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露天采矿的生态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探析露天采矿的生态安全管理

刘俊義

准格尔旗蒙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010300

摘要: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关乎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由露天采矿引起的对地表的剥离和对破坏自然植被的问题在我国日见凸显,必须给引我们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单位的足够警觉和重视,将这方面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内容包括到日常工作中。

关键词:露天采矿;生态破坏;生态安全;宣传教育;

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采矿业的发展提供民乐强有力的技术保证,但是同时采矿业的机械化发展,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导致采矿作业中安全事故频发,严重的威胁到了采矿工人的人身安全,因此我们对露天采矿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露天采矿引发生态环境不安全问题分析

采矿作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例如爆破安全、矿井通风、安全用电、防岩爆地压支护等,而采矿安全指的是保证这些工作能够安全地进行。

1.对土地资源表层质量的破坏。在我国,森林和草场等自然植被被覆盖的山体是矿资源开采的首选地,但也不乏少量的对农田覆盖下的矿资源的开采。矿资源开采必定会破坏土地资源的表面景观乃至土壤品质,森林和草地被损后,若不加以有意识有计划的人工修复,则会在漫长的时间内以尾矿占压和沙化的状态存在。尤其是对于覆盖于农田下面的矿产资源的开采更需要在合法的能够保护农田不受生产农作物影响的状况下进行,否则,土地这个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的生产资料将被强占、变形和破坏,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

2.对土地自然蕴含的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土地所自然蕴含的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地球生命的支撑性条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露天采矿是在破坏生物生存环境下进行的,"三废"的排放又将生物生长和循环系统被分割、简化和压抑,一些生物处于锐减状态,一些生物处于变种状态,一些生物处于消亡状态。

3.对水文和水质的干扰和污染。矿区的开发、矿山的塌陷、裂缝等因素,是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水位的自然平衡被打破,改变了地下水的水文条件,使得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发生变化,矿床疏干排水改变了地下水的天然径流和排泄条件,使区域地下水分布或水位发生改变,造成矿区水文地质环境的恶化,导致地下水系的枯竭或转移。矿上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水,这些废水没能实现按工业废水排放的标准排放,,使得排放出的生产废水污染自然水体,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人类的生产生活用水。

4.对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诱发和形成。由于地面及边坡的开掘,改变了山林、斜坡的稳定状态,致使崩塌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矿山生产中的排放的废渣的推积,使得堆放地废石与废土混合,没有了植被的固化,山水流动到此处的摩擦力变小,或透水性变大,会导致废石废土滑坡和大面积渍水,酿成了自然灾害。再进一步说,土壤近乎为不可再生资源,土壤因矿山开采被破坏了原有的面貌后,植被退化,大面积人工裸露地面极易被雨水冲刷,,排土场和尾矿占地会形成地面的起伏或沟槽,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得水土更易移动,坡面冲刷强度更大,水土流失造成矿区土壤水分的过渡流失,肥力下降,地面变形,造成局部河道和水库的淤塞,甚至于酿成洪涝灾害。

二、露天采矿生态安全管理对策

露天采矿生态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概念,即不仅仅是国土、水利、环保、农业等部门要加强管理,包括我们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其安全管理的对策包括∶

1.将生态安全教育贯穿于矿山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中。企业安全生产的观念需要培训,即将全生产的观念和技术防范通过宣传教育方灌输给接受教育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观念需要强化,安全教育的警钟需要长鸣,特别是生态安全意识更显现为矿山安全生产认识中的薄弱成分,尤其需要灌输式培训。矿山生态安全培训重点是安全管理专职人员,包括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安全管理思想,在组织和开展矿生产的过程中坚持包括生态安全管理内容在内的安全管理,全方位提高矿产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要提高国有企业、乡镇、个体煤矿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采矿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素质。在管理者和技术者层面坚决杜绝"惟效益论"的抓生产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为环境负责和未可持续发展负责的思想。

2.强化矿山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矿山企业的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理念、安全作风、安全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在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形成"遵章守法,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生产工作氛围。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企业员工对科学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和带有根本性的基础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与时俱进,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实现形式。

3.进一步加强露天矿产企业生态安全的保护措施。要加强露天采矿中对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建设单位应将对植被的保护纳入施工期环境监理,与施工单位达成协议。培训施工人员正确辩识植物,一旦发现重点保护植物应采取整体移植等适宜作法进行保护。工程临时占地应严格控制工作带宽度,施工场地建设需制定完善的绿化方案。对于废水的排放要坚决予以限制,采用经济技术可行的污染防治手段,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严格运行废水闭路循环,并采取措施防止外泄。对工程施工和生产中造成的弃土和废石渣严谨随意堆放,对堆放地的选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对于动物的保护同样重要,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障矿区内包括周边一定区域内动物生存环境的原生态。

4.实施露天采矿生态安全的领导负责制。矿区的安全生态管理必须落实主管领导负责制,由专人负责,且职责明确和透明。在领导负责制的框架下实施制度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检测与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区生态环境的预报;对生态环境进行分区管理,落实具体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矿区生态环境的能教育,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

结束语

综上可知,我国是拥有矿产资源的大国,95%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业的贡献,因此,对矿产资源的开采量每年都处于递增状态。同时,不可否认,采矿业的发展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引发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露天采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为突出。近些年来,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采取了适宜的对策,但是,这方面的问题依旧不可小视,尤其在小矿山开采中所表现出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更为突出,我们负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单位在对矿山生产加强传统概念的安全管理家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理应将露天采矿生态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包含其中。

参考文献:

[1]袁江涛.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0).

[2]赵永亮,樊军.加强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3]李亚东.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