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混凝土抗冻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3

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混凝土抗冻融技术研究

程东风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南昌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2

摘要:我国基建工程快速发展过程中,已经掌握在各种环境中进行工程建设的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在高寒地区进行隧道施工,高铁隧道、高速公路隧道等,上述隧道工程在低温环境中进行,为提升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用混凝土抗冻融技术,可以满足工程的建设要求。深入分析高寒地区隧道施工中,应用混凝土抗冻融技术的要点,为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混凝土抗冻

引言:

本文以高寒地区进行隧道工程施工为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在低温冻融破坏机理的影响下,会使混凝土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影响隧道的稳定性。针对低温环境中施工出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了解引发冻害损伤的原因,采用抗冻融技术保证混凝土质量符合建设标准。

  1. 施工原则

高寒地区隧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尽量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在低温环境中施工人员的操作效率会不断降低,并且会出现冻伤的情况,使用设备在提升施工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能使施工更加安全;第二,在低温环境中进行混凝土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建设标准;第三,在施工中会出现低温冻伤的情况,尤其会广泛出现冻融和冻结等情况,施工单位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一方面加强施工环境的保温管理,另一方面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使整个施工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第四,低温环境进行混凝土施工,施工期间会产生热量,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冻结会反复出现,在实施抗冻措施的同时,还应在温度升高时,快速排出产生的水体,使隧道内部减少水体对质量产生的破坏。

  1. 引发冻害损伤的因素

    1. 施工因素

在施工的初期,进行隧道支护施工、钢架安装以及混凝土初喷等操作,上述操作会出现冻结情况,尤其是在初喷环节,衬砌上冻结情况较为明显。衬砌出现冻结情况,与初喷的混凝土存在关系,混凝土初喷时强度较低,并且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再加上存在较多的空隙,水分在空隙位置形成冰晶,此时混凝土出现冻结情况。在冰晶形成过程中,液体向固体转换过程中,体积会不断增加,混凝土受到固体产生膨胀力,内部结构无法承受膨胀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后,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此外混凝土浇筑期间,内部出现的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与外部低温形成温度差,温度应力作用在混凝土上,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并且冻结情况比内部冻结情况更加严重。

    1. 运营因素

完成隧道的施工进入到运营环节,衬砌结构受到外部应力的作用,以及周围变形产生的应力,会使隧道衬砌产生变形。在低温的环境中,周围结构中的水分,在低温作用下形成固体,会进一步加强对衬砌产生的破坏,产生的应力超过衬砌的荷载,不仅使衬砌出现裂缝、掉块等质量问题,还会在衬砌表面出现冻结情况,主要是水分进入到衬砌中,在低温环境中冻结现象较为明显,导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不断缩短。

  1. 隧道冻害破坏原理

隧道进行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初支混凝土,二是衬砌混凝土。混凝土在制作、运输以及浇筑等环节,在低温环境中均会出现冻结情况,冻结出现时,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多的冰晶。在进行初喷时,整个初喷需要时间,再加上混凝土到达强度时仍需要时间,施工时间较长,混凝土内部出现冻结情况,使混凝土在水分冻结的作用下,整体性和强度受到破坏。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热量,会经历一段时间后不断减少,减少的过程,混凝土内外部温度达到平衡,但是平衡状态下混凝土冻结区域不断扩大。混凝土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由于无法达到初始强度,内外部出现的冻结情况相似,在自然环境温度升高过程中,冻结情况得到缓解,但是会破坏混凝土的强度。在常温和低温反复作用下,混凝土的强度会不断降低。

  1. 高寒地区隧道混凝土抗冻施工技术要点

    1. 测量冻结区域

在高寒地区进行隧道施工时,施工单位应测量冻结区域,使用型号为WD-A热敏电阻温度计,并且配合使用型号为WSS金属温度测量设备,上述设备测量施工衬砌外部冻结范围,一般将测量范围限定在5米以内,测量该区域内的温度后,将隧道设定为轴线,按照轴线绘制温度曲线,一般会掌握衬砌外部3--50公分内的冻结范围。如果隧道工程规模较大,采用深度回归分析计算方式,将最大冻土深度扩大至90-110公分范围,该范围会为隧道的出入口800米距离范围内冻结情况。在使用上述设备进行温度测量过程中,衬砌里温度和环境温度,会处于相同的状态,在隧道深度不断增加时,温度会不断降低,在测量衬砌里温度时,如果衬砌里温度为0摄氏度,在隧道深度增加过程中,衬砌里温度会呈现出反线性的变化特点。

    1. 确定影响抗冻性能的原因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碎石的破碎值、二是含泥量、三是混凝土水胶比、四是混凝土密度。如果降低砂石的破碎值,混凝土的坚固性会不断提升,此时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会不断提升。但是应控制好混凝土中的砂砾石的含量,如果过多或者过少,均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水胶比不断降低,混凝土内部空隙会不断减少,内部产生的游离水会得到有效地控制,有助于提升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提升混凝土的密度,会提升防水性能,主要是混凝土内部毛细管较少,会获得良好的防冻效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各项保温措施,防止在施工中出现冻伤情况。

    1. 制定抗冻施工计划

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冻结范围测量后,获得的测量结果,应作为制定防冻施工计划的参考依据。在制定抗冻施工计划时,应按照避免出现冻伤情况为标准,制定详细的抗冻施工计划。在计划内标注抗冻融循环次数,一般进行200次的冻融循环实验后,经过实验混凝土的强度在出现损失时,产生的损失会控制在15%以内,质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在采用保温措施过程中,主要用于保护衬砌,避免衬砌出现冻伤情况。混凝土在制拌过程中,应严格设定配合比,要求配合比必须满足设计标准,具体标准如下:第一,水泥用量控制在450公斤以内;第二,水胶比小于0.05;第三,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16公分范围内;第四,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标准的5%;第五,混凝土内的掺合物符合防冻要求。上述设计标准,需要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并配合使用防冻措施。在混凝土的拌和环节,使用热风机对集料进行加温处理,同时在搅拌中使用蒸汽锅炉,使搅拌温度处于稳定状态,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在运输设备中使用保温罐衣,包裹运输设备用于保温,避免在运输中混凝土热量出现损失的情况。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对使用的模板进行加热处理,提升模具的温度,可以防止在浇筑环节受到低温的影响出现冻结情况。

    1. 抗冻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施工环节应用抗冻融施工技术,需要施工企业选择合适的混合料,对使用的混合料的数量进行控制,用于提升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的同时,还能降低施工成本。在高寒地区进行衬砌混凝土施工,可以在混凝土内加入复合防冻剂,复合防冻剂具有减水性能,使混凝土在短时间内达到设定的强度。施工单位应测量环境温度,根据环境温度调整防冻剂的用量。在放入防冻剂过程中,应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根据搅拌情况加入防冻剂。此外在混凝土运输以及浇筑等环节,应在上述设备使用保温材料进行包裹,用于保存设备温度。如果在施工中混凝土出现冻结情况,并且混凝土的强度已经无法改变,施工单位应在调整环境温度的同时,还应在混凝土的外部设置棉被等保温材料覆盖,用于提升混凝土的温度,在提升混凝土温度过程中,不可以拆除混凝土用于保温的材料。

  1. 工程案例

以新兴隧道为例,在该隧道工程进行施工中,要求在距离洞口1000米范围内设置的衬砌,使用强度为C40的钢筋混凝土,由于低温环境会使衬砌出现变形情况,应在衬砌中设置温度变形缝,每间隔60米设置变形缝,以便控制隧道出入口衬砌的变形情况。在全隧道施工期间,会采用暗挖法,在暗挖的区域内设置支护,同时配合进行二次衬砌,在二次衬砌与初支之间使用保温夹层,每个位置设置的保温材料,是由双层防水板夹保温板组成,保温层全部由5cm厚聚氨酯保温板填充。此外在全隧道范围内,进行温度测量,设置深埋中心水沟,隧道两侧设保温边沟,保温边沟采用双层盖板,盖板采用6cm厚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四周粘贴3mm厚橡胶条密封,在双层盖板之间放置聚氨酯绝缘材料,防止水沟出现冻结情况,影响衬砌中水分的排出。该隧道工程在洞外位置施工期间,按照保温防寒设计要求,会在洞外排水口处设置保温出水口,保温出水口应面向南侧(背风侧),保温出水口采用端墙式,可以防止排水口出现冻结情况。该工程在洞口的1000米范围内,为提升隧道在施工期间的防寒抗冻能力,会在1000米的范围内,在围岩处使用拱墙作为防寒设置,采用径向注浆的方式,用于提升拱墙的防寒能力。

基于上述施工要求,该工程在地处海拔3300米的位置进行施工,最低气温会达到零下31摄氏度,并且每年冬季时间长达8个月,隧道工程施工位置的气压为69kPa。在高海拔低温的环境中进行施工,隧道施工中防冻、防寒以及抗裂等工作尤为重要。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期间喷射在衬砌上的混凝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弹情况,证明混凝土的回弹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并且在混凝土到达相应的强度过程中,混凝土出现明显的裂缝,同时出现严重的渗漏情况。此外在施工中养护时间较长,未能有效控制混凝土出现的冻融破坏情况。

结合混凝土受冻破坏机理以及引发冻融情况的原因,施工单位对隧道衬砌进行温度测量,在掌握冻结范围以及影响混凝土抗冻防冻性能因素后,施工单位制定抗防冻施工控制方案。在方案内会设有以下标准:第一,施工单位使用的混凝土,会进行超过2000次的冻融循环,目的是将混凝土的损失值控制在15%以内,质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第二,在衬砌施工中,采用防寒保温措施,要求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量,控制在每立方米450公斤以内,同时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用于提升混凝土的防冻性能;第三,在衬砌施工过程中,使用硅酸盐水泥,要求混凝土的强度为C40,泵送混凝土量控制在每立方米300-360公斤范围内;第四,在初喷混凝土过程中,要求初喷量控制在每立方米390-485公斤范围内;第五,在配置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使用粒径为20-40毫米的砂砾石,使用pH为8.3的纯净水,水灰比控制在0.50-0.55范围内;第六,使用型号为RB-1的高效减水剂,使用型号为AEA的膨胀剂,使用型号为JA-1的复合防冻剂,使用型号为GM的防冻剂,上述添加剂与施工环境的温度有关,根据温度变化调整添加剂;第七,在施工期间,衬砌混凝土的强度,应在零下20摄氏度及以上时,应在5-10分钟内,可以使混凝土快速出现凝结硬化的状态,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应超过5MPa。在施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做好原材料预热保温工作,保温工作主要涉及砂砾石、碎石以及模板等,要求上述温度最低应为零上5摄氏度,在预热过程中,使用蒸汽锅炉,在预热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在控制温度的同时,计算预热设备的功率,有助于提升设备的产出比。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寒地区进行隧道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做好混凝土抗冻施工尤为重要,施工企业掌握抗冻融技术,一方面加强混凝土材料温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冻结范围控制,可以避免隧道混凝土出现冻结情况。

参考文献:

[1] 丁春林,王君,王高彦,等.寒区苏木山隧道洞内施工防寒保温技术研究[C].2016.

[2] 贺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混凝土抗冻融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8,(5).140,142.

[3] 宋莉.寒区隧道混凝土抗防冻施工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