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与开放抽剥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3

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与开放抽剥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汪列智

台州市中心医院 浙江台州 318000

【摘 要】 目的 比较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与开放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54例,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射频闭合组(82例)与开放抽剥组(72例)。射频闭合组采取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联合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术,开放抽剥组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加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随访结果。结果 射频闭合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抽剥组,射频闭合组术后24 h休息状态与站立状态的VAPS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抽剥组(P < 0.05)。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射频闭合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低于开放抽剥组(P < 0.05)。随访1年的曲张静脉完全消失率相当(P > 0.05)。结论 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的创伤更轻,术后恢复快,皮下淤血并发症少,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高于开放抽剥术。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开放抽剥术;点式剥脱

下肢静脉曲张多由大隐静脉血液返流引起,多发生于大隐静脉,病率与年龄有关,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12%,70岁以上人群则达19%[1]。高位结扎加分段切除或抽剥术是下肢静脉曲张的经典治疗术式,但创伤大、美观度差、残余静脉多[2]。近年来,微创方法逐渐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包括静脉内血管硬化术、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等,其中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对温度的掌握非常精确,在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大优势[3]。但有关射频闭合术与开放抽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对照研究仍较为缺乏。本研究以15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例,比较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联合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术与开放抽剥术联合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54例,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射频闭合组(82例)与开放抽剥组(72例)。射频闭合组男44例、女38例;年龄31~74岁,平均(38.96±5.13)岁;病程2~17年,平均(7.93±2.14)年;ASA分级:Ⅰ级50例、Ⅱ级32例;CEAP分级:C2 -C4 72例、C5 –C6 10例。开放抽剥组男38例、女34例;年龄33~76岁,平均(40.14±5.52)岁;病程3~14年,平均(7.68±2.30)年;ASA分级:Ⅰ级46例、Ⅱ级26例;CEAP分级:C2 -C4 62例、C5 –C6 10例。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有下肢酸胀等症状,经下肢深静脉造影及B超确诊为原发性浅静脉静脉曲张,深静脉回流通畅,股隐静脉瓣膜血返流大于5s;(2)首诊患者,未接受过有创治疗;(3)单侧手术;(4)无深静脉血栓及静脉疾病手术史;(5)年龄>18岁;(6)ASA分级为Ⅰ、Ⅱ级;(7)CEAP分级为C2~C6;(8)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伴肿瘤及血液疾病史者;(2)大隐静脉直径>15 mm者;(3)伴血液系统疾病者;(4)伴精神疾病者;(5)大隐静脉主干过度扭曲者;(6)安装过心脏起搏器者。

1.4 方法

1.4.1 术前准备 术前行血尿常规、凝血、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通过彩超

观察大隐静脉返流情况并标记。术前6 h禁食,2h禁水。

1.4.2 射频闭合组 采取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联合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术:局麻或全麻,阻断患肢近心端血液返流,穿刺大隐静脉,将6F射频闭合导管插至隐股汇合处下方2cm处。注射肿胀液分离大隐静脉和皮肤。将射频机器打开,温度设置120°,作用时间20s。打开治疗开关,温度达120°后,作用时间20s,工作2次。以7cm长度单位逐段回撤导管。回撤至穿刺点附近。术后拔除导管,下肢分支静脉采取点式剥脱。弹力袜加压包扎。

1.4.3 开放抽剥组 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加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术:腰麻或全麻,消毒铺巾。于股动脉搏动内侧一横指处做长度约4.0 cm的横行切口,解剖大隐静脉主干及分支,逐支离断结扎。于隐股汇合部约5 mm处将大隐静脉主干离断,双重结扎残端。远端置入剥脱器,沿大隐静脉主干向下延伸至膝下5 cm左右,挑开皮肤10 mm左右,分离大隐静脉主干并离断,将剥脱器拖出,远端结扎,抽剥大隐静脉主干,沿主干走形区域压迫止血5分钟。下肢分支静脉采取点式剥脱,缝合腹股沟切口,弹力袜加压包扎。

1.4.4 术后处理 术后3~4 d换药,压力治疗:全天穿静脉曲张弹力袜1周,后改为白天穿,时间3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 围术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

1.5.2 术后疼痛 于术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PS)评估术肢的疼痛程度(包括休息状态与站立状态)。

1.5.3 手术疗效与随访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大隐静脉管腔闭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电话+门诊复查),随访1年后进行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肢曲张静脉完全消失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604b062278ba8_html_1e05798890736de2.gif ±s)表示,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理论频数< 5时采取连续校正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射频闭合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抽剥组,住院花费高于开放抽剥组(P < 0.05)。见表1。

表1 围术期指标比较(604b062278ba8_html_1e05798890736de2.gif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首次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

住院花费(万元)

射频闭合组

82

35.08±3.76

2.39±1.50

1.20±0.40

1.38±0.08

开放抽剥组

72

50.00±4.91

10.13±3.70

1.71±0.57

1.00±0.08

t


-20.85

-16.42

-6.32

30.2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术后疼痛 射频闭合组术后24 h的休息状态与站立状态的VAPS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抽剥组(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VAPS评分的比较(分,604b062278ba8_html_1e05798890736de2.gif ±s)

组别

例数

术后24 h

术后24 h

休息状态

站立状态


射频闭合组

82

0.49±0.69


1.06±0.65


开放抽剥组

72

1.47±0.70


2.03±0.51


t


-8.79


-10.39


P


0.000


0.000


2.3 手术疗效与随访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两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出现数例皮下淤血与皮肤麻木、感觉迟钝,且射频闭合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低于开放抽剥组(P < 0.05)。随访1年经彩超确认存在残余曲张静脉的3例患者均予穿弹力袜治疗,两组曲张静脉完全消失率相当(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疗效与随访结果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并发症

随访结果

皮下淤血

皮肤麻木、感觉迟钝

曲张静脉

完全消失

存在残余

曲张静脉

射频闭合组

82

1(1.22)

1(1.22)

80(95.65)

2(2.44)

开放抽剥组

72

8(11.1)

7(9.72)

71(97.06)

1(1.39)

χ2


5.138*

4.034*

0.000*

P


0.023

0.045

1.000

注:*表示连续校正χ2检验。

3 讨论

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需切开腹股沟并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和属支,切口较大,出血多,手术创伤较重,术后活动与下床时间相对较长,使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使其临床应用受限[4]

本研究中射频闭合组的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抽剥组,住院花费相对减少,这一结果主要取决于射频闭合术的创伤更轻。射频消闭合治疗由射频发生器与闭合电极组成,由计算机控制,治疗时主要通过射频发生器与电极导管产热使静脉壁挛缩,造成胶原纤维组织收缩,从而裸露内皮细胞,使静脉管腔收缩,并形成纤维条索,从而闭合静脉壁[5-6]。另外,有少量热能会逸散到深层组织并衰减,组织损伤轻,这是射频闭合组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相对更短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射频闭合术还可实现对温度的精准控制,具体是用电脑将温度控制在120℃,使用肿胀液隔绝皮肤及周边组织,加之热能穿透力不足1 mm,不会出现高温造成的组织燃烧及汽化、结炭现象,不刺激周围神经和肌肉,故创伤相对开放抽剥术而言更轻[7],也使得射频闭合组术后24 h的VAPS评分相比开放抽剥组得以减小。

本文结果还发现,与开放抽剥术相比,射频闭合术的皮下淤血并发症相对减少,考虑与射频闭合术避免了大隐静脉主干的抽剥造成的皮下淤血[8]。目前,射频闭合术与开放抽剥术的疗效对比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9],射频使静脉内膜剥脱及胶原变性,静脉腔因直径减小及腔内纤维化额发生而闭锁,故再通可能性低。也有专家认为[10],射频闭合术与开放抽剥术相比2年内的效果是相当的。本研究随访结果证实,两种治疗方案随访1年内的曲张静脉完全消失率分别为97.56%与98.61%,非常接近,验证了这一个结论。而两种治疗方案随访至少5年的疗效对比数据则缺乏,为本研究不足之处,有待后续报道。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深静脉回流通畅的下肢曲张浅静脉均可采取射频闭合术,但本研究在实践中发现,6F射频闭合导管因静脉主干扭曲明显的患者有时无法一次到达大腿根,需多个切口分段闭合,增加了手术创伤,故射频闭合术更适用于行径较直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另外,射频闭合术的价格相对昂贵,是其目前最大的缺点。

综上所述,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与开放抽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相当,但射频闭合术的创伤更轻,术后恢复快,皮下淤血并发症减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煜程,张益明,吴显光,等.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闭合、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2018,40(19):2155-2157.

[2] 王钟林,冯传波,张海军,等.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7):629-632.

[3] 郑殿宇,陈新燕,冯涛,等.透照下动力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大隐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3):251-254.

[4] 刘彬,陶政,车媛,等.改良膝位结扎分段抽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膝下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28(5):441-443.

[5] 黄乐刚,孔艳杰.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3):221-222,225.

[6] 李志勇,周栋,王晶,等.伴隐股交界区血栓的大隐静脉曲张32例手术经验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6):555-556.

[7] 陈磊,缪冬镠,朱志刚,等.超声引导下隐筋膜间隙肿胀液麻醉在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20(1):60-62.

[8] 王钟林,邵华,邓建武,等.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7,44(6):376-378.

[9] 张晶晶,王磊,吴洪娟,等.不同部位大隐静脉管壁细胞凋亡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4):289-292.

[10] 冯琦琛,王昌明,李选,等.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局部点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7):577-580.

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

台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通信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海大道999号、邮编318000、常用电话:15867615277、电子邮箱:850732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