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驱动我国垃圾分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2


智能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驱动我国垃圾分类研究

陈益宝 1 王培明 1 郭梅娥 2

1.中山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0; 2.中山纪念中学 ,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化处理系统是未来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方向,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等创新技术,将成为企业深度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基础。目前“互联网+垃圾分类”在全国迅速开展,未来将推动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形成协同高效的全链条体系。

[关键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快速激增,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持续提升,造成每年产生的城市垃圾也随之剧增。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5亿吨/年,并以8%~10%的年增长率在持续增长。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堆积量已高达70亿吨左右[1]。生活垃圾带来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约为250亿元~300亿元人民币。然而,我国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回收率等相对国外都非常低[1]。这些城市垃圾侵占大量土地,并污染了土壤、空气和自然水体,已严重人类健康安全。

一、开展垃圾分类情况

我国垃圾分类在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最早在198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卫生面貌的报告》已涉及到垃圾管理。到2000年,住建部选取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八个大城市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以点带面向全国推广。目前,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均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截止到2020年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已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的处理系统。地级城市主要实现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全覆盖任务,预计到2025年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会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垃圾处置量,提高垃圾回收再利用。垃圾实质上是被放错的资源[2],生活垃圾分类是根据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影响等分成若干种类的垃圾。在源头上将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二、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比国外,我国的垃圾分类开展滞后[3]。当前政府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不断制定法律、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分类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分类意识也有所提升,但分类效果仍不够理想。本节主要梳理垃圾分类开展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互联网+垃圾分类的建设提供解决思路。当前垃圾分类问题主要有[4]:1.分类设备设施配置不完善;2.宣传力度不足,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率等不够;3.现行法律法规不够细化、健全等;4.环卫作业落后,有关垃圾分类数据记录不全面。

三、智能回收设施优势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化处理系统是未来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方向,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等创新技术,将成为企业深度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基础。目前“互联网+垃圾分类”在我国迅速铺展,未来将有望推动垃圾分类形成协同高效的全链条体系。以上海建立5G智能垃圾收集站点试点为例,上海市全国首个利用5G网络和智能化技术改造垃圾收集站点,通过智能技术对垃圾自动实时称重、满溢提醒和定时开放等。同时,将收集到的数据即时传输至数据平台。从而告别了过去“只能凭借经验判断”,通过大数据,对垃圾收运体系科学合理调配,从而优化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效率。

四、智能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建议

(一)前端投放投放

1、创建垃圾分类账户。在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投放环节,借助“区块链”、“5G网络”和人脸识别等技术搭建数据平台和信息追溯平台,实时收集和监控垃圾产生源等数据信息,对用户记账管理,系统自动进行积分兑换,从而培养群众分类习惯的养成。

2、智能监管。在垃圾的投放点或收集站点处安装智能网络监控设备,配有远程查看和语音对讲,实时监控和记录群众投放生活垃圾情况,自动判断分类正误,并筛选出来分类错误情况,判定责任方,从而为垃圾分类执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定时定点投放智能化。为投放点或垃圾收集站点配置红外线感应器。在规定投放时间外,垃圾投放端口将关闭。只有在规定的投放时间内,通过红外线感应投放端口将自动开启,待投放完成后,端口又将自动关闭。

4、智能分类促进两网融合。依托互联网技术,为小区、公共机构、商圈等配备智能垃圾投放设备[5](详见图1),利用微信电子钱包和积分兑换等有偿回收形式来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和群众的参与度,从而在源头上做到垃圾的减量,并提升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处置能力。同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从而促进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

60388462557bc_html_1b96ff728832f8e8.png

图1.智能垃圾分类设备

(二)智能运输环节

在分类垃圾运输车辆安装GPS、视频设备和称重传感器,将收集到的垃圾总量、垃圾种类以及行驶轨迹等信息再实时传送到收运管理后台,进而为管理单位精细掌握每个收运环节的数据。

五、总结

垃圾分类信息化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打造试点来发展智能化垃圾分类。目前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制度不够细化,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技术将不断完善,形成全链条智能体系。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深入应用,将区域范围内各个网点的数据汇集并形成“垃圾分类大数据地图”,为未来的垃圾分类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


[1]沈颖青.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环境, 2011, 23(8): 13-14.

[2]宋雨航.史密斯模型视角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执行状况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3]柳平.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8.

[4]刘璟煊.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8.

[5]周慧珺,许锦标.新型智能垃圾桶的设计方案[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0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