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徐慧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探索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7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划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认知行为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和冠心病知识掌握度。结果:护理前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2.26±1.27)分和(53.46±2.18)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知识掌握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缓解不良情绪并促使其认真学习冠心病知识,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类护理方法。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患者;护理价值


冠心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患者因对冠心病不了解且日常生活习惯不好而导致冠心病治疗效果不理想,故科学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是冠心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并提升其冠心病知识掌握程度产生重要影响[1]。目前,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已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不错的护理反响[2]。故本文将对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方式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病例挑选年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

病例一般资料:冠心病患者共71例,摸球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奇数号,共36例,男21,女15;年龄63-78(72.18±4.22)岁。观察组:偶数号,共35例,男20,女15;年龄65-80(72.16±4.19)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

筛选标准:(1)均在本院接受护理的患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及其家属。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的患者。(2)患有其他恶性疾病或家族遗传疾病的患者。

1.2操作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

对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成立专业护理小组,评估其认知行为并据此制定干预方案,主要包括:(1)心理情绪干预:科学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言语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通过介绍成功治疗案例使其意识到冠心病可有效治愈,消除心理恐惧感。(2)知识宣教:认真分析患者的学历、学习能力以及冠心病知识掌握水平,采用口头+手册+视频方式介绍冠心病知识,包括冠心病发病机制、治疗和护理方法等,重点讲解科学用药、饮食以及运动的重要性,使患者认识到遵医嘱治疗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避免盲信盲从,提高治疗依从性。(3)放松训练:引导患者选择安静舒适的体位,闭目养神,放松全身肌肉,均匀呼吸,从而降低心脏负荷。

1.3观察指标

(1)统计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采用SAS、SDS评价量表进行评价,两表具体评分标准为:SDS评分标准: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评价标准: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69分以上重度焦虑。(2)统计冠心病知识掌握度,采用医院自制的《冠心病知识评测表》进行评价,分值0分-100分,包括完全掌握(100分),部分掌握(60分-99分),未掌握(0分-59分)几个指标,除未掌握冠心病知识患者外均计入掌握度计算中。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计数(χ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2.1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

结果:护理前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X±S]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5

65.72±3.19

52.26±1.27

63.28±3.08

53.46±2.18

对照组

36

65.56±3.41

56.18±2.31

63.44±2.18

58.18±1.17

T

-

0.2040

8.8250

0.2532

11.4114

P

-

0.8390

0.0000

0.8009

0.0000

2.2冠心病知识掌握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冠心病知识掌握度[n(%)]

组别

例数

完全掌握

部分掌握

未掌握

掌握度

观察组

35

10(28.57)

23(65.72)

2(5.71)

33(94.29)

对照组

36

5(13.88)

20(55.56)

11(30.56)

25(69.44)

χ2

-

-

-

-

7.3216

P

-

-

-

-

0.0068


3讨论

认知行为干预即由专业护理团队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立足心理情绪干预、知识宣教和放松训练几个方面全面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并提升其冠心病知识掌握度。具体来说:冠心病患者因长期住院治疗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继而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心理情绪干预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治疗勇气和信心,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改善认知行为;冠心病患者因对疾病知识不了解而会放松治疗要求,出现用药、饮食以及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问题,知识宣教可使其了解更多冠心病知识,认识到医院治疗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从而自觉遵医嘱用药、饮食和运动;冠心病患者缺乏良好的疾病干预方法,通过放松训练可使患者以最简单、最舒适方式治疗疾病,亦可改善其认知行为[3]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情绪相较对照组更加平稳且冠心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佐证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患者认知行为的重要作用,说明对冠心病患者来说,认知行为干预科学有效,故可对冠心病患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从而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综上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可满足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冠心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医学措施,临床应用价值大,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致香.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v.9(17):60-62.

[2]吴秀艳,孙莉.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009(003):256.

[3]李秀霞.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v.7;No.423(02):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