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2
/ 2

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

张宇萌

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镇得胜口小学,河北省廊坊市 065000

摘要:小学学生生性活泼,好奇心强,体育课是小学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不同于其他课程,体育课的教学场景更为广阔、灵活,教师有很多发挥空间。通过布置合理的教学项目,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将安全知识渗透在体育教学之中,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对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安全教育;有效结合

前言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追逐打闹的情况,如果稍有不慎,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安全教育全面融合在内,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不断提高,将安全教育全面渗透到各项体育活动中,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保证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性,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1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阶段,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小学学生生性活泼,好奇心强,缺乏常识积累,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安全意识薄弱,在生活学习中非常容易做出一些危险的事情,危害自己的生命安全。根据调查,80%的小学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目前,小学教育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安全教育模式,大多都是以教师口头警告或者视频宣传为主,这种安全教育方式枯燥乏味,学生的带入感不强,缺乏兴趣,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经过不断的探索,教育工作者发现体育教育可以和安全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将安全知识渗透在各种体育活动之中,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体育课是小学学生非常喜欢的课程,教学空间开阔,教师可以使用更加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通过体育活动、游戏能很好的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体育教学中,本就会强调安全防护,小学学生也更能理解和接受。将安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有着非常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锻炼学生危险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小学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有着重要意义。

2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结合的现状分析

2.1体育教师缺乏安全意识

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虽然许多小学校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安全教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最为主要的就是部分教师严重缺乏安全意识,教师对于学生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缺乏安全意识,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这就直接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由于思想意识方面存在偏差,使得教师会忽视很多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虽然有部分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会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但是绝大部分安全教育也只停留在口头警告上,并没有更加深入地渗透安全教育,这就使得学生自身也不注重安全问题。

2.2缺乏完善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

除了教师缺乏安全意识以外,目前,在进行小学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安全教育模式。虽然我国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并且积极提倡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但是在进行小学体育教育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全面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习一些安全知识,但是这样的方式很难达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工作,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会频繁出现安全问题,如果情况较为严重,甚至还会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

3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方法

3.1以身作则,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在学校中,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小学学生经常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时刻秉持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体育教学的环境较为复杂,教师对学生要抱有足够的责任心,尽可能将事情考虑周全,保护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安全,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在开始体育运动之前,教师应该先带领学生检查篮球场、足球场等活动场所,保证场地上没有明显的异物。对教学器材,教师也应该事先进行检查,保证器材安全稳定,表面没有尖锐凸起,并且向学生讲解安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一些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摘下身上的尖锐物品和金属物品,并让学生带好必要的防护器具,防止学生在身体对抗中受到伤害。在开始对抗性运动之前,教师应该仔细讲解运动规则,并教授学生紧急状态下的自我保护动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注意各种安全细节,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在体育课上更好的保护自己,使安全意识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为以后的安全教育打下基础。

3.2教导学生如何避免运动过程中的损伤

绝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是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因此教导小学学生如何避免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是非常重要的。小学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风险和伤害的判断能力不足,意识不到运动过程中的危险,经常会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这是小学学生运动事故经常发生的主要原因。体育教学中,学生也需要进行大量的运动,可以和安全教育有效融合起来。教师应该告知学生尽量避免太过激烈的运动,尤其是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小学学生在运动过程往往会忽视周围的环境,经常会被绊倒,也有可能被左右过来人和车辆撞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教师应该教学生正确的跑步姿势,提醒学生注意脚下和左右,在人流拥挤、车流量大的地区要放慢脚步,观察周围的环境。在开展足球、篮球、跑步等较为剧烈的体育教学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热身活动,舒展自己的身体,以防止突然的剧烈运动造成肌肉拉伤。在准备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动作规范,并监督学生,让学生高度重视起来。教师还要教导学生在剧烈运动后,要合理放松身体,注意补充水分。

3.3教导学生事故时的自救方式

对小学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预防阶段,还要教导学生在遇到事故时的自救方式,让学生有一定的自救能力,能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保护自己的生命。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活动特点,思考学生遇到事故的情境,并且教导学生一些紧急的自救措施。比如学生在运动时容易摔倒,教师可以教导学生正确的紧急防护姿势,将身体蜷缩,双手护住头部,将伤害降到最小。如果学生摔伤严重,出现流血过多的情况,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不能急于活动,将受伤部位放平,减少出血量。同时教导学生实用的包扎技巧,让学生有一定急救能力。如果发生骨折,可以用夹板、树枝等物妥善固定骨折部位,并将棉花、布料等垫在中间[2]。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演习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将这些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4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要转变过去的安全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起重视。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形成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蒋茜.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探索[J].作家天地,2019(17).

[2]彭洁,邓志军.小学体育课教学模式适合度的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8).

[3]林锦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