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案件执法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 案件执法 要点分析

陈俊杰

云南省卫生 健康综合监督中心 昆明 650223

摘要 本文从一起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案件切入,以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基础,结合卫生行政执法实践,从调查方法、调查关键点和法律适用三个方面,对查处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案件的要点进行分析,为卫生监督员开展卫生行政执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查处

Analysis of law enforcement points of sewage treatment case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Chen Junjie

Comprehensive Health Supervision Center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223

Abstract From the sewage treatment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with the case, on the basis of the health law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combined with the health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practice, the key points from the survey method, survey and applicable law from three aspects, to investigate medical institutions sewage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case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health supervisors to carry out the health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Keywords Medical institutions; Sewage treatment;Investigate and punish


2020年6月1日,某某州卫生监督员接到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某某妇幼保健院污水采样记录单》和《检验报告》。《采样记录单》显示,采样地点为“医疗污水排放口”,样品名称为“医疗污水”,消毒状况为“余氯消毒片”。《检验报告》显示该院的污水中,粪大肠菌群数1.6X104MPN/L,检出沙门氏菌/200ml,不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要求。某某州卫生健康委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和第四十七条第五项的规定,对该妇幼保健院作出警告,并处罚款人民币7000元整的行政处罚。本文以该案例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在卫生行政执法实践中,如何规范查处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案件。

一、相关知识介绍

(一)医疗机构污水的含义

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3.2的规定,医疗机构污水是指医疗机构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间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当医疗机构其他污水与上述污水混合排出时一律视为医疗机构污水。

(二)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工艺

根据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可以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一级处理是通过沉淀或化学沉淀、过滤等技术去除污水的悬浮固体、寄生虫及虫卵等污染物。二级处理是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生化处理的步骤,去除绝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95%以上的致病菌和病毒。深度处理则又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深度处理的步骤,进一步去除悬浮固体。

(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二、案件查处关键点

(一)调查方法

卫生监督员在调查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案件时,可以采用四种方法:一是现场查看,并通过《现场笔录》和拍照等形式,将检查的情况记录下来。二是查阅资料,可以要求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提供其对医疗污水投放消毒剂的记录,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运转、维护的相关材料等,复印留存。三是调查询问,对了解相关情况的人员进行询问并制作《询问笔录》。四是检验检测,对医疗机构处理后、预备向院外排放的污水进行采样和检测,判断是否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要求。

(二)调查关键点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案件调查有三个关键点:消毒、采样和排放。

1.消毒

卫生监督员在调查的时候,要注意看医疗机构是否按要求对污水进行严格消毒。具体包括:

一是医疗机构是否建有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医疗机构病区和非病区的污水、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的污水应当分流。传染病医疗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房应设专用化粪池,收集经消毒处理后的粪便排泄物等传染性废物。各种特殊排水(例如低放射性废水、洗相室废液等)应单独收集并进行处理后,再排入医疗污水处理站。

二是设备设施是否在正常运转。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未正常运转的情形主要包括:设备设施无故障但停止使用;设备设施存在故障,未及时进行维修;虽然建有设备设施,但和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要求不匹配。卫生监督员在调查中要注意查看是否存在上述情况等。

三是采用何种污水处理工艺。不同的医疗机构采用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传染病医疗机构和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宜采用二级处理+消毒工艺或深度处理+消毒工艺。综合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执行排放标准时,宜采用二级处理+消毒工艺或深度处理+消毒工艺;执行预处理标准时宜采用一级处理或一级强化处理+消毒工艺。

四是投放消毒剂是否符合要求。通常使用的消毒剂有: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液氯、紫外线和臭氧等。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还要注意:对于传染病医疗机构和结核病医疗机构,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需≧1.5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要控制在6.5~10mg/L。对于综合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执行排放标准时,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需≧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要控制在3~10mg/L。执行预处理标准时,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需≧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要控制在2~8mg/L。

2.采样

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6.1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应按规定设置科室处理设施排出口和单位污水外排口。普通污染物的采样点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而对“外排口”的理解,结合污水处理工艺来看,应当是医疗机构已对污水进行严格消毒,预备向院外排出的节点。

在这个节点前采样,污水还未经严格消毒,自然也达不到排放要求。在这个节点后采样,污水已排出院外,则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故准确把握采样地点,是卫生行政部门查处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案件的关键环节。

3.排放

采样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检验检测,以判断医疗机构污水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对于传染病和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水排放一律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的规定。

对于县级及县级以上或20张床位及以上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的规定。要注意,直接或间接排入地表水体和海域的污水执行的是排放标准;排入终端已建有正常运行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下水道的污水,执行的是预处理标准。

对于县级以下或2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所有医疗机构,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卫生监督员在接到《检验报告》后,可对照上述标准进行核实,确认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

(三)法律适用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案件常见的案由主要有两个:一是XX未按照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案;二是XX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案。对于这两种违法行为,可适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和第四十七条第五项的规定,对医疗机构予以行政处罚。


参考文献

[1]罗育骏,蒋戈.关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的思考[J].中国卫生法制,2021,29(01):109-111.

[2]孔丹,许颖,虞洁红,李政林.一起因某医院未按照规定对医疗机构产生污水进行严格消毒排入污水系统的案件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9,26(02):177-179.

[3]魏铮,冯丽霞,庞维亮,程丹丹.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要点[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9):57-59.

[4]孙庆宇,李佳.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8):54-55.

[5]王金成,唐三连,虞小其.一体化生物处理技术在医院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6(14):121.

[6]徐跃飞,彭雨生.医疗污水特点及初步处理工艺设计实例[J].山西建筑,2015,41(02):106-107.

[7]陈仕敬,宋运科.一起医疗污水未按规定消毒行政处罚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