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重症心力衰竭的表现,日常需要这样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1

老年人重症心力衰竭的表现 ,日常需要这样护理

余孝红

崇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230


心力衰竭是指患者心脏的正常收缩及舒张功能出现障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排出心脏,导致动脉系统的血液灌注不足,而静脉系统的血液大量淤积,最终出现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绝大部分的心脏疾病都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因此心力衰竭并非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而是心脏病恶化至终末期的表现。

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发展至重症心力衰竭阶段,已经没有了治愈的可能,只能通过加强日常护理来达到延缓恶化,延长生命的目的。

  1. 老年人重症心力衰竭的表现

1.1肺循环淤血

肺循环淤血是左心衰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这是由于心脏功能减弱,肺循环中血液泵出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循环淤血症状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浑身乏力,在夜间呈阵发性发作,可引起休克和猝死。

1.2体循环淤血

心功能下降会由于体循环障碍而影响各个脏器,脏器因为淤血会发生功能改变,具体症状表现为腿部、腹部及全身的水肿、颈部静脉充盈、肝区疼痛、浑身乏力、胸腹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1.3心源性休克

患者左心和右心的心功能受损均较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全心衰的症状,具体包括上述体循环淤血及肺循环淤血的全部症状以及心源性休克症状。心源性休克的代偿期,主要症状表现为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后会有皮肤湿冷、尿少、发绀甚至无尿症状出现,这是各个脏器出现低灌注的表现。最终,进入严重的失代偿状态下,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最终死亡。

604b077eedfa3_html_1b96af5034f63b91.gif

  1. 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日常护理

2.1调整情绪和心理状态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明确,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发展、治疗和预后的效果均与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有关。经常受到心理打击、情绪刺激,处于消极心理状态下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反之,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调节患者的内分泌水平,协调神经,从而改善心理衰竭的症状,控制症状进一步恶化。

2.2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各种疾病的出现都与人们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而心力衰竭的发作更是与患者的作息、日常饮食、工作强度等有直接关系,要想延缓病情恶化,必须远离以上诱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首先,要保证饮食有节律,不暴饮暴食,每餐控制在六分饱。多吃容易消化的软烂食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的营养食物,并保持低盐分的摄入。不吃腌制食品,过于油腻的食物,生冷食物以及刺激性食物。在进食时充分咀嚼,如果部分老年患者牙齿稀疏,咀嚼能力下降,可以将食物搅至糊状,或充分蒸煮。在选择食物之前先了解食物的毒副作用。在睡眠方面,应保持每日8h以上充分睡眠,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也要多休息,不能从事繁重的劳动,减轻心脏负担,减少机体的耗氧量。此外,还要戒烟、戒酒。在病情得到控制或有所好转时,可以根据个人年龄及身体素质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太极、瑜伽、慢走等,但需保持脉搏在每分钟110次以下,脉搏加快时需立即停止互动,充分休息。

2.3科学用药

患者需按照医嘱坚持服用药物,不能在症状有所好转或得到控制时擅自停药,更不能随意更换药物,增加或减少用药量。强心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患者在出现急性期症状后的常用药物,但是这类药物如果乱服很容易受到毒性的危害,有致死的可能,要尤其注意。在服用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期间,不能随意加服其它药物,以免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毒副作用。必须先咨询医生,说明病症,服用专业医师开具的药品。

老人重症心力衰竭的症状表现较多,情况严重,在服用药物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日常护理是控制病情恶化的辅助性手段。心力衰竭是不可逆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病情恶化,而药物治疗等手段取得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因此必须肯定并重视日常护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