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满意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满意度

冒文娟 孙敏 宋志银

如皋市中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南通 2265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于老年慢阻肺患者中应用的价值,以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老年慢阻肺患者50例,遵循患者入院尾号情况分组,分为A组25例、B组25例。A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B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相关指标。结果:A组护理满意度、临床相关指标,与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存在临床方面应用、推广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慢阻肺;护理效果;满意度


慢阻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特点,慢阻肺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慢阻肺发病原因和个体易感因素、环境因素存在关联,且两者会产生相互作用。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等[1]。本文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为主,评估心理护理、常规护理的临床价值。

1.资料情况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的研究

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按患者入院尾号分为A组及B组,每组均为25例。A组男性(n=13)、女性(n=12);最低年龄为69岁、最高年龄为80岁,中位年龄(74.5±3.2)岁。B组男性(n=14)、女性(n=11);最低年龄为67岁、最高年龄为77岁,中位年龄(72.9±2.9)岁。A组和B组的临床相关资料信息相比较,不具有非常大对比差异(P>0.05)。

入选标准:知情同意并在同意书上签字者、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

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1.2.1 B组实施常规护理,告知患者相关需要注意事项,并予以用药护理指导。

1.2.2 A组实施心理护理,治疗前对患者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考虑到患者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内容,编制个体心理护理方案,以适合方式和患者沟通。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为患者讲解慢阻肺疾病知识,使患者可正确看待自身疾病,缓解负性心理。

基础病情0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数、病情、皮肤颜色、血气指标等变化,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然后合理调节无创呼吸机的参数,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适当调整氧流量。

气道护理指导,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可选择无菌蒸馏水达到湿化的目的,将温度设置在37°C左右。痰液湿化后协助患者翻身,为其拍背促进排痰,一些患者易产生口舌干燥表现,所以建议将患者面罩取下、及时补水。

1.3观察内容

1.3.1 对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相关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予以观察和比较。

1.3.2 通过医院方面制定的护理满意度量表,以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评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前两者总和*100%,即可计算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计数资料和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使用率%表示、X²检验及分析;计量资料及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使用均数差X±S表示、t检验及分析。对比结果显示P<0.05,为存在对比的差异性。

2.结果

2.1 A组病例、B组病例护理满意度实行对比

两组病例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 A组病例、B组病例护理满意度实行对比[n=25%]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A组

13

11

1

24(96)

B组

6

12

7

18(72)

--

--

--

5.3571

P

--

--

--

<0.05

2.2 A组病例、B组病例临床相关指标实行对比

两组病例临床相关指标情况对比,均具有对比差异性,P<0.05,如表2。

2 A组病例、B组病例临床相关指标实行对比[n=25604b029393df9_html_6f18b890e55c8462.gif±s]

组别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mmHg)

动脉血氧分压

(mmHg)

动脉血氧饱和度

(%)

A组

64.81±16.67

79.52±28.51

11.53±7.11

B组

75.83±20.12

63.22±23.01

7.64±6.76

t

2.1088

2.2245

1.9825

P

<0.05

<0.05

<0.05

3.讨论

老年慢阻肺患者多经口气管插管,尽管可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然而清醒者无法很好的耐受,且保留的时间比较有限[2]。因为老年慢阻肺患者无法实行气管切开处理,所以仅可进行气管插管,这就需要及时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以此保证患者的呼吸道为通畅的状态[3]。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老年慢阻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因此易于出现紧张、恐惧、烦躁等心理情绪,无法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临床相关工作。本研究采用心理护理措施,于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实行心理护理可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临床相关情况,如:文化水平、经济条件、家庭等内容,然后通过适宜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制定心理护理方案,进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获得患者的理解、配合[4]。除此之外,本文还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实行了基础病情护理,能够关注患者的病情、生存质量、皮肤颜色等变化,有效调整氧流量、无创呼吸机参数[5];气道护理,将无菌蒸馏水设置在37度左右,定时为患者拍背,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及时为患者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

综上,心理护理于老年慢阻肺患者中应用,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使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

参考文献:

[1]李海泉,赵杰,贾晓民等.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阻肺合并C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2):260-262.

[2]韩玲,苗桂玲.探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1):20+26.

[3]杨薇,陈海勤.舒适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617-618.

[4]雷艳,翟艳.全程优质护理在慢阻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138-139.

[5]王小艳.协同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包头医学,2017,4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