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包容性城市建设分析旧城改造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基于包容性城市建设分析旧城改造规划

任立

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11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很多旧城市的基建设施已经难以满足如今城市的需求,在旧城改造期间,应该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城市包容性。本文通过对包容性城市建设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旧城改造规划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以包容性城市为核心的旧城改造的人群提供帮助。

关键词:包容性城市;旧城改造;城市规划


引言:在城市规划中,包容性城市建设属于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体现,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在旧城改造期间,通过提高城市包容性能够为城市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因为包容性城市能够吸引更多人口聚集到城市当中,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基于包容性城市建设的旧城改造规划进行研究。

一、旧城改造综述

旧城改造就是局部性或整体性对旧城市的基建设施、环境等方面进行合理优化、更新,从根本上改变旧城市的原有条件。经过改造的旧城市不仅能够体现出城市的整个发展过程,其内部的空间规划以及建筑设施也将变得更加合理。而且旧城改造无法一劳永逸,只有通过不间断地进行改造,才能始终保证城市基建设施的完整性,城市的发展速度将会决定城市的改造速度。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下经济、人口增长的必然结果,当旧城市难以满足人口、经济增长需求之后,便需要通过旧城改造释放城市中的土地资源,保证城市的发展速度。旧城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加完善的生产、生活空间,加快城市发展。

二、旧城改造规划中体现城市包容性

(一)提供多样化城市空间

在旧城改造中,为了体现出城市包容性,应该专门对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来访者抱有善意,为其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居住、生活空间,通过提高城市包容性来为城市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旧城改造空间规划

在对旧城社区进行空间规划时,应该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完成全方位的功能划分。如休闲区、商业区、服务区、住宅区等,在划分区域时应该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来控制不同区域的占地比例。在规划时需要坚持包容性发展策略,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确保各个的内部空间具有足够的发展活力。例如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将广场与步行街之间的空间打通,从而令区域变得更加繁华。只有保证旧城经过改造之后其空间形态能够变得更加丰富才能够令社区拥有更多人才,提高城市活力[1]

2.道路系统

在对城区内路网进行设计时,应该根据空间组织形式来完成道路规划设计,从而旧城道路改造之后成功完成人车分离。在对道路进行分级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每条道路都能够与周围的城市道路之间完成合理衔接,从而确保经过改造的城市中心区域能够用于足够开放的交通体系。除此之外,在对道路进行规划时还应该加强对内部机动车道的限速控制,并加强对步行道路的优化,以此来避免道路风险的发生。

在旧城规划道路设计中,应该将道路作为城市脉络,将广场作为脉络中的节点,从而保证整个空间布局在融合之后能够变得更加具有条理性。其中道路核心正是我国城市设计的一种理念,北京、西安等历史悠久的古城都将道路作为了城市核心,城市在发展规划期间沿着道路逐渐向外延伸,而道路附近则是各种商业店铺,这也导致整个城市角角落落充满了活力。而广场核心则是西方城市的重要元素,不同于古时的中国,西方城市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广场中,广场作为城市道路的交界处,集会、活动都会选择在广场中举行。相较于繁华的广场而言,西方城市的道路通常会显得更加冷清。中西方城市的结构差异非常大,两种设计理念各有优劣,所以为了在旧城改造中体现出包容性,就应该将中西方城市的优秀设计理念进行融合,从而保证城市设计时的合理性。

(二)人与城市之间的包容性

人作为群居动物,在生活中需要工作、沟通、独处等等,因此在旧城改造规划中需要对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做出合理规划,这样才能够在城市改造结束后满足更多人的生活需求。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城市各个空间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关键,只有着重强调公共空间中各个区域的关联性与互动性,才能够使旧城改造变得更加合理。在规划期间,还应该强调人与人、人与空间相互之间的联系,以此来保证城市发展的稳定性。在塑造城市环境时,需要在规划道路期间避让具有历史感过的住宅区,在改造旧城市的过程中尊重城市中的历史感与风俗习惯,避免在城市未来化发展中丧失城市中的历史感。除此之外,在对建筑物高度以及旧城开发强度中应该严格进行限制,防止出现一刀切式的城区规划开发,因为旧城改造是一个长期工程,城市的发展不会令旧城改造呈现一劳永逸的情况,只有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在保留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生活体系的同时进行合理改造,才能够促使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在对旧城土地使用性质进行规划时,则需要尽量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然后结合周围地块的未来发展规划进行设计,保证城市土地规划变得更加合理。我国在城市发展期间,正在向和谐社会、小康社会迈进,因此在城市发展中,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对于物质条件的追求,还应该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在旧城改造期间,如果改造过于纯粹,就容易令城市经过改造后脱离自身的环境与历史背景,从而令居民丧失对于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所以在设计规划期间应该尽量规避大尺度设计,尽量保留原有城市中原有的特色,只有在旧城改造中充分考虑原有的城市环境与功能性,才能够令城市在更新换代中保留居民原有的感受,并为城市中的新居民带来更多具有特色的城市内涵。

场所理论将人们的需求、文化等内容加入到了城市空间研究中,通过场所理念能够令旧城规划设计变得更加简单。在现代城市中,公共开放空间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在旧城改造规划设计中对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的联系进行融合,从而构建出多用途、多层次的公共开放空间,同时满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对于城市的需求。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城市中的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近距离沟通能够令人与人之间完成价值观与情感的传递,交流与沟通便是城市得以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并不单纯只具备物理层面的功能,还具有帮助人们完成心理建设的效果。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公共空间的营造将成为城市包容性的体现,只有所有人都能够在公共空间中找到自己对于精神、物质上的追求,才能促使城市和谐、稳定地发展。对于旧城市而言,如果在改造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就容易令城市失去其包容性,因为城市规划将会压缩公共空间的面积,如房地产开发理念一样将经营变成规划核心,从而影响到城市改造期间,普通民众的公共利益[2]

结论:总而言之,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包容性城市建设非常关键。因为基于包容性城市建设的旧城改造往往会着重考虑普通公民的公众利益,将包容不同类型公民作为城市发展核心。相信随着更多人了解到包容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旧城改造效果一定会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王振坡,刘茂金,王丽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之包容性城市建设——基于德国经验借鉴[J].城市,2020(08):37-44.

[2]原倩.建设包容性发展城市群——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20(08):71-80.

作者简介:姓名:任立(1987.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辽宁大连人,学历:本科;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