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双主”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周波

贵州省 贵阳市第一中学 550081

【内容摘要】: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情况看,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主,虽融入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未完全落到实处,在切实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实效性表现并不理想,迫切需要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来提高教学实效。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全面展开,新的课程理念要求确立新的师生观和教学观。本文立足于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以全面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以期从更高层次上探索教学策略、模式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双主”教学、情境、活动、课堂反馈、拓展延伸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怎么样的?谁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些一直是教学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会直接影响着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当下较为主流的两种教学模式,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这两种教学模式的问题越来越多。要真正做到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根据高中生思想政治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双主”教学模式就是“主导—主体”教学系统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的主体,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就是教学活动的“双主”性。体现“双主”教学思想的政治课堂是活跃的、发展的,教学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师生主体,达到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根据“双主体”教学理论来选取、运用必要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首要的环节就是要创设情景。结合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课堂创设政治课情景主要由以下几种:

(1)案例类情景。案例是新课程下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也是政治课教学活力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景,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财政的作用时,可选用“精准扶贫”、“高铁的修建”等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财政的作用,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问题类情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问题才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紧靠学生最近发展区,抓住学生认知的不平衡点,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如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时,设问“价格为什么会波动”;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设问“价格变动后会给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哪些影响呢”等等。

(3)图表类情境。图表具备形象、直观、易懂、信息量大的特点,因此利用图表来创设情境也是政治课常选用的方法之一。如在学习恩格系数与家庭消费水平的关系的时候,通过展示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走势图,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认真读图,学生就可以自己总结出恩格尔系数与家庭消费水平的关系。

(4)实践类情境。政治课教学应该走向生活,让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与活力。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实际。如在学习企业成功经营与发展的策略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成立和管理自己的企业,并解决在市场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从而总结出企业成功经营的策略。

2.设计政治活动、组织政治学习

新课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走向宏观调控,全面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动手操作、演示、讨论、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表现为引导、帮助学生,是“导演”而非“演员”,不强调教师表演得有多精彩,但一定要把教学活动事先设计好。而设计好坏的标准看是否真正体现了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投入到教学过程的相互活动中。

3.关注课堂反馈、及时校正调整

“双主”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两个主体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主体要时刻接受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进行课堂活动的调整,如果对学生的活动、表现甚至表情不管不顾,那就回到传统教师的“主体”了。所以,关注课堂反馈应是“双主”教学模式中重要的一环。反馈不应当只是局限于传统的反馈,将反馈等同于做几道巩固练习或回答几道浅显的提问。学生自己的活动实际也是一种反馈,他们愉悦的表情、欢乐的笑声、热烈的掌声无不渗透学生活动的成功。

4.拓展延伸、发展创造性

课堂时间有限但学生思维的时空是无限的,教师应善于深刻感悟,可以策划,将学科理论引向教学实践,或将有限的知识引向无限的认知时空,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不竭的的渴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的艺术是一门不断让学生困惑的艺术,也是让人在困惑中走向成功的艺术。如学完“财政收入”后,可以进一步设问“国家的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学完“财政收支的关系”后,可以进一步设问“财政赤字对于国家来说是不是就一定不好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的思维打开,继续深入探寻下去。

在“双主”教学过程中,师生在平等开放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中对教学活动展开循序渐进的深入探究,使学生亲身参与、亲身思考、亲身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改变了传统思政课理论讲授造成的枯燥现象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参与课堂的现象,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晗清.新课改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研究及对它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9.

2.段作章.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转变[J].教育研究,2004.

3.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