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语言成为涤荡学生习作的一泉活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让评价语言成为涤荡学生习作的一泉活水

夏洪明

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新桥小学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作文评语写得是否恰当,评价是否准确,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教师的评语枯燥乏味,情如嚼蜡,学生也常常对教师的评语无动于衷,更不能从教师的评语中读有所获。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作文 评价 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恰当选材、巧妙构思,而且要注意文章完成后的一个关键环节——作文评价语言的正确书写。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评语能够让学生理解老师批改的意图,从中受到启示,进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然而,翻开学生的作文本,一些“万金油”式的评语却屡见不鲜,诸如“中心突出”,“叙事完整”、“生动形象”等等。这些评语泛泛而读,寡情乏味,而且体现不出对学生创造性劳动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价值得不到肯定而丧失写作兴趣,甚至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作文本一发下来,学生常只瞥之一眼分数便弃之一旁,束之书包而已。因此,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和孩子一样要求自己

老师的评语,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方面。教师常要求学生作文时字迹工整规范,清晰易认,不写错字、别字,然而作为教师,有的自己在书写评语时,却龙飞凤舞,随意涂画,学生看不明白。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另一方面使模仿心极强的小学生把字迹潦草误以为是行书的书写方式而盲目效仿,更有甚者,认为教师的这种行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作为教师,在书写评语时尽量使用楷书,和孩子一样,将自己对待孩子的要求对待自己,把字写得正确、整洁、端正,这是教师书写作文评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俗话说的好:勿以善小而不为,虽是小小的一件事,但在孩子的眼中一样熠熠生辉。

二、给孩子期待的闪光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绞尽脑汁成文一篇,并非易事。对学生而言这篇习作就像是工人生产产品,其质量的优劣,需要别人来鉴定。而这其中,老师便是学生作文最有权威的鉴定者了。学生慎重地上交了作文,对老师的评语就心存期待, 期待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肯定,并能获得老师的欣赏。

因此,我在批改作文时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们写作的闪光点,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始终认为:孩子们的作文,再差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再差也有美的地方,即使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声发自内心的感慨,抱着这样的信念,即使是对孩子们比较不入眼的习作也不会觉得一无是处。记得教学三年级时,有个孩子在描写家乡风景时,写的就像是流水账,全篇也没有好词,但是最后一句这样写到:府山公园我已经来了很多次了,可是,我还是愿意来,记得那天春游要回去时,我都还想再待一会呢!于是,我提起笔写下:老师从你的这句话中感受到你很喜欢府山公园,是吗?你瞧,已经来了那么多次还愿意来,临走时还想再待一会,咱们可以用“流连忘返”这个成语来形容,知道吗?之后,作文本发下去后,我发现孩子根据我的提示把这个成语用上去了,还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是不是这样?”我摸着孩子的头说:“对呀,真不错!”没想到,之后的几次作文,孩子的积极性高了许多,还常问我:“老师,我的作文中可以用上哪个成语啊?”听着,我的内心无比欣慰!

三、多一些赏识性的评语,少一些义正言辞的戕伐

咱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皱眉审阅的一幕,也常能听到教师面对一些不入眼的习作时雷霆似的感慨。面对这些词不达意的作文,教师常常头痛,因此常给孩子这样的评语:词不达意,重新修改。又或者更为严重的:写的这是什么?重写。对于离题的孩子来说,“离题,重写”四个字便概括了教师的千言万语。然而,面对这样的评语,学生常抓耳挠腮,愁眉不展,手中的笔更不知该从何下手,真有种“巨笔如椽”的感觉。久而久之,孩子对作文便失去了兴趣,更有甚者,对作文产生了恐惧,结果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此我认为在批改作文时作为教师的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记得在教学六年级“难忘的第一次”时,班上有个孩子的作文头和尾写得是熠熠生辉,然而最重点的事例却简单地一写而过,我要求这个孩子重新写过。我在评语中这样写到:孩子,老师看了这篇作文后,对你刮目相看,你居然能写出如此优美而富有特色的头尾,可惜的是,这是一篇叙事文,你若能把这难忘的第一次经历叙述完整的话,那这篇习作将会很完美,重新改一改,老师期待你的优秀之作哦!没多久,作文本发下去后,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孩子的表情,没想到,孩子很平静,然后抿抿嘴巴,拿起笔写起来了。就在傍晚放学时,孩子跑过来将修改好的习作交到我手中,并抓抓脑袋跟我说:“老师,我改好了,您看看,能否让您满意?”孩子在鼓励声中修改自己本不被看好的习作,没有怨言,没有愁眉不展,反而更能释放写作的灵感,改出来的习作更是异彩纷呈,在这样的鼓励声中一次次地修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习作兴趣也增加了,不是很好吗?

四、将文字与思想结合,萌发情感的互动

学生的习作中,老师不难发现流动在文字中的情感。面对孩子情感的流露,教师应适时回应,并与之笔谈。记得班中有个女生在作文中写道她很讨厌数学老师,因为每次她考得不好时,数学老师总是劈头盖脸地指责她。她觉得老师太冷酷。我在评语中写道:“孩子,数学老师常跟我提起你,她说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很喜欢你,只是你太粗心,常把不改丢失的分数丢失,她很为你遗憾,难过,知道吗?但是,如果你能细心点,相信她会对你刮目相看,你也会喜欢她的。”

学生看了我的评语,递给我一张便签纸:“老师,谢谢您!看来是我误会数学老师了……我会试着细心些,争取让数学老师满意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批语常常是师生间温馨的情感互动,是触摸、涤荡学生心灵的一湾活水。在思想互动的评语中,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赖和亲近,那么他们便能很自然地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这对于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在针对性的评语中提高习作水平

好的作文评语应针对所要评写的作文,切中实际地进行评写。如:学生作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就具体指出他是怎样通过具体细节,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的。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想学生所想,为学生指出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使学生遇到相似的情况能够运用作文评语中所教的方法来解决。同时,评语的措辞不宜生硬,往往采取商量的口气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建议。像“如果……会不会更好些?”“能不能这样修改一下呢?”等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就让我们在激励、唤醒和鼓舞中美化自己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更好的扬长避短,练有目标,让写作平台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范荫荣《新课程作文教学论稿》,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

2.袁浩、宁益民《揭开儿童作文的奥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3.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