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对肝癌的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半导体激光对肝癌的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纪国

新乐市中医医院 河北 新乐 050700

摘要: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在治疗转移性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导体激光在CT定位下对45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进行肝肿瘤组织内激光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肝肿瘤在CT片的坏死区及AFP值的变化情况,了解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45例转移性肝癌(125个癌灶),81个癌灶完全坏死,占64.8%.治疗前AFP值高于正常值的患者,治疗后AFP值明显下降,肝功能无明显变化.45例患者治疗后有6例治疗后出现肝区疼痛,2例出现发热.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转移性肝癌具有高效、完全、并发症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肝癌治疗;临床效果

半导体激光以独特的性能优势及临床特征,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对病灶进行照射治疗时能产生“光封闭”效应,作用快速,彻底。对于创面感染,溃疡等具有促进愈合,快速修复之功能,对皮肤病的照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对于大多数慢性疼痛,结合经络穴位的照射,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转移性肝癌患者45例,均为2001年10月至2003年4月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38^.72岁,平均57岁。治疗前均查肝肾功能、AFP值及上腹部Cr。1.2器材高精度的螺旋CI’。穿刺针采用1820号穿刺针,激光器采用英国DIOMED砷化镓铝半导体激光器,发生1—3N,波长805WM的红外激光,光导纤维采用0.4—0.6mm的光导纤维。

1.2方法

患者取卧位,在CT机下扫描定位,测定穿刺点到癌灶中心区的直线距离,确定进针深度,用2%的普鲁卡因对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然后根据crr确定*广东省人民医院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Y02090)的穿刺点、方向及深度进针,穿刺针的根数根据肿瘤的大小而定,一般而言,单根可产生直径2cnl的坏死区,通常4根光纤紧密放置(11.5锄距离),可将坏死区直径增至3cm。穿刺针插至肿瘤靶区后,分别插人14根光导光纤,光纤头突出穿刺针头0.3—0.5cm,开动半导体激光器,一般功率多设在2W,治疗时间维持在600s左右。激光治疗后予以抗炎、护肝及各种对症治疗,并复查肝功能,术后1—3个月查CT及AFP值及肝肾功能。在Cr确定完全坏死之后行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得大体标本病理活检。

1.3观察指标

出院3个月后复查上腹部CT及AFP值及肝肾功能,随访时间1—23个月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疗效经治疗后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于出院3个月后复查上腹部CT及AFP值及肝肾功能,随访时间1—23个月,平均时间(11±8.3)个月。参照WHO所颁布的有关实体癌治疗的近期疗效标准,其中45例患者125个瘤灶,完全坏死71例,占64.8%,50%以上坏死125个占100%。9例治疗前AFP值升高的患者,经治疗后6例AFP值降至正常值,3例AFP值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差异。2.2并发症45例患者行激光组织内治疗后,有6例术后出现肝区轻微疼痛,但并不剧烈,1:3服镇痛药后可缓解。2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2℃,术后3d,体温恢复正常。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广东医学2OO4年6月第25卷第6期3讨论身体多种器官的肿瘤都可能转移到肝脏,由于转移性肝癌多数是散在的多发的,故多不能行手术切除,且对化疗及放疗不敏感

  1. 讨论

肝恶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及早期转移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物理医学的发展,多种介入性治疗手段逐渐进入临床。组织内激光光凝术( Interstitial Laser Photocogulation,ILP) 治疗肝肿瘤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根据激光器械的分类,治疗肝肿瘤用激光可分为氩(Nd:YAG)激光(波长为1064nm)与半导体激光(波长为805nm) 。Nd:YAG激光国内外临床应用报道较多,而对于半导体激光目前国外只见有少量报道,且各家报道应用的参数不同;国内未见有半导体激光实验及临床应用的报道。为了把半导体激光技术应用于临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目的是寻求半导体激光治疗肝恶性肿瘤的技术参数及进行坏死效果、耐受性、并发症检测,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打基础。

自1960年红宝石激光器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后,次年红宝石激光视网膜凝固机在眼科首次应用并获得理想效果,开辟了激光医疗的新领域。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成熟,以及新技术与临床领域的t不断结合,为医学上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半导体激光器因其波长的扩展、高功率激光列阵的出现以及可兼容的光纤导光和激光能量参数微机控制的出现,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激光装置。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寿命长、波长可选择、输出功率稳定、电源驱动系统简单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医疗设备的制造,其临床应用几乎覆盖了所有其他类型激光的应用范围。因此,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肝癌和肝转移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占第三位,女性占第四位。近年来世界各地肝恶性肿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对于肝恶性肿瘤的诊断尤其是治疗受到普遍重视。肝恶性肿瘤由于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因此五年生存率较低

且由于转移性肝癌多数供血血管不丰富,即是乏血的,故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疗效也不佳。所以对转移性肝癌,目前尚无有确诊有效的办法。故此,寻找一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新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l4J。近年来,在影像技术引导下(如x线、B超、CT等)的各种肿瘤消融术在治疗转移性肝癌方面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例如药物消融(化疗类药、免疫类药),化学消融(乙醇注射、醋酸注射等)和物理消融(电化学治疗、冷冻治疗、微波治疗、射频治疗、激光治疗、超声聚焦)。其中肝肿瘤的组织内激光治疗是近年在国际上备受推崇的新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众多学者开始了激光治疗肝肿瘤的试验性研究,表明肝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敏感。90年代Masters等研究认为,组织内激光治疗对肝肿瘤是有效的。在临床研究方面,Et本学者Hashimoto首先报道了超声引导下对肝肿瘤的激光治疗。近年来,随着CT及MRI影像技术的发展,利用CT及MRI定位准确特点,尤其是半导体激光在I临床上的应用,将开创转移性肝癌

参考文献:

[1]郭磊,郭卫星,程树群.新型环形激光治疗肝癌术后复发合并门静脉癌栓1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20(7):628-630.

[2]柴祎超,刘学民,张东, 等.980 nm半导体激光用于肝切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附视频)[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7,6(1):16-18.

[3]许荣德,周泽健,邵培坚, 等.半导体激光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J].广东医学,2004,25(6):696-697.

[4]曲娟,陆伟.光动力疗法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肝脏,2011,16(6):467-470.

[5]洪德飞,彭淑牖,童利民, 等.半导体锥形散射激光局部热消融肝组织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4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