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行为发生到学习效果达成的实践研究

/ 2

学习行为发生到学习效果达成的实践研究

戴兴华 1 汪林楠 2

(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河南 省 郑州市 450016 )

[关键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的习、学生的会、教师的学


学习有很多种形式,本文仅阐述师生之间发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其他学习形式可以参酌思考。一般情况课堂学习包括两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听课分析、仔细研究课堂可以把课堂师生行为精细划分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的习、学生的会、教师的学。

一、教师的教

教师的教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讲清楚。也是教师的课堂基本功,可以保证课堂知识点准确不出错误、完成讲授任务;二是生动有趣地讲清楚。能够通过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跟着老师走,这样的老师大多具备三个特征:状态积极阳光善于表达、知识娴熟对课堂驾驭能力强、关注到学生;三是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并有新知识的生成。在表达、调动、关注基础上,这一类老师达成了孩子对知识的思考和重构即再生成,而再生成恰是学生真正的学会,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并举一反三,因此,一堂好课的评价核心在于检测学生知识的再生成度;四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构建学科思维、培养探究心理(求知欲),带着学生走向或奔向广阔的知识原野,给孩子选择性生长的大空间和知识的丰满视域。曾经有一位高考状元说:“所有的考试题都是在我的知识范围内,好比一张纸我的知识点都是铺满的,出题就是在这张纸上扎点,扎住的任意一题就都是我会的。”那么可不可以理解为每一位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都拥有知识的原野,而考试不过是在原野上采花。

因此,老师基本可以能力可以表述为讲清知识点、生动有趣地讲清知识点、把知识点内化生成并联展为知识链、学科思维的构建并产生持续的兴趣。

二、学生的学

再来说学生的学习,谈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要先澄清学和习是两种行为,学是弄明白,而习是会运用。学生的学大概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听明白知识点。就是老师讲清楚学生听明白;二是有兴趣地参与到学习中。可以有压力和动力两种形式启动当堂知识的学习兴趣(称作浅层的学习兴趣),因课堂老师的生动有趣也可以是被老师提问、引导而激发;三是积极主动参与思考串起已有知识生成新知识。其间是学生的思维变化:巩固、联想、积累、生成;四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动思辨思维、产生新疑问、提出相应问题,从而启动探究心理培养学科学习兴趣(称作深层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的习

学生课堂的习指当节课知识的练习、巩固,简单说就是反复地做。包括读、背和刷题!低年级多是反复读达到记忆背诵,完成量的积累;高年级会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理解记忆、刷题运用。大致分为几个层次:一是临摹级的试着做。模拟练习,接近例题的变形;二是变化选题,举一反三;三是发现问题、找到教训;四是纠错纠偏、积累经验。学生的习需要反复进行,用以矫正和达成新知的生成,习的结果是直接指向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是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成为自己再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扎实台阶。

“看着孩子尤其是毕业班疯狂刷题决定的真可怕、孩子真辛苦!”这个阶段颇具争议的核心就在于习题的质量!认真了解一下名校的题库,绝不是拿套卷子圈几道题,绝不是从别人那里简单贩来的荡来的,而是针对学情生情一题题编选筛出来的!


开发研究更有针对性地习题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多数学校在课堂环节中重视施教过程,对于习题的选择、研究、开发这个环节重视不够,恰恰这个环节对教师个人成长、学生学习效果达成中极具价值。

四、学生的会

学习行为的发生指向最后的课堂效果是学习的会,学习的会表现在四个层面。一是做得对;二是赢得了变化;三是建立积极思考,能够运用解决(模拟性)实际问题,即考试中的实用解题;四是明白自己的不会,有探究欲。学会与否是可以通过检测达到。“一问都会,一考都错”“一做也对,就是考试拿不住分”“看作业也都学会了,考试就是粗心,恼人不”这些感慨可以是家长、老师每次考试之后的高频句,是否仔细认真地想过这一切都指向学生(孩子)没学会!所谓的一看都会一问都会都是表层的假象,不是真正的会,没有把知识学变成自己的认知,通过习变成自己的能力,即通过学习行为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变成自己应对考试的武器,考试本身就是一次实战的应用。可以确定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化的主要原因,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就要从听明白到会运用的各个环节着手抓实。大多数人对于考试都是更多关注所得分数,或喜或忧,但基于学生的会这个角度,考试的真正意义在于查找失分和失分现象背后的学和习的不足。(如何通过考试检测不足、提升成绩,此处不再赘述,可参看《考试过后请记住一个词--白疼》)

通过学生案例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行为的关系之间符合或接近二八法则,即学习过程中学的通占两层和做得对占八层,足见习的重要意义。在生物学研究上有一个词叫习得,简单解释为因反复练习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因此,能力需要反复练习并不断矫正中获得。通过作业建设如何铺路搭梯、精选细备练习题值得认真研究。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变化的练习,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体验知识层级的渐进过程,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和成就感,开启探究的求知欲。

五、教师的学

教学相长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解读为:剑刃虽然锐利,不磨就不能斩断他物;人的资质虽然聪颖,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提高修养。虽然有美酒佳肴,不亲口品尝,就不能知道它们的味美;虽然有正确的道理,不努力学习,就不能通达它们的功用。所以说,通过学习,然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传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心愧而努力学习,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会遍天下求师而弄透事理。从这些看来,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教师不仅仅要去研究教材、教具教法,还要研究学生、研究学习过程;不仅要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成绩、还要研究学习效果和深层的原因,从而达到自己的反思、矫正、成长、提升。

603892226f7c0_html_e224af3b67352b12.png

综述,课堂发生的学习行为是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启动的一场互动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素养与学生的学习素养的差异决定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的习、学生的会、教师的学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都值得认真把握,讲清楚----听明白----学得会----练得对----考得好,只有环环相扣形成闭环,才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取得好成绩,老师从过程中反思纠偏纠错提升,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就是理想的课堂生态和最佳的教学效益。如何细化研究各个环节、针对性地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值得在教学实践一线继续做好微研究、积累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