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安全献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疫情期间如何安全献血

康小凤

广元市中心血站 四川 广元 628017


血液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也是人体维持健康、活力的关键,在各疾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尚不能人工合成的今天,从献血者身上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取血液的唯一方法,因此临床捐献自身血液者称为献血、供血者。

不管是疫情期间或平时,输血均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案,外伤后失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等均需通过输血展开针对性治疗,基于此需加强献血关系管理,确保献血者献血安全。

1.疫情期间献血需求

疫情期间临床对血液需求一直存在,虽然疫情早期就医人数较低,用血需求可能会下降,但针对创伤后、产后出血、急诊手术患者,临床输血需求一直存在,一旦血液供应不足,患者会因失血过多出现血容量不足、休克等问题,危及生命。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国家为控制疫情蔓延采取延长春节加强、延迟收假、限制人员流动等措施,导致新冠疫情期间献血人数骤减。统计发现目前全国多地医疗结构临床用血频频告急,为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全国多家血站发布“无偿献血倡议书”,但为确保献血者生命安全,需从多方面入手加强防护,那么疫情期间如何做到安全献血?献血时又该注意什么呢?

2.疫情期间血液供应紧张原因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靠飞沫、分泌物、呼吸等途径传播,因此在疫情期间献血时需全程佩戴口罩,减少与外界人士接触机会。经常登录微博的人会发现,疫情期间发生以来“钟南山呼吁献血”、“姚明带头献血”等献血事件频繁登上热搜,引起全社会居民的关注。调查发现,受献血淡季、新冠疫情影响,目前全国血液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即血液库存告急,但目前可达到供需平衡,鉴于此需加强献血倡议,避免后期因血供不足危及患者生命。

  1. 新冠疫情国家倡导居家抗疫,为避免病情扩散大部分人选择居家,尽可能减少外出次数、时间,加之大部分地区展开限足令,导致上街头的人数明显下降,更别提献血的人数。

  2. 三月下旬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各大医院逐渐恢复诊疗工作,导致疫情期间积压的手术呈爆发式增长,致使临床用血需求增加。

  3. 血液存在保质期,正常情况下我们采集的红细胞保质期为35天,血小板保质期仅5天,而冰冻血浆保质期在1年左右,疫情期间未采集新的红细胞、血小板,且大部分血液过期,导致临床血液供应紧张。

在各种倡议下,大部分人有献血想法,但在如此严峻疫情形势下,献血是否安全是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每个献血者在晚期袖子那一刻还在疑惑献血是否安全。

3.疫情期间如何安全献血

其实不管是在正常情况下,还是新冠疫情期间,每个献血点均在尽可能保护献血者安全,但依旧存在感染、艾滋病传播等问题,故在新冠疫情期间需慎之又慎,各个献血点可采取预约献血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各个献血人员接触机会,同时可为其营造清洁、舒适的献血环境。在实际献血过程中,每个献血点、献血屋每2h消毒1次,接触献血人员后首先对其进行消毒,且献血车在出发、返程前需做好灭菌工作。其次,采血点工作人员需扩大各个采血屋之间的距离,以确保献血环境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各位血液采集者在上岗前、工作结束后需进行体温监测,还需进行全面消毒,穿戴的防护服每日更换一次,且所有的献血点需配备含酒精消毒液,采集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前后均需做好手部卫生清洁工作,同时可为献血者提供口罩,并做好献血指导、疫情防护指导。

献血前一周不可服药:调查发现,大部分人有献血想法,一部分害怕献血后感染疾病,还有一部分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献血条件。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明确要求:年龄18-55周岁、男性体重≥50kg、女性体重≥45kg、血压在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脉搏在60-100次/分、体温正常,具备上述条件者可参加献血。为确保献血安全,血液采集人员在献血时会对献血者本人健康情况进行核实,若检查发现身体指标异常或不符合献血要求,会告知其暂缓献血,若检查发现身体各指标均达标且献血者又献血需求,那么需做好献血指导工作,为后期血液采集奠定基础。首先从献血者、血液安全等方面考虑,献血者在献血前一周不能使用任何药物,以确保其血液中不带有药物成分,并告知献血者若血压中含有有效药物成分,会影响受血者生命安全,例如:在献血前若献血者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会导致血液中残留药物成分,一旦受血者存在药物过敏,便可诱发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问题,危及患者生命;再者部分药物会影响患者血液功能,亦可改变血液颜色,因此在献血前一周需叮嘱献血者不可服用任何药物;其次若献血者为上午献血,那么建议其在前一天减少晚餐进食量,避免进食高蛋白、油腻类食物,为避免献血后出现贫血,叮嘱献血者在献血前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例如:小米粥、豆浆等。

休息:为确保献血者献血结束后有休息场所,可提供休息室并在室内准备热水、水果等,亦可避免针眼与外界接触发生感染,同时叮嘱其献血后4h内不要摘除穿刺孔上敷料,并做好针眼处清洁工作,1-2内避免针眼沾水,献血后24-48h内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体育锻炼,为补充血容量可指导其多进食瘦肉、鸡蛋、豆制品、水果等,切忌暴饮暴食。

4.献血价值

研究发现,经常献血可降低癌症、慢性疾病风险,大部分人担心献血影响自身健康,亦可认为献血会降低自身免疫力,出现贫血、变胖等问题,导致大部分不愿意献血,但事实上只要遵循科学规律,献血不仅不会影响机体健康,反而对健康十分有益。

人体血液占体重的8%,正常人液中血液总量在4000-5000ml,但并非所有血液均参与血液循环,其中20%-25%存贮在脾脏、肝脏、肺脏、皮肤中,而脾脏为人体最大的存血库,可存储20%的血液,一旦人体血液循环需要时,脾脏就会不断释放血液,使存贮的血液参与血液循环中。为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每次献血仅采集200-400ml,不仅不需要出动存储血液,还可刺激组织进行血液再造。

男性适量献血可平衡体内铁元素,研究发现若体内铁元素超标可增加癌变风险,因此建议健康人群定期到献血点进行献血,既可满足社会需求,还可提高自身健康程度。

小结

不管是从自身角度还是奉献方面来讲,献血属于利人利己行为,而在疫情期间只要我们全国人民一心相信可成功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