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在胃癌方面的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阿帕替尼在胃癌方面的不良反应

杜斌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

胃癌属于全球最常见的五大癌症之一,并且其致死率也是十分惊人的。但是传统的治疗手法不仅见效慢效果差且副作用较大。阿帕替尼因其分子量较小且可以很好的抑制肿瘤诱导血管生成的过程和效率,可以采用口服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抗肿瘤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阿帕替尼在治疗胃癌的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对胃癌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收集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三甲医院就诊患有胃癌的患者,并且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共计544例。本文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且将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表明,在服用了阿帕替尼药物的544名患者中,有27%的患者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其余患者或多或少都会有皮肤病,血压,血糖的升高,浑身乏力以及呕吐等症状。

关键词:阿帕替尼,不良反应,胃癌

1.前言

胃癌属于全球最常见的5大癌症之一,并且其致死率也是十分惊人的。胃癌早期如果患者发现及时治愈概率还是较大的,但胃癌细胞仍然存在一定的转移性,或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仍然属于困难课题。目前传统治疗胃癌的方法,不仅治疗效果低,复发概率高,同时在使用这些化疗药物是因含有铂类化合物、氟尿嘧啶,紫杉烷和蒽环类物质的成分,往往会使患者其它细胞或身体正常机能受到一定损伤。这些化疗药物可以用于预防胃癌细胞转移秀,但预后性较差,长期使用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也是逐步展露出来,中位生存期往往不超过12个月,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甚至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缓解,然而绝大多数的患者最后还是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因此胃癌的后续治疗是治疗的一部分。目前医学研究并未提出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药物,因此新的有效的高效的治疗方案,仍然是转移性胃癌患者的需求之一。

阿帕替尼因其分子量较小,可以采用口服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抗肿瘤作用,阿帕替尼的给药量的70%可以从身体正常的代谢中分泌出去。近年来,关于阿帕替尼的实验越来越丰富,实验数据也越来越完善,有研究人员对阿帕替尼的原理进行体外实验发现阿帕替尼可以不仅可以高效有效的抑制牛血清的浓度,还可以阻止小鼠主动脉产生旁支和小芽,进而降低肿瘤血管的密度和生长,体内实验证明阿帕替尼可以在人体内诱导内皮细胞的增长和繁殖。无论是体外实验还是体内实验,阿帕替尼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2.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患有恶性肿瘤,特别是患有胃癌的患者一共544例。

2.2 统计学分析

利用IBM 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建立,同时使用Kaplan-Meier计算方法进行生存分析,以方差分析和P值作为统计学标准,其中P>0.05我们记为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在本文调查的544例患有胃癌的患者同时服用阿帕替尼药物,其中有398例为男性,其余均为女性。而患者的年龄大多都集中在62岁,小于62岁以下的患者有290例,其余患者年龄均大于62岁。

3.2 不良反应类型及数量

经过临床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服用了阿帕替尼药物的544名胃癌患者中,73%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例如皮肤病,血压,血糖的升高,浑身乏力以及呕吐等,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皮肤部分出血,过敏反应,头痛难忍,脱发,嗜睡,或关节肿胀等临床现象。根据CTCAE 5.0标准进行分级,大部分不良反应的患者发生程度一般维持在Ⅰ级和Ⅱ级,而恶心、皮肤病、血压血糖升高、浑身乏力以及呕吐症状发生为最容易发生的症状,这其中有70%左右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或针灸或其他方式来减轻这种疼痛。而剩余30%的患者则因无法承受而不得不停止药物的使用。

3.2.1 血压升高

在调查的患有不良反应的胃癌患者中,有117名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其中有81例患者的反应程度是Ⅰ级高血压症状,27例被确定为Ⅱ级高血压症状,8级被确诊为Ⅲ级高血压症状,Ⅳ级症状患者只有1例。数据表明,轻中度患者占总高血压患者的89.37%。对此部分人群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患者的部分条件,例如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治疗次数,使用剂量及浓度,是单一治疗还是联合治疗方式,虽然可以部分影响高血压程度,但不能显著影响高血压的患病率。同时将现有患病患者按照术前是否出现高血压分为两组,以此来判断过往病史与使用阿帕替尼而引发的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数据表明,患者在服用了阿帕替尼后半个月左右内患者的血压会升高,但是随着停药或者使用适合患者本身的降压药,就能得到一定的控制,使得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有11名患者使用了强效降压药仍然不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是停药后可以使得血压有恢复迹象。根据x

2检验得到的数据表明,以往病史与阿帕替尼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649)。

3.2.2 手足皮肤反应

在调查的患有不良反应的胃癌患者中,有121例患者出现手足皮肤病的反应。根据CTCAE5.0分级标准确定,49例患者的手足皮肤病确诊为Ⅰ级,38例二级手足皮肤病患者,33例三级手足皮肤病患者,1例患者出现Ⅳ级收手足皮肤病不良反应现象。我们根据患者对阿帕替尼的使用量和浓度进行分组,采用x2检测分析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发现高剂量的阿帕替尼使用量的患者发病率是低剂量阿帕替尼用量患者发病率的5倍多,差异显著。三线以上和二线以下治疗线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三线以上患病率约为二线的1.74倍。与高血压数据相比,患者的年龄、性别,单一或联合化疗对患者是否患有手足皮肤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一般发生在患者服用阿帕替尼后的1-3周内容易发生手足皮肤病的症状。目前临床常采用静脉压袜、软垫或者罗红霉素胶囊尿素软膏等药剂缓解相关症状。只有13例患者在经过严格和科学的处理后,仍然无法缓解皮肤病,则需要患者停药,而研究表明,停药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

3.2.3 乏力

在调查的患有不良反应的胃癌患者中,87例患者会患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根据CTCAE5.0分级标准,我们总结了各级患者的例数,其中,78例患者乏力程度为Ⅰ级,8例患者为Ⅱ级乏力症状,1例患者出现Ⅲ级乏力,没有患者的症状属于Ⅳ级,x2分析组间比较,结果表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治疗次数,使用剂量及浓度,是单一治疗还是联合治疗方式,与患者是否会出现乏力症状并无显出关系。我们将乏力患者和体力正常的患者分别标记为两组,根据x2检验对比两组的发生率,数据统计表明出现不同程度乏力的患者是正常患者的2.16倍,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患者进行后续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患者在出现乏力症状的同时伴随着甲状腺功能的衰弱,因此当患者出现乏力症状时,医护工作者可以通过注射甲状腺及同功能药物进行缓解,临床研究中只有15例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而不得不停止服用阿帕替尼。

  1. 结论

阿帕替尼的是主要作用机理就是通过靶向作用抑制血管生成,在实际应用中,无论选择何种化疗方案、阿帕替尼的使用量以及使用浓度、治疗过程中采用几种治疗线数、胃癌还是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在服用了阿帕替尼以后都有可能发生各种程度以及各种症状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较少阿帕替尼的使用剂量缓解症状。

参考文献

  1. 韩绪生,凌冰,杨勇,乔风雷.阿帕替尼+TACE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效果及生存率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1):54-56.

  2. 金军,林卉,吴衍伟,杜家豪.肝积方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不良反应、预后因素及生存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