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从变化中来》——如何在美术创作中运用“变化法则”创造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3

《 美从变化中来》 ——如何在美术创作中 运用“变化法则”创造美

冯小凤

莲湖区郝家巷小学

美从变化中来

——如何在美术创作中运用“变化法则”创造美

【内容概要】 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也是开启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从复杂的知识里归纳出简单的规律,总结成有效的方法更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学习和掌握,并在美术创作时起到指导作用。所谓“变化法则”,就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简单易懂、行之有效的美术创作方法。是指在美术创作中运用线条变化、色彩变化、造型变化、构图变化等多种变化手法和变化原则来创造视觉美感的方法。如果能够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发现、认识这种“变化法则”,并在美术创作实践中学会运用,那么,创造美就不再是一件深奥莫测、难以掌控的事情了。所以说:在美术创作中,作品中的美从何而来?从形和色的变化中来。没有变化就没有美。变化越丰富,美感越强烈。揭示“变化法则”,掌握“变化法则”就等于使学生在美术创作实践中掌握了创造美的钥匙。


【关键词】 变化法则 视觉经验 创作实践 对比欣赏 制造变化 笔墨变化 照搬现实 整体出发 动态示范 以一带多 甄繁就简 最佳途径


【正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年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我一直很想探索一些既简单又有效地能提高小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同时也是有效开启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如何从复杂的美术创作知识里归纳出简单的规律,总结成有效的方法更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起到指导作用。“变化法则”就是我在多年教学中探寻到的一条规律,是指导学生美术创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所谓“变化法则”,是指在美术创作中运用线条、色彩、构图、造型等多种变化手法和变化原则来创造艺术视觉美感。

古今中外的美术大师们正是运用了这些丰富的形与色的变化,给我们创作出了各种风格多样、形式多变的佳作。如果在美术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发现、认识这种创造美的“变化法则”,并在美术创作实践中学会运用它,那么,创造美就不再是一件深奥莫测、难以掌控的事情了。所以说:在美术创作中,作品中的美从何而来?从形和色的变化中来。没有变化就没有美。变化越丰富,美感越强烈。揭示“变化法则”,掌握“变化法则”就等于使学生在美术创作实践中掌握了创造美的钥匙。

首先,我们要在教学中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启发学生看到这些制造美的“变化法则”之所在,并认识到不同的变化方式能产生不同的美感。比如在学习《色彩的纯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不同纯度色彩变化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我选择用两幅世界名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进行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受《蒙娜丽莎》低纯度色彩变化方式和《戴帽的女人》高纯度色彩变化方式所带来的不同视觉美感。并发现两幅作品虽然色调截然不同,但作者都是通过色彩变化来创造艺术美感的,只是两位画家在用色上有自己独有风格,达芬奇用色柔和、细腻、写实,马蒂斯用色大胆、强烈、夸张。渐变柔和色彩变化与对比强烈的色彩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美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画欣赏学习时,我引导学生感受国画之美正是在于笔墨变化之中,而画好中国画也要通过用笔用墨的变化来创造。水墨画更是以墨的浓淡干湿之变化来表现美。一墨一水千变万化形成独树一帜美术形式。

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我经常运用一个简单的找“变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具体就是: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寻找画中都运用了哪些“变化”?看谁发现最多?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关注画面中色彩、线条,构图、造型等方面的变化所在。学生在观察和寻找中发现: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有冷暖、深浅、明暗、浓淡等变化;线条有长短、粗细、曲直、疏密、等变化;同时发现画面构成之间有大小、主次、虚实、遮挡、远近、空间、距离等变化。从而认识到:作品中的美感正是来自于这些丰富的变化;美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制造这些变化的过程;变化产生了美;变化越丰富画面美感越强烈。这种寻找“变化”的训练方法也使他们领悟到,美术创作的过程不是机械地照搬现实世界的美,而是在观察现实美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作品画面美感的需要,运用“变化法则”来创造视觉美感的过程。

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从认知上发现——美从“变化”中来这一规律。初步认识到“变化法则”的存在,为下一步自主创作中运用“变化法则”积累了大量的视觉经验。这种美术认识上的提高是创作能力提高的前提。更何况,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并最终学会表现美、创造美。

寻找认识“变化法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要想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变化法则”来创作,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直观的示范来解决。课堂动态示范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变化法则”,学会运用“变化法则”的最佳途径。

课堂动态示范不是以范画的形式直接展示美的存在,而是以最直观的形式动态展示美术作品从构思、构图,造型、设色的全过程 。线条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构图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变化等等在每一个创作阶段究竟是如何被运用的,美的形成与产生过程一目了然。学生亲眼目睹了“变化法则”的具体用法,也领略了美的产生过程,从而能深刻的理解“变化法则”简单背后的奥秘所在。

比如在进行二年级美术《茂密的花》一课教学时,对于学生来讲,画几种花花草草出来并不是什么难的事情。难就难在如何表现“茂密”的感觉,并创作出有美感的作品。带着这样的思路,我设计了两种示范方式——统一形象的多变法和多种形象的协调法。统一形象的多变法,是指,在示范时中只画一种花草,运用单一花草的大小、高低、疏密、姿态、色彩的变化来创作。多种形象的协调法,是指在示范中可以画多种花草,运用各种花草之间的造型、大小,高低、疏密、色彩的变化来创作,在对比中求协调,在变化中创造美。在动手开始示范之前,我让学生首先明确:本次绘画的对象是花草植物,它们是今天绘画的主体,主体要画得大一些。其次,把学生引导到作品的设计上来,落笔之前要整体构思,全局考虑。而不是直接进入每一株花草的具体刻画。开始示范时,我会用简单的长线条和几何形把每株花草的位置、大小先确定下来,此阶段的“变化法则”体现在花草的高低、大小、疏密变化上。把这些变化在黑板上直观的展现出来。再结合语言与设问的引导:“这朵花画得矮了,下一朵就高一些(高低变化);刚才那几朵画得大了,接下来就画小一点(大小变化);这两朵花挨得近了,下一朵就远一些(疏密变化)。”按照这样的“变化法则”来示范作画过程,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和设计作品,而且能使画面主体突出、构图饱满。接下来再深入细节动手刻画每一棵花草的画造型。此阶段如何运用“变化法则”体现在花朵的造型姿态变化、花枝的伸展方向和曲直变化、花叶的大小形状及遮挡变化等等。最后再进行色彩的设计。此阶段“变化法则”体现在画面色彩的冷暖,深浅、浓淡的变化运用,以及涂色形式与方法的变化(平涂法、线涂法、圆圈法、弹簧线法等等)。 花草间的遮挡变化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是表现花草茂密的关键所在,遮挡变化的具体方法在示范中要重点强调给学生:(1)前面的挡住后面的。(2)挡住哪里就不用画哪里。这样,《茂密的花》的创作过程中“变化法则”的始终运用其中,学生们亲眼目睹了作品的诞生,参与了作品的设计,观看了“变化法则”在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运用,感受了运用“变化法则”创造美的全过程。对“变化法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美术自主创作中逐步学会运用它。

课堂动态示范在教学方面的启发作用无可替代。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为学生最终掌握“变化法则”并运用来创作美术作品起到了以一带多作用。美术创作的过程看似复杂,但其中的奥秘归结起来无非还是“变化” 二字。在动态示范的每一阶段我始终注重“变化法则”的运用,并且遵循先定位置(构图)和大小(比例),再画具体形象(造型),最后设计色彩效果的作画步奏。把定位置放首位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作画时先从整体出发、全局设计来构图,让学生学习宏观布局的思路和自己对画面的整体设计意识。把定大小放在第二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绘画中普遍存在比例失调、主次不分、画面形象大小相近缺少变化的问题。这个阶段示范重点强调画面构成之间的位置要有远近距离变化、遮挡变化、大小的变化等。学生在创作时只要注重了这些变化,就可以避免创作时画面等距离、排排队、同大小、主体不突出等问题。“变化法则”运用能直接有效的帮助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创作出更有美感的作品。变化产生了美,创造了美。而美是评价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


当然,学生能否掌握“变化法则”,并学会在创作时运用它,不是上一节课、做一次示范就可以达到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反复的讲解、分析、引导、示范才能逐步实现。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通过一幅幅作品欣赏的积累,认识到——变化创造了美,发现“变化法则”的存在,并通过观看老师的动态示范创作过程学习如何运用“变化法则”创造美。最后,才能使“变化法则”成为自己在美术创作时法宝 。如果说,学生以前的作品随意性、盲目性、模仿性较多。那么,掌握了“变化法则”以后,作品的创造性、设计性、原创性会大大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只要做到时时心中有“变化”,那么必然能笔下处处产生美。正所谓美从变化中来,变化越丰富美感越强烈。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善于总结。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甄繁就简,从而找到如“变化法则”一样直接有效,简单易学的美术创作方法。都说学习艺术需要很好地天赋,但我认为,只要教育得法,就一定能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发展他们的能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会欣赏美的方法,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莲湖区郝家巷小学

冯小凤

2016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