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探析

莫秀英

西昌市月华初级中学 四川省凉山州 615015

摘要: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朗读可以提升语感,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字和文章的感知力。朗读既是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也是初中语文的教学技巧。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开展语言示范,给学生提供朗读标准;其二是情绪感知,给学生创造朗读环境;其三是强化练习,扎实能力;最后是读后分享,提升学生的朗读感悟。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教学探析

朗读是一项古老的教学手段,我们也经常在古装剧当中看到一个老学究,带领一群孩子摇头晃脑的在读古诗,看似很死板,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当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朗读教学,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督促学生背诵文章上。对朗读价值的不正确认知,自然影响了教师的朗读教学,也影响了学生的朗读学习。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朗读教学能力。

1开展语言示范,给学生提供朗读标准

文章朗读与平时的语言交流是不同的,认识汉字不代表可以完成朗读。想要高质量的完成文章朗读,精准的掌握汉字读法只是最为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学生语句连贯,掌握语言断句,把握文章情感。初中阶段学生很多都没有认真学习过朗读知识,将文章朗读和口语混为一谈。因此,教师在开始朗读教学之时,要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展示语言朗读示范,前期的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示范进行模仿。等到学生掌握朗读技巧,领悟教材感情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独具特色的朗读。

例如,在初中语文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开展语言示范,提供标准的朗读方法。在教学开始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朗读《济南的冬天》,让学生初步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本次朗读教师只要向学生展示断句技巧和基本情感即可,主要目的是为接下来的教学服务。等到基本知识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朗读《济南的冬天》。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知识,对朗读的理解较为深刻。除了教师朗读以外,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多媒体朗读,搜集网络资料,拓宽学生对朗读的理解。

2情绪感知,给学生创造朗读环境

朗读不是对汉字机械的展示,需要朗读者充满情感,是对作者写作情感的一种表达。初中阶段学生对教材文章理解较为粗浅,单纯依靠教材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也没有太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学生如果无法进入朗读状态,就很难展示朗读情感,这样很难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朗读之前认真了解文章展示的情感,把握文章朗读需要的时间,然后通过网络搜寻与之匹配的轻音乐,通过音乐来带动学生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在初中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背景音乐来提升朗读氛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黄河颂》是光未然老先生1939年的作品,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可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刻,这首作品配合《黄河大合唱》的曲子,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这是一首具有爱国情怀的作品,在朗读当中可以配合大气磅礴的音乐,来提升朗读感情。《召唤英雄》(Summon The Heroes)、Maksim Mrvica(出埃及记)等都是可以与之匹配的作品,在这种氛围下,有利于学生感情的释放。

3强化练习,扎实基础

朗读能力看似门槛很低,实则上限很高,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基础朗读能力就是要求朗读者语言流利,没有口误,能够完整的展示作品;高一级的朗读能力就是要求朗读者除了具备基础能力以外,还要感情丰富,能够完美的展示作品情感。最高级的朗读则是要求朗读者能够将朗读作品与环境融合,任何环境包括灯光、道具、音乐等,都成为朗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中阶段教师只要让学生具备基础的朗读能力就算任务完成,只要学生能够流利的展示作品,感情符合作品基调即可。

例如,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的朗读教学中,就要强化学生的朗读练习,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朗读基础。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庄周,在本文的朗读学习中必须要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联系作者的生平来进行朗读学习。首先朗读的第一步就是扎实汉字功底,要让学生能够读准理解本文当中的所有汉字。其次是把握文章情感,注意文章断句。庄子的思想很洒脱,表现出洒脱的情感是朗读的重点。最后就是让学生反复练习,同时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讲台进行朗读。

4读后分享,提升学生的朗读感悟

朗读学习不仅要学生动嘴,更要学生动脑,要不断思考朗读的技巧,要反思自己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朗读能力。传统的朗读教学一般侧重于学生的课上朗读,选择几个学生代表进行朗读,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就完成了朗读教学。大部分教师都不注重朗读的分享和交流,这也就影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因此,读后分享可以作为朗读教学的最后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分享朗读心得,提出朗读疑问,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朗读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

例如,在初中语文部编本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朗读感悟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是挑选学生代表课堂朗读,朗读完成之后,让该学生表达朗读感受。可以是对《沁园春·雪》内容的感悟,也可以是对该文文字的感悟。其次是让其他学生表达感悟,其他学生作为听众也有话语权。其他学生可以指出该学生朗读当中的错误,也可以对其朗读情绪表达看法,当然也可以对这种朗读进行表扬和认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和学生的讨论,来掌握学生朗读的整体状况,如果朗读效果不佳则可以继续朗读,增加朗读时间量。这就给教师的朗读教学提供了方向,有利于有针对性的解决朗读问题。

结论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字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提升朗读教学技巧。首先是向学生展示朗读的范例,给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朗读模板;其次是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朗读环境,辅助学生朗读;再次是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锻炼学生的朗读基本能力;最后是注重朗读感悟分享,重塑学生朗读形象。

参考文献:

[1]韩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朗读训练效果——以《石壕吏》一课为例[J].新智慧,2020(33):105-106.

[2]刘喜荣.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探析[J].汉字文化,2020(15):89-90.

[3]孙文秀. 视听新媒体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