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时机与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时机与治疗效果分析

陈建英 陈雅宁 通讯作者

河北 保定爱尔眼科医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白内障(DC)手术的疗效并评价其治疗时机。方法:从DC病人中挑选150例展开研究,按照治疗时机的差异将他们分为3组。A组病人(65例)于空腹血糖(FPG)<5.9mmol/L时行手术,B组的55例病人于FPG处于6.0~7.0mmol/L时采取手术,C组病人(30例)选择FPG控制在7.1~8.0mmol/L时展开手术,对比治疗前后的视力大小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所有病人的视力皆有所提升;而且,C组并发症少于A、B两组,P均<0.05。结论:为DC病人展开手术时应该将治疗时机选择在FPG为7.1~8.0mmol/L时,如此便可在提升视力的同时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DC;疗效;治疗时机

糖尿病属于代谢异常的慢性病,其特征主要为血糖浓度异常增高,若浓度长期降不下来则易于累及心、肾等脏器以及眼睛等器官,可诱发许多并发症,而糖尿病白内障(DC)便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1]。DC病人多数为两眼一起发病,且病情进展快,病发数周内,病人的两眼便可能呈现出彻底浑浊的状态,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晶状体浑浊、视力下降,对病人观察生活的能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基于此,我们特挑选了150例D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三组来明确最佳的治疗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DC病人中选择150例分成A(35例男+30例女=65例)、B(男29例+女26例=55例)、C(男22例+女18例=30例)三组,这些病人的血糖已经被控制到了一定范围内,即不再出现明显上升或降低的情况。A组:患糖尿病1~7年,平均(4.37±0.49)年;33~72岁,平均(49.97±3.86)岁。B组:糖尿病病程/平均值为1~6年/(4.41±0.55)年;年龄/平均为34~71/(50.01±3.42)岁。C组:糖尿病已经存在1~8年,32~73岁,病程与年龄的均值依次为(4.43±0.49)年、(50.03±4.12)岁。三组资料相近,P>0.05.

1.2 方法

(1)时机选择:依据病人体内FPG浓度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A、B、C三组的时机依次为<5.9mmol/L、6.0~7.0mmol/L以及7.1~8.0mmol/L之时。

(2)手术流程:①术前3d对眼球采取保护措施,为所有病人提供双氯芬酸钠(康芝制药;H21021842)与左氧氟沙星(百科亨迪药业;H20103689)这两种滴眼液,1滴/次,3次/d。对病人晶状体核所呈现的硬度进行评估,并按照硬度级别来选择超声雾化吸除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小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植入术。

为所有病人行局麻,之后行消毒、铺巾与开睑准备。在病人角膜隧道区域取一3mm或5~6mm的切口,病人的内切口必须深入到与角膜边缘相距1.5mm处,于左眼10点或右眼2点取侧切口。在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并实施连续撕囊操作。充分水分离与水分层后,借助超声乳化仪(MD480-A,天津迈达)开始乳化操作,继而吸出乳化的晶状体,并抽吸干净晶状体皮质,最后抛光囊膜,将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植入,吸出前房与囊袋内的透明质酸钠,对合切口。于侧切口注入平衡液,检查切口有无渗漏与前房的形成情况。术毕,以典必殊眼膏完成涂眼包扎,给予抗感染治疗。告知病人每隔2h在眼部滴入适量的典必殊滴眼液。此外,为病人再行与糖尿病相关的内科疗法。

1.3 观察指标

①视力;②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22.0统计数据,计数占比以%表示,P<0.05即差异明显。

  1. 结果

2.1视力改善情况

术前,有102例病人视力<0.05,其余48例皆在0.05~0.10之间。术后,所有人的视力均高于术前(见表1),P<0.05。

表1 视力变化统计表

时间

n

视力<0.05

0.05~0.10

0.10~0.30

0.30~0.50

术前

150

102

48

0

0

术后

150

2

27

87

34

X2

-

78.52

7.64

82.35

84.26

P

-

<0.05

<0.05

<0.05

<0.05

2.2 并发症

A、B两组并发症总数相当,P>0.05。再者,C组并发症总数远超A、B两组(见表2),P<0.05。

表2 并发症调查表

分组

n

虹膜粘连

前房渗出

总计

A组

65

3

3

6(9.23)

B组

55

0

2

2(3.64)

C组

30

11

10

21(70.00)

X2A与C

-

-

-

35.49

P A与C

-

-

-

P<0.05

X2B与C

-

-

-

41.26

PB与C

-

-

-

P<0.05

X2A与B

-

-

-

3.18

PA与B

-

-

-

P>0.05

  1. 讨论

当前由于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等的变化,导致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糖尿病当前已经发展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DC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是继视网膜病变后的第二大眼疾[2]。对于DC而言,需要依据病人的血糖监测值来做好预防,以适量的降糖药来抵制病情发展。对于采取手术疗法的DC病人来说,必须严格遵循手术指征,及时地在最佳时机开展手术。

有研究指出,当FPG>9.0mmol/L后,机体当中的糖基化反应会加强,导致晶状体纤维细胞膜中所含的胆固醇浓度增大,而且磷脂的占比也会增加,使得糖基化反应的水溶性产物难以靠近细胞膜,这样一来,细胞膜很难排出这些产物而导致其积累下来,积累的越多,晶状体就越浑浊、其颜色就越深[3]。临床上常选择药物+手术的方式来纠正DC,其所用药物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以及维C、维E与中草药制剂等,但药物治疗仅仅能够延缓病情而无法终止病情,故而必须施以手术疗法[4]。文中数据显示:术后所用DC病人的视力均得到突出地恢复,这体现了采取手术的价值所在。值得注意的是,C组的并发症要比A、B两组多很多,这提示我们当FPG≤7.0mmol/L时采取手术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对于DC病人而言,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来施以手术,这样既可提示病人的视力,又可避免并发症,能够安全有效的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金虎吉.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时机与治疗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9,20(05):42-43.

[2] 朱海霞.糖尿病白内障的临床手术治疗时机与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8,11(25):70-71.

[3] 屈政朋,杨玲.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时机与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8):110-112.

[4] 孙宏伟.针对首诊眼科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4(1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