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若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2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若干思考

任孝宝

鄄城县什集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 鄄城县 274600

摘要:近年来,各个地区积极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六大战役”,全力推进“752121”工程,紧紧围绕“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发展要求,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有了长足进步。

关键词: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问题;对策

引言: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彰显区域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立足区域特色,分析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并围绕不同的发展模式,提出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1发展制约因素

1.1基础设施薄弱

如今大多数的农业县境内坡耕地多,耕地质量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田间排灌沟渠、道路、生产用电等设施不配套,靠天吃饭的现象突出,农业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弱。

1.2农村劳动力匮乏

农村大量有知识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发展,既缺乏劳动力,更缺乏人才。

1.3产业化市场运作机制不够规范

企业、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1.4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不强

产业区域布局不够优化,农业产业零、散、小、杂、弱现象突出。产业化经营中品牌意识不强,名、优、新、特产品少,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推行标准化生产,致使产品质量提高缓慢,缺乏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1.5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

龙头企业产业链短,深加工能力不强,附加值偏低,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还不够强。

1.6农业地位不高

1.6.1政策支持不够,投入不大

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投资收益时间长,投入大,见效慢,抗风险能力弱,在建设初期对政策支持的依赖性很强,需加大政策扶持和财力投入进行帮扶。但东安县近年来农业投入仅靠向上申报项目资金,财政配套严重不足,甚至上级拨付的项目资金有时也难以到位,严重挫伤了争创工作的积极性。

1.6.2农技人才不被重视,积极性不高

农业部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建设滞后,人员流动和晋级不畅,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挫败。且农业技术人才正面临青黄不接的现状,对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形成很大的制约。

2区域特色与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2.1“产业支撑型——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

  1. 以现代技术发展科技高效农业

“产业支撑型——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要以现代科技为引领,坚持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与巧范应用三结合,加强与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实现特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以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集成、新模式创建和新机制保障,打造“创新+应用+服务”的农业技术体系,以技术型为依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 以经营市场化建立农业生产和服务体系

“产业支撑型——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要有效地实施农业市场体系,包括对农业生产咨询、信息服务、农资供应、农机服务、农业资本、土地流转和农产品流通等市场建设。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建立农业产前的生产咨询、农资供应、农机服务的同时,打通社会资本市场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渠道,在此基础之上再充分利用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改进市场建设进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2.2“机械配备型——设施化”现代农业发展

  1. 加强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

农民作为大棚蔬菜的生产主体,只有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素质问题。因此,要不断加大对基础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生产农户的培训强度,培训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包括集体培训、视频讲解、实地示范以及材料宣传等方式。除此之外,要积极引导科研院校推广机构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对基层人员进行技术、管理以及认识能力的培训,切实提高其应用能力,提高其整体素质。

  1. 加强环境保护,注重持续经营

首先,在土地施肥过程中要增施有机肥进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促进微生物的均衡发展。其次,要注重农膜的保护、保存、回收再利用,对于农膜回收再利用者要给予适当的补助,鼓励其对农膜进行保护和回收再利用,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建立收购网点为农膜回收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通过双重保障措施促使农业的可持续经营。

2.3“科技扶持型——信息化”现代农业发展

  1. 改善农业信息供给现状

统筹设立农业信息资源的相关标准,扩大信息采集,共同分享。信息化优势大的领头部门,应当合理安排农业信息的采集路径,尽快制定一套规范标准的信息采集和公布制度,同时与其他部门共同构建互利共享的交流机制,更好地促进资源和数据的整理合并。做好建设期的统筹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个数据库建设工程的工作进度进行监控。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在建设初期工作热血沸腾,快马加鞭,但无法坚持到工程建设的中后期,以至于最后不管不顾之类应付敷衍了事的情况。此外,应针对数据库,制定相应建设工程后期营运方案以及维护的基本管理办法,以此来确保相关数据库稳健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有效。

  1. 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建设

引导高等教育人才投身农业信息化工作,如农学大类、计算机科学、GIS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及大学生村官群体。基于他们在自身专业领域的功底,配合高等院校毕业生所具有的较强的学习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快地胜任农业信息化相关工作。在农业信息人员方面,要格外重视岗前培训并努力加强其后续教育。通过升级改善管理机制及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不仅可以留住更多的农业信息专业人才,还有利于其才能的发挥。

2.4“品牌引领型——标准化”现代农业发展

  1. 加强品牌宣传,发挥品牌效应

加大品牌推广力度,首先,找有影响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其宣传资源,通过网络、手机以及电视等大众媒体进行宣传。其次,通过多方合作组织和举办展览会、旅游节、网络促销日等多样化形式,吸引更多消费人群,有效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最后,加大流通环节的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经营者走出去与国内外超市相合作,用最优质的农产品铺市,以质取胜。

  1. 推行“三化”战略,筑牢质量安全保障

“品”“质”是创品牌的两大法宝、两大核心、两大基础。其中,生产是重中之重,建造标准化生产的要点是生产的全面规范化,包括质量标准、市场准入标准、监督检测标准等。“三品”是建设标准化生产的主攻方向,即构筑无公害为根基、绿色为枢纽、有机为上流的农业发展链条。

结束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现代农业发展要符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以及经营体系是重中之重。目前,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已成为共识,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探索。如今需要围绕现代农村视角,推进优化农业结构,创新基础要素在农业中的投入方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作用,构建完善的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有效推进农业经济向良态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春艳.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32):93-95.

  1. 云南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撑引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持续发展[J].中国农村科技,2019(11):78-79.

  2. 马雪芬,戴旭东.浅谈山区乡村振兴如何走“现代特色农业”的创新之路[J].产业创新研究,2019(10):136-137.

  3. 姜丽芳,张慧齐.怀仁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通讯,2018(12):31-33.

  1. 张福年.民和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8,48(06):61-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