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吴金俤

福建省福鼎市茂华学校,福建 福鼎 355200

摘要:核心素养开始进入课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信息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为出发点,介绍了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还结合教学实际分享善用情境化策略、学案导学和思维导图的整体化策略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情境 学案导学 思维导图 教学 策略

教育的首要问题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21世纪教育者的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让他们今后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2016年底,中国基础教育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这节课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四单元的第2节,如何在其教学过程中实施基于核心素养指引下的教学策略。

一、实施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的前提

真正的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因此,学科教师要借助学科来达到教人的目的,重建自己的教学观,这是在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的前提。

首先,要明确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应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中心。教师要学会尊重和宽容学生间的差异,来激发、营造、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逐步让课堂教学进入和影响学生的生活和行为,并成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

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在处理与课程有关的内容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正确全面地引导学生解读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不会只停留在学科表层,可以进入学科深层,抓住学科的本质。

最后,要重建教学关系,构建基于学习的教学。教学是教与学的简单组合,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要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真正实现少教多学、不教之教、教学相长。

二、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呢?知识真正转化为素养时候才最具有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去落实教学策略,发挥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的作用。

1、善用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需要在情境中生存和显现。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好的情境,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和生命与课程知识无缝地衔接起来,才能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要求学生能从身边发现问题,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化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来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和认识它们,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等级。因此,情境案例的设计要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相关,要与时俱进,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内容有:(1)App应用:识别花草、传图识字、作业帮等App。(2)物联网语音控制:天猫精灵、小爱同学、小度等智能音箱。(3)语音输入法:讯飞语音输入法快速输入文本。(4)视频素材:《探寻人工智能》片段、《黑科技之脑电波打字》、《人机对弈》等视频。通过现场展示和对未来的展望,让学生意识到各种人工智能的工具已经开始慢慢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

2、巧用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老师和学生间的相互协调,使学生通过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地学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不管是精英中学的高效“6+1”,还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以及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结构,都将学案导学融入其中,充分展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魅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学案导学模式得到人们认可,逐步成为课堂教学主要模式的原因之一。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也可以采取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要采取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必须编写出符合学情的学案。学案的结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巩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各部分设计应有所变通。编写时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再考虑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教学效果等。其次,在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好学案。(1)教师可以把学案的课前预习部分安排在课堂上完成,预习内容要具体化,同时还要有充足的时间保障。(2)教师要善于调控,兼顾“好、中、差”学生。可以利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3)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情况的检测(例如:当堂检测),并得到有效的反馈。最后,在课后要及时反思,总结学案在教学过程中的利弊。针对不足之处,及时予以改进。真正做到让学案成为能面向全体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的推进器。在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

3、妙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的发散性思维。它能帮助学生从看似杂乱无序的知识点中梳理出内在逻辑,从而更好地更清楚地掌握本课的主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答疑之后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为后续的学情检测和反馈做准备。

学科知识的思维导图现在在很多的复习资料中都能见到,但那毕竟是别人在对知识认知的基础上画的思维导图。教师要教会学生绘制自己的知识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主要是模仿。教师可以推荐相关书籍(例如: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或者杨大宇的《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分数》)帮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绘制的技巧和注意点,也可以学生从网络获取优秀的导图案例进行参考模仿。(2)第二阶段是自学。在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学生主动开始突破去寻求更好的方法。(3)第三个阶段是自主。在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学生能真正能离开教师的辅助,能独立思考创作。自主创作是这三个阶段中第三阶段中最难的,也是学生学科素养水平层次高低的体现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上课地点的不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具体做法:第一种在班级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绘制包含本节课的知识的个性思维导图。第二种在机房上机实践操作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使用

6049af313001d_html_11a1590c5198c3d5.png 维导图绘制软件(如:freemind、X-mind等)来快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例如在学习《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时,学生能绘制出类似如下的思维导图。

运用思维导图,把有联系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合,可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并使知识真正转化为素养。

三、后记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份子,也要参与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行列中。认真研读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其指引下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7

[2] 东尼.博赞 巴利. 博赞. 思维导图.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1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6.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