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较大比重,但从近几年观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下降,也影响了后期的整体学习。语文阅读能力的降低对于其他科目学习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在学习英语等语言学科的过程中,语文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学习其他语言学科会较为简单。在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伴随着更多课程的加入,学生如果基础不够牢固,学习就会更加费精力和时间。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养成更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传授更加便捷的阅读技巧,文本细读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中含义,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由于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仍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备课时仍旧停留在运用一本教参来作为参考的方法,以参考定的教学重点为基础,也以参考上的教材分析代替了自身对教材内容的整体理解,这种备课方式会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学成果有所降低。以下是几点教学中存在的现象:

  1. 教学方法与模式不足

在语文阅读整体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依旧延续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整体要求,并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而是对学生的思考过程直接干预,将文章答题模式直接传授给学生。尽管从短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迅速掌握考试时的作答技巧,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目的,学生阅读能力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提高,这种阅读练习完全被老师所掌控,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时间,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阅读中的关键要领,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和其他书目的兴趣[1]。较为突出的学习弊端是学生没有能力熟读整篇文章和感悟文章中的含义,只是为了阅读而进行阅读活动,为了答题而进行阅读分析,造成了学生阅读的不良习惯。在这种阅读状态下,学生只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和目标,没有对文章情感进行感悟和体会,并不能从文中学到语文知识精髓。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反思和改进自身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平时阅读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对阅读产生持续性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 拓展阅读过于单调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拓展延伸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和理解文章内容,能够对学习成果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部分教师的拓展方式较为单一,并没有拓展学生视野,导致学生产生更多困扰。除此以外,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按照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布置拓展任务,忽略了学生自身实际状况和整体接受能力,致使拓展内容与学生实际能力没有建立联系,甚至有些教师只是增加阅读内容,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并没有突出阅读的作用,会对阅读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拓展活动中,教师不能随意安排拓展任务,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兴趣等来安排拓展内容和方式,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书目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1.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方法就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详细的研读,进入文章当中的描写情境当中,深刻感受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现状进行分析,教师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单方面向学生灌输阅读方法以及文章中心思想,并没有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文本细读的阅读方式,对语文课文进行细致的研究,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想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阅读,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阅读内容以及学生整体需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去[2]。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当中,文章作者满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走进各种自然风景,风景当中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树都成为了作者眼中的风景,将其各个形态以各种模式展现在了人们面前,教师在进行课前引导和创设情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章中所描写的风景,利用背景音乐或者播放动画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美好景象当中,让学生主动进行想象,通过想象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回到阅读本身,也能够对文本进行细细品读和体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 分层提问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理解和感悟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活动,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和能力水平提出更加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提升学习效率和成果[3]。例如,在学习《听听,秋天的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摒弃传统对诗歌学习的框定,通过逐层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逐渐体会秋的声音有哪几个意思和有哪几种写作手法。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这一课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写出了秋天的声音”,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发言,将课文中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式呈现在眼前,这时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描写秋天的声音呢”,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更加深入体会文章当中的内容,从单纯的文本阅读引申出语文拓展知识。

  1. 小组合作改善教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之间产生更为深刻的交流,以此提升学生对于课文内容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性格以及能力水平等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由4~6人为一组,之后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分析,选取代表汇报讨论心得。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小兴安岭的风景,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又有怎样的收获”,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通过小组配合与交流的形式共同对文章进行整体分析,最后得出答案。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全面理解作者通过春夏秋冬四季描写出的小兴安岭不同风景的写作方式,也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整体形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小学阶段所有学科的基础,阅读占据着语文学科的绝大多数比重。一般而言,学生都是在进入小学阶段后来提高语文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重视阅读学习,文本细读方法是阅读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情感体验能力,这种技能方面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快速的提升核心素养水平,也能够对学生的内在品质进行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小霞.于细微处见风景——初中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9):18-20.

[2]薛文卿.反抗绝望之后:“生”与“或死”的博弈——鲁迅《过客》文本细读[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29(03):84-89.

[3]肖梦华.文本细读,浅教深悟: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20,9(31):75-7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