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程建设 弘扬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依托课程建设 弘扬 传统文化

侯桂军

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实验小学 123006

[摘要]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学校加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和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中,使学生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限的同时,得以滋养和传承。

[键词]课程建设; 传统文化

2017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孕育了一代优秀中华儿女,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对其人格培养、品格形成、性格的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秉承“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和在学校课程建设中,使学生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限的同时,得以滋养、浸润、感染和传承。

以课程动为载体,积极探索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经过不断探索,构建了“一+四+X ”的课程体系。一基: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性课程;四辅:学校增设人人参与的经典诵读、德育讲堂、篮球、乐器四类辅助性校本课程;X选修: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社团活动和可在同年级选课走班的“一班一品”班本课程。

一、通过“一基”课程 ,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社会文化体系要素逐渐多元化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学科教学中逐渐被“边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富足和互联网冲击,“拾金不昧”、“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出现危机,因此,在小学学科教育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魅力辽宁》),其传统文化含量是极其丰富的,是对学生进行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利途径。为避免“边缘化”,我校有计划地拓展文本,深入挖掘文化因素,把相关题材、思想、感情、文化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使学生受到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多角度地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深刻地体会民族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开发“四辅”校本课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

开发了《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日有所诵校本课程,《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等成为教材的主要内容。经典,久读成诵,在咀嚼中体悟,从体悟中吸收,学生在诵读中积淀传统文化,在顿悟中领略做人的真谛。学生的举手投足有了悄然的变化:学习上潜心思考的多了,交往中主动宽容的多了,家庭中体贴孝敬的也多了……。

2.德育讲堂”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德育讲堂成为必不可少的教育场所。德育讲堂分解读经典、专题讲座、公益活动三大板块,采取领导、教师、五老、家长、学生“五讲”的方式将道德宣讲与传播民族文化、倡导知礼守法、提升文明素养相结合。借助“秉承传统文化  践行弟子规范 ”、“孝师尊亲 完善自我 弘扬传统文化”、“学中华经典 做美德少年”等活动,向孩子们传递古今优秀家风、家训,学生们从中学到了孝经、礼等礼仪教育传统思想,特别是在日常行为方面有了规范。

我校开设的家长讲堂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亲子关系,构建和谐家庭的同时,使学生们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发扬广大。有的家长用古今以及身边孝亲的小故事,倾情讲诉,传递孝道。每天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已经成为全校学生的习惯。

3.“篮球和乐器进课堂”是体验传统文化的有利途径。

我校以美育为途径,以体艺特色教育为突破口,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篮球和乐器走进了学生的课堂,在运动和演奏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绵延和蕴含的民族精神。

篮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课程,课节占每学期总课节的三分之一,积极开展篮球大课间,编排多套篮球操,学生人手一球,班班有篮球队。学生在篮球课程中了解到篮球在中国兴起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团结协作和谐的人文精神分不开的;在篮球活动中逐渐形成注重集体精神,讲究团结奋进,强调为国争光的民族风骨和气度。

学校构建以民族器乐教育为纽带,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一体的课程体系。认识民族乐器、学习民族器乐成为独特的办学特色。将古筝、二胡、口风琴、竖笛、葫芦丝请进课堂,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知识,掌握演奏这些乐器的一般技巧,能够较为流畅地吹奏音乐课本中的乐曲,塑造温文尔雅、翩翩君子、窈窕淑女的气质。

三、借力“X”选修班本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一班一品”班本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确立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学校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开发了京剧、脸谱、剪纸、书法、古筝、国画等班本课程。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课内教师讲解、小组交流、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中国的传统经典蒙学内容。剪纸、书法、绘画、演奏和戏剧表演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内涵,在精雕细刻、翰墨书香、全神贯注的表演中学生能养成在做事潜心、静心、专心的好习惯,培养了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以及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民族精神。

新时代,新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孕育中华魂,滋养中国心,培育中国人。我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国家级专题会议上作经验分享,在“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中,被授予先进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